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小故事

阿峨版画

时间:2023-08-16 04:35:35

阿峨版画一文创作于:2023-08-16 04:35:35,全文字数:27356。

阿峨版画

我见过很多农民画,唯有在文山马关的阿峨新寨看到的壮族农民木刻版画让我激动不已。

在我国多民族的大家庭里,壮族是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多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一般喜顺水而居,有的地方也叫水族、沙族,都是壮族的一部分。

由于壮族繁衍生息之地相对比较富庶,沿江筑寨,顺山建村,水的流动,铸就了壮家人创新开放的胸怀。山的雄伟,奠定了壮家人不怕困难的坚强性格。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壮族创造了自己民族的灿烂文化,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园地中,绽放出了壮族文化的绚丽之花。而阿峨农民版画,就成了壮家文化园里的一朵奇葩。

壮家人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更有一批壮家能人自觉担当起本村、本寨、本地区社会活动领军人物的职责。在古时,壮家人就有对外交流生产、生活经验,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超前眼光。不夸张地说,这些社会活动的组织者,就是当时当地的文化传播者,甚至是创造者。比如说全国都熟悉的电影《刘三姐》就是集中体现壮族儿女的智慧,也是展示壮族地域化的宣传片,更是当地壮家文化传播的真实纪录片。

当然这是有制作性的故事电影,在壮族的实际生活中的村村寨寨,这些无数个刘三姐不仅带动了本地区壮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有的还成了记录历史的珍贵史料。

云南文山的富宁有个坡芽村是壮族村寨,在这个村子里有了几个自愿自觉能担当的文化传播人,使得坡芽情歌一唱惊世界,成了让学者专家们去研究探?的坡芽壮族文化。

坡芽情歌被人称为当代诗经(坡芽情歌的提法是否准确还需商讨)这样高度的概括和总结是否确切当然需要再商讨,但坡芽情歌肯定是部壮族史诗,它的81个符考全都是壮家生产、生活、爱情的记录,史诗般的内容全部融化在这些符号之中。这81首歌不仅是81个符号的说唱,更是通过对生活的展望,对生产的述说,对自然的崇拜,唱尽了坡芽壮家的百年生存史和坡芽的发展史。依我之见,与其说是坡芽情歌不如说是坡芽壮歌,富宁定为坡芽歌书是确切的,这也是坡芽歌书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所在,坡芽情歌对研究壮族历史和壮族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阿峨版画与坡芽文化有着十分相似的社会形态。坡芽用歌声来诉说壮家人的今生来世,阿峨版画用刻刀表现壮家儿女的诉求渴望,不同的艺术形式、不同的语言表达了共同的生活愿望。

阿峨新寨位于文山州马关县西南部,距马关县城19公里,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壮族村寨。

古时由于人口稀少,农耕不发达,阿峨人多以狩猎为主,在与猎物搏杀中充分发挥了石头的作用。阿峨人用石头的锋刃来打击猎物,在木头上刻录下猎获的数量及部落中的分配量,所以石头与木头的绝妙配合给阿峨人的文化最初型找到了最美妙的切入点。

随着人口的增加,部落的扩大不仅使人们对生活要求的增加,对生活必需品的需要也增加了。这时,有眼光、能力的人出现了,他们或是优秀猎手,或是一个驯化牛、马等其他大型动物的智者,也或许是一个观天地物象,看人间奇事而思考的巫师初型,他把自己看到的结果刻录在了木头上,于是木刻出现了。这时只能叫木记,虽然是用石锋将所思所想的物象刻在木头上,但其性质与古人记事而产生的石刻岩画如出一辙,符号而已,上升到艺术或是版画,还需经过漫长的历史长河的冲刷和洗礼。

在与自然的斗争与发展过程中,阿峨人用智慧开创了壮家最初的文化——木刻记事模式。

木刻记事模式与今天的阿峨版画大不同,直到铁的出现,让阿峨木刻发展为版画艺术成为可能。

铁器的出现,铁变为刀具,刀具在木板上实现人的思想,体现出人的思维是阿峨木刻向前迈进的重要环节。铁刀的锋刃是石器不能相比的,所以使得阿峨本刻的内容更加广泛涉及面更宽,在很多木刻中不仅仅只是符号,出现了人和动物,这是阿峨木刻重要的象征,虽然人物的组合还十分简单,造型也十分幼稚,但从中看到阿峨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和自然的环境。这一时期的阿峨木刻也还不能说真正成形了,它离版画艺术还有一段距离,但这些图案中除了有符号记事外,阿峨人已经开始使用线条,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从记事角度上讲,一些岩画上也是用线条来构成符号或者是图腾,让线条说话,让线条在记录事例中担负起唯一的重担让很多人惊叹,但这与绘画意义上的线条不同。

在阿峨木刻中我看到如此流畅的线条被刀表现在木板上,且如此生动就更加让人惊叹了!

阿峨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阿峨版画,已经不可避免的产生在了阿峨壮家人的能工巧匠手里了,令我费解的是阿峨的木刻是独创的,没有外界影响、交流,阿峨木刻的刀法从何而来呢?

在认真仔细观看了阿城版画最初的作品时,不得不让人瞠目结舌,木刻上的线条不仅是阴刻刀法才如此流畅,阳刻出现的线条同样富有弹性和韵味,这些线条在阿峨木刻中被表现了房子图案中,让人眼前一亮。

房屋的出现表明了建筑的极大进步,特别是遗留下来的壮族古建筑中可以看到当时的阿峨壮家居住条件已经以山野群居过度到了集中建设了村落而形成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居住形式,已经出现木结构的吊脚楼形态的房屋,这些结构的房屋出现也是铁器时代出现后可能出现的建筑。据考证,已经开始了穿间斗榫的复杂工艺,穿方结构的木屋出现证明铁件的使用已经正式开始,木匠们开始使用铁锤、铁锨、铁凿、铁斧等铁工具来建房了。

阿峨木刻中的铁刀件就是借鉴了建房用的铁件,把建房用的大铁圆口刀缩小后用在了木刻中,在木刻中清晰可见圆口刀的刀痕,这是阿峨版画中最早的木刻刀刀法,而且是自创的圆口刀法,为以后阿峨版画的成熟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要研究阿峨版画,必须从阿峨木刻最先使用的刀法说起,作为一门艺术除了内容构图墨白灰外,木刻版画技术层面的语言就成了木刻版画爱好者的追求和对版画优劣评判的标准了,而刀法就是版画艺术中技术层面中的核心和灵魂了。

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力的提高而日益完善,阿峨木刻最终形成了版画艺术,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生产力的提高,特别是农耕文化的出现促进了阿峨木刻转向成为了版画艺术。

首先是人们审美需要,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后,人们在物质方面的获得也大大增加,精神方面需求也在提高。正如坡芽情歌的歌声不仅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爱情的期盼,也满足了人们在情感上的独白表达。阿峨版画的最初形态虽然还不是版画艺术,但在画面上让人看到了自己在社会活动中的具体再现,由开始的惊奇到后来的更高要求以满足相当一部分人的精神需求,因而促使阿峨木刻要有更多的内容,更加形象地刻画,从而促进了阿峨木刻除了记事的功能外,已经开始再现普通人的生活状态、社会活动的真实描写,于是在木板上用刀开始制作的艺术活动开始了,阿峨版画在生产力的催动下,在人们的精神需要下产生了,同时在从事农耕的广大农民的认知下阿峨版画扎下了根。

阿峨版画最初的表现形式就是反映当时的农作场景。

从阿峨版画所描写和展示的内容看,多是反映普通村民的日常生活,采用广大老百姓都看得懂的“大白话”——线条来表达,直抒胸臆。阿峨版画具有很强的人民性,植根于百姓之中,说百姓想说的话,因此阿峨版画也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也是阿峨版画能流传到今天的原由所在。

阿峨

提醒您:因为《阿峨版画》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阿峨版画》在线阅读地址:阿峨版画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