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小故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囊外科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3-08-16 04:52:0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囊外科中的应用研究一文创作于:2023-08-16 04:52:02,全文字数:11380。

陈晓东,乔阳波,周 伟

(天津市蓟州区中医医院外科,天津 30190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为外科常见胆道手术,该技术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开腹手术模式,不仅保证了病灶切除效果,且大大减少了患者的医源性损伤,对其术后康复及美观度的改善均具有积极作用[1]。目前,LC 在我国已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发展,随着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其适应证亦在逐步扩大,现已成为临床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术式[2]。与此同时,LC 方案呈逐渐微创化发展趋势,其切口越来越少,进一步满足了患者对术后美观度的需求,但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并发症等问题也随之显露[3]。基于此,本文结合LC 的适应证、禁忌证、手术类型及并发症等内容,对其在胆囊外科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旨在总结LC 的进展现状,为该技术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LC 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1 LC 适应证 LC 的治疗指征与传统开腹手术基本相同,主要为急性胆囊炎、有症状胆囊结石、有症状非结石性慢性胆囊炎、有症状及手术特征的胆囊隆起性病变等[4]。该术式适应证包括[5,6]:①急性胆囊炎发作时间<72 h;②急性胆囊炎发作时间≥72 h,但通过药物治疗获得明显改善;③B 超显示胆囊区存在“双边影”改变;④无胆源性胰腺炎及严重内科疾病。此外,当急性胆囊炎并胆管结石患者胆囊壁<3 mm、胆管内径<10 mm 时,可不考虑发病时间,直接纳入LC 适应证范围;若胆囊壁>3 mm,需先行5~7 d 抗炎治疗,再纳入LC 适应证范围;胆囊壁厚>6 mm 或胆囊多层结构者,需先行1~2 个月抗炎治疗,再给予LC 治疗,以保证LC 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2 LC 禁忌证 现阶段,LC 的绝对禁忌证包括[7,8]:①急性胰腺炎;②严重腹腔感染;③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④严重高危胆囊结石病;⑤肝硬化及Mirizzi 综合征;⑥膈疝、阑尾炎、胆囊肠瘘、急性肝炎、胸膜炎等疾病;⑦恶性肿瘤;⑧妊娠期及哺乳期;⑨出血性疾病;⑩麻醉禁忌。相对禁忌证包括:①胆囊萎缩;②门脉高压症;③病理性肥胖;④既往有腹部手术史。

2 LC 手术类型

2.1 四孔LC 四孔式LC 为传统LC 操作方案,其切口主要为脐部、锁骨中线、剑突下、右腋中线肋缘下或右肋缘下[9],首先需将穿刺针经脐部刺入腹腔,通过注入CO2气体,形成人工气腹,为手术提供相应的观察与操作空间,随后经其他穿刺孔置入手术器械,其中锁骨中线与剑突下切口主要负责抓钳类器械的常规操作,右腋中线肋缘下或右肋缘下切口则主要负责牵拉胆囊,以暴露胆囊三角区域,通过以上腔械的配合使用,依次完成分离、止血、结扎及置夹等步骤[10]。该方案为最早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方式,不仅保证了患者的病灶切除效果,且大大避免了开腹手术带来的外科损害,现仍广泛应用于胆囊炎症、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及胆囊良性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中,为胆囊外科的微创之路奠定了良好基础[11]。杨雪松[12]对LC 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疾病的应用进行了报道,结果显示LC 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时间均优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此外,马达等[13]对开腹手术与四孔LC 在胆囊结石中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四孔LC 治疗胆结石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患者术后肾功能恢复更快,且肝功能、机体应激程度影响较轻,应用优势显著。综上可见,相较于常规开腹治疗,四孔LC 具有显著的微创优势,亦为后续手术方案的改进提供了重要基础。

2.2 三孔LC 随着LC 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对于微创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在传统四孔法的基础上,三孔操作法已逐步完善并应用于临床中[14]。三孔LC 省去了右肋缘下及腋中线切口,在脐轮上缘做弧形切口,插入气腹针构建人工气腹后,经该切口将腹腔镜置入腹腔,随后于锁骨中线右肋下及剑突下依次做5~10 cm、2~3 cm 切口,通过三孔操作结合腹壁缝线牵拉胆囊底部,以此完成手术步骤[15,16]。相较于四孔LC,三孔LC 的手术损伤相对更小,其微创特点更为明显。Wilkinson T 等[17]研究指出,三孔LC 与四孔LC 在手术疗效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但前者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方面更具优势。据王青峰等[18]研究证实,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急性胆囊炎效果理想,且安全可靠。由此可见,三孔LC 与传统四孔LC效果相似,但三孔LC 安全性更高,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发挥其微创优势,但此方案对术者操作要求较高,其应用存在一定门槛。

2.3 双孔LC 双孔LC 是在三孔LC 基础上改良而成的微创治疗术式,相较于三孔LC,该方案省去了右肋缘下切口,在脐部上缘做弧形切口后,通过该切口完成气腹建立与腹腔镜置入,随后于剑突下偏右1.5 cm 处做1 cm 切口,置入Trocar(10 mm)作为主操作孔,充分暴露胆囊三角后,于脐部左侧穿刺Trocar(5 mm),通过抓钳辅助牵拉胆囊,并于手术完成后,经该切口取出组织样本[19,20]。该方案实际为改良版三孔LC 技术,其术后腹部仅余留脐部与剑突下两个切口瘢痕,与三孔、四孔LC 相比,双孔LC 切口更小、瘢痕更少,可进一步满足患者对术后美观度的需求,其临床接受程度更高[21]。李力等[22]对改良三孔LC(双孔LC)与传统三孔LC 方案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改良三孔LC 可在传统腔镜器械下完成,相较于传统三孔LC,患者创伤更小、美容效果更好,同时可避免引流管刺激,减轻术后腹壁及肋缘下的伤口疼痛,且不增加医疗费用,效果满意。综上,双孔LC 可在传统微创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医源性创伤,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在胆囊结石等疾病治疗中具有较高可行性与安全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囊外科中的应用研究

2.4 单孔LC 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ngle incisio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SILC)是单孔腹腔镜手术的代表性方案,其手术原则与常规LC 基本一致,但操作习惯进行了较大修改[23]。SILC 操作通道集中在脐部唯一的皮肤切口中,通过多枚独立Trocar 的置入,形成多操作孔道系统,随后借助悬吊线或持钳牵拉胆囊,完成病灶切除操作,进一步减小了手术创伤,术后康复更快、美容效果更好[24,25]。据Subirana H等[26]报道,相较于传统四孔LC,SILC 在术中出血、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并无统计学差异,但患者对于SILC 的满意度明显更高,肯定了SILC方案的美容效果。此外,Diao M 等[27]对SILC 在伴穿孔胆总管囊肿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术后24 个月,患儿均未发生胆漏、肝内反流、吻合口狭窄、胰瘘、胆管炎、胰腺炎、粘连性肠梗阻、胰石形成等并发症,提示SILC 方案安全有效。但SILC的腹腔镜与操作器械几乎平行入腹,其直线视野及器械间无法呈三角分布,存在相互干扰等问题,对胆囊三角等关键术野的显露具有较大影响,若术中解剖不清,需及时转传统LC 或开腹治疗[28,29]。在此背景下,Spider Surgical S

提醒您:因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囊外科中的应用研究》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囊外科中的应用研究》在线阅读地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囊外科中的应用研究

12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