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小故事

扬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和发展路径研究<br/>——以扬州汽车制造业为例

时间:2023-04-12 10:20:41

扬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和发展路径研究<br/>——以扬州汽车制造业为例一文创作于:2023-04-12 10:20:41,全文字数:16585。

倪桂荣 陈萍 武聪 黄志立

1.江苏汽车技师学院 江苏省扬州市 225006 2.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 江苏省扬州市 225003

2020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对做好经济工作、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性行业,是兼具现实重要性和长远战略性的行业,一个强大的汽车产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关键支撑。我国汽车制造业需要按照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顺应技术和产业发展潮流,尽快补短板、强基础、锻长板,不断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1 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含义

2018 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这个新表述概念。目前,根据国内外的发展经验,综合多方相关文献研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定义,主要可以包括这几个方面:满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生产过程清洁高效;能够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人均增加值不断提升,企业效益保持在较好水平。

2 扬州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扬州汽车制造业较早起步,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生产小配件和汽车修理起步,后来逐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生产、汽车制造、改装的局面,逐渐成为了扬州市工业经济的产业支柱。

截至2021 年底,全市汽车及零部件规上企业299 家,全市汽车及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中,开票销售亿元以上企业93 家,其中,超百亿元1 家,50 亿元-100 亿元1 家,10亿元-50 亿元10 家。整车企业主要有:潍柴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集团仪征分公司、江淮轻型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等;建成了江都汽车产业园、仪征汽车工业园、邗江区扬州(北山)汽车产业园以及维扬经济开发区等几大汽车产业园区。

根据2022 年1 月份扬州市政府发布的《扬州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到,到2025 年,将打造智能及新能源汽车等2 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等。

3 扬州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通过相关文献研究,综合汽车产业园区、相关行业的走访调研显示,扬州市汽车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是汽车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3.1 核心技术竞争力较弱,龙头企业不强,技术创新薄弱

汽车产业核心技术包括内燃机技术和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技术,虽然扬州市汽车产量规模较大,不断实现技术突破,但在乘用车方面缺少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龙头企业,在核心技术竞争力方面仍然较弱。目前汽车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如发动机控制系统、抗干扰检测技术等,仍然被国际汽车巨头控制,国内企业较多从事加工制造环节。

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变革中,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扬州市新能源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的缺乏,严重限制了扬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在智能网联化方面,扬州市在车规级芯片、智能线控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基本没有,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技术存在较大差距。

3.2 产业政策依赖度较高,集聚市场化程度不强

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政府在产业发展和集聚过程中往往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背景下,产业政策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扬州市政府通过产业规划实现了几个汽车产业集聚,但以产业政策为导向的汽车制造业集聚或多或少地造成资源要素错配、效率较低、技术互不合作现象,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无序分工格局。再加上行政边界限制聚集市场化发展,造成与其他各地级市之间对汽车产业人才、资本等要素的争夺,削弱了扬州的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力。

3.3 高水平研发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缺乏,产品开发受堵

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们能够适应新的生产工具,更快地接受新技术,并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汽车产业集群要具有核心竞争力,不仅要具备自然资源、较好的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而且更要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的扬州汽车产业集群,人力资源呈现整体实力不强的现状,影响了产品开发的质量。

3.4 产业集群资源不共享,企业间各自为阵

当前全球一体化,合作共赢、共创辉煌成为主基调。目前扬州的汽车产业集群内实现相互合作、资源共享的企业不多;对于规模偏小,产品结构雷同的配套企业,没有通过分工的整合、细化,来实现集群内企业之间既分工又协调、既竞争又合作的良好氛围;产业集群所具有的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外围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发挥不充分,不能形成抱团一体化发展的竞争力,创新研发能力没有释放出来,产业集群的效应没有发挥出来。

3.5 产业标准不完善,新技术标准制定缺位,配套基础设施缺乏

汽车产业与互联网等新兴科技联合,实现跨领域发展。通过“共享”平台,汽车企业及互联网企业在零部件和整车领域合作,强化制造与开发,形成“研发一制造一服务一研发”的闭环系统,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研发质量,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新技术以及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细分领域的标准。没有统一的整车和零部件标准,无法实现模块化和标准化生产与定制。如果扬州不能参与这些产业标准制定,比如对一些技术考核标准与技术评定标准等,这对扬州后期进一步研发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会有所制约,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难以支撑。

4 推动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

对于产业发展而言,经济行为主体形成的相互独立、相互联动的动力合力,为实现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目标,称之为汽车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外源动力包括消费、政策等,内源动力包括创新、人才、营销、组织等。

4.1 内源动力因素

1.创新动力因素。曾经在发展之初,由于自身技术低下,我们国家许多汽车企业只能做一些国外品牌的仿制产品等。究其原因主要是低下的产品竞争力,缺乏的企业高端人才、不强的创新动力。为了推动产业新技术、新材料研发与应用的创新动力因素,提高品牌的国际竞争实力、要素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业的有效供给能力,这就要求汽车制造业应该提高企业设计能力、科研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大力研发新技术。

2.人才支撑因素。创新的核心资源和第一要素是人才,加快培养和引进高技能人才、领导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积极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健全培育人才的体制机制和制度措施,营造精益求精的敬业风尚和劳动光荣的社会信仰,激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

3.营销模式因素。优良的营销模式能够及时挖掘客户不断变化潜在的需求与现实的需求,增加用户的黏性,确立切实可行的汽车制造业经营与发展目标。传统的汽车营销模式主要指集零配件供应于一体的4S 店模式等,随着形势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汽车营销模式问题凸显,运营成本高等。不同于传统的营销模式,蔚来、小鹏等采用直营或直营+加盟模式,特斯拉等国外车扬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和发展路径研究<br/>——以扬州汽车制造业为例

提醒您:因为《扬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和发展路径研究<br/>——以扬州汽车制造业为例》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扬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和发展路径研究<br/>——以扬州汽车制造业为例》在线阅读地址:扬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和发展路径研究<br/>——以扬州汽车制造业为例

12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