人人书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小故事

中关村视线

时间:2023-04-12 12:11:59

中关村视线一文创作于:2023-04-12 12:11:59,全文字数:9910。

中关村新三板企业股票流动性大幅增长

2022年12月13日,中关村上市公司协会发布年度《中关村新三板企业成长力报告(2022)》。随着新三板改革及北交所开市,大幅提升了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及知名度,各项指标大幅增长。通过对符合北交所财务条件的新三板企业进行综合分析,以期挖掘出更多优质的新三板企业,打造北交所“后备军”。此外,报告也对2019年以来A股各板块上市企业的资本市场表现情况进行了客观分析,为拟上市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指引。

随着新三板改革逐渐深化,中关村新三板企业股票流动性大幅增长。2021年度,得益于北交所开市带来的联动效应以及投资者准入门槛降低,中关村新三板企业的成交量同比增长53.65%至52.24亿股,成交额增长22.33%至220.19亿元,分别较新三板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实施之前的2019年增长了207.29%和4.24倍。头部企业股票交易规模大幅上涨,年成交量不低于1000万股的企业数量及股票成交总额分别为64家、189.3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9.13%、15.50%。

持续经营企业顶住宏观经济形势压力,超六成企业实现营收正增长,净利润增长三倍。截至2021年12月31日,775家中关村新三板企业总营业收入为1761.72亿元,净利润总额为65.78亿元,平均净利润1045.03万元,同比增长15.80%。其中481家中关村新三板企业实现营业收入正增长,234家企业营收增幅超过30%,145家企业增幅超过50%。59.85%的中关村新三板企业2019—2020年连续两年实现盈利,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

创新能力稳中有升,9家企业成为科技创新领头羊。2021年,共有628家中关村新三板企业披露研发费用,总额为71.03亿元,平均研发费用首次突破1100万元,平均研发强度为4.60%,高于全国新三板企业4.04%的平均值。其中,包含智明星通、用友金融、优炫软件等在内的9家企业。企业研发投入、研发强度和研发产出三项指标均进入中关村百强,是中关村新三板最具代表性的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此外,中关村新三板企业2021年专利授权量同比上涨10.3%,发明专利授权量在2021年明显回升,占比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

2022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发布,北京综合指数位列第三

2022年12月19日,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联合施普林格自然集团,面向全球发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2》。北京综合指数位列第三,在科学基础设施及可再生能源技术专利合作网络中居于全球首位。

报告通过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创新生态等三大维度31个指标,对全球100个城市(都市圈)的创新能力进行测度。评估显示,旧金山—圣何塞排名第一,实现三连冠,纽约蝉联第二,北京超越伦敦位列第三,上海首次进入前十。亚洲城市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表现突出,在可再生能源技术专利上具有显著优势。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粤港澳大湾区、上海三个我国规划建设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部进入前十。同时,共有19个中国城市(都市圈)进入全球百个科创中心城市榜单,成为塑造全球创新发展新格局的重要力量。

发布会上,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许强主任表示,开展科创中心指数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基础最为雄厚、创新资源最为集聚、创新主体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具备建设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有利条件。近年来,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取得了重要阶段性进展,在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集群、新型研发机构的布局实施,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领域的重大原始创新突破方面,均取得标志性成果。

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表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已然成为各国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升国际竞争主动权、话语权的一项重要举措,科学、客观地评估全球科创中心的创新格局、优势和挑战,对于助力推进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和创新生态融合发展的全球枢纽城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凭借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独特优势,引导和指挥全球创新要素流动方向、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已连续三年面向全球发布。

156家新物种企业引领中国物联网产业创新发展

2022年12月29日,在中国物联网新物种企业大会上,长城战略咨询发布了《GEI中国物联网新物种企业发展报告2022》。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物联网新物种企业数量共156家,其中独角兽企业43家,潜在独角兽企业86家,哪吒企业27家。另外,自2016年起上市后“毕业”的新物种企业有4家,超龄“毕业”新物种企业有5家。中关村视线

报告显示,新物种企业在物联网产业的感知层、应用层集中爆发。在物联网产业的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四个层次中,2021年分别涌现了42家、6家、23家、85家新物种企业,其中感知层和应用层新物种企业合计占比达81.4%。

在赛道分布方面,156家中国物联网新物种企业分布于AISoC芯片、通信芯片、卫星通信、云服务、协作机器人、仓储物流机器人等34个赛道。

从城市分布来看,“北上深锡杭”为物联网新物种企业五大聚集地,五市物联网新物种企业共113家,占2022年中国物联网新物种企业总数的72.4%。其中北京50家、上海28家、深圳20家、无锡8家、杭州7家,其次为广州和苏州(均6家)、天津5家、武汉和南京(均4家)、合肥3家,青岛和长春(均2家)。从城市群分布来看,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分别出现59家、56家、27家物联网新物种企业。从国家高新区分布来看,中国物联网新物种企业中有110家位于国家级高新区,占总数的70.5%,其中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数量最多,有50家,其次为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1家,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0家,以及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上海紫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均为4家)。

从融资状况看,芯片类、工业类机器人为2021年物联网新物种企业融资热点赛道。超半数物联网新物种企业在2021年新获融资,AISoC芯片、射频芯片、协作机器人、通信芯片和仓储物流机器人等赛道新获融资企业数量领先。

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物联网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超1200亿美元,平均估值达到29.4亿美元。估值前五的独角兽企业依次为菜鸟网络、平安智慧城市、优必选、小度科技、地平线。

智联招聘发布2022年四季度企业招聘薪酬报告

智联招聘日前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报告显示,四季度全国平均招聘薪酬10558元,同比增速有所收窄。其中,北上深广杭薪酬领跑,东北城市缺乏竞争力,长三角是国内最具薪资优势城市群。

据统计,2022年全年38城平均招聘薪酬均同比上升,但同比增幅在逐渐收窄,一至四季度薪酬同比增速分别为10.5%、10.6%、4.4%、4.4%。可见在经济承压的环境下,企业薪酬也呈现增长乏

提醒您:因为《中关村视线》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中关村视线》在线阅读地址:中关村视线

12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