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小故事

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现状

时间:2023-08-16 04:53:53

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现状一文创作于:2023-08-16 04:53:53,全文字数:16139。

李 昆,薛 静

(空军第九八六医院眼科,陕西 西安 710000)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眼科疾病,在老年人群体以及油性皮肤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可观察到眼睑充血,睑板开口伴有黄白色分泌物或脂栓阻塞睑板腺导管[1],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眼表炎症和损伤,甚至出现视功能下降[2]。睑板腺功能障碍是蒸发过强型干眼的主要原因。目前全球的干眼发病率为5.5%~33.7%,而我国的干眼发病率高达21%~30%[3]。随着社会老龄化、饮食结构的变化、电子产品、智能手机等视频终端在工作生活中的广泛使用,干眼发病率逐年上升。MGD 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普遍认为各种炎性递质干扰腺体的正常分泌,改变睑脂成分导致腺导管阻塞、角化、腺泡细胞功能异常。目前,现有临床医疗技术与设备尚无彻底治愈MGD 的方式,而MGD 治疗方式从传统的药物、热敷、按摩、手术等到现在的恒温氧气超声雾化熏蒸、强脉冲光治疗、睑板腺热脉动治疗仪治疗等,各种新型仪器和设备为患者带来了希望,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可缓解与改善患者眼部的多种不适症状[4,5],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对生活工作造成的影响。本文将其治疗进展及方法综述如下,旨在探讨更实用、合理、有效的诊治方案。

1 药物治疗

1.1 抗生素的应用

1.1.1 局部使用抗生素 临床上常见的有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等。阿奇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抑制细菌蛋白合成,抑制促炎介质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产生,并促进抗炎介质巨噬细胞的产生。其特点是在发挥抗炎抗菌双重作用的同时,还有促进睑板腺上皮细胞的分化和脂质积累的作用。虽然有部分患者使用后有一过性局部刺激症状及视物模糊,但其具有良好的临床抗菌疗效,且穿透力强、半衰期长。陈澎等[6]研究显示,1%的阿奇霉素滴眼液在治疗MGD 患者时,用药次数和用药量较其他抗生素制剂明显减少,并表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相关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目前在眼科应用较为广泛的还有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是第3 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其抗菌谱广,有更强的抗菌活性和良好的组织穿透性,耐药性相对较低,在治疗MGD 及眼部炎症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妥布霉素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在治疗MGD 时,常与地塞米松等药物联用,结合二者抗炎抗菌活性,可发挥更好的疗效。丁剑锋等[7]研究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治疗MGD 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未增加不良反应。总之,局部使用抗生素各有其特点,在治疗MGD 时无特异性,可根据人群、病情及药敏实验选择,并且需联合物理治疗及其它药物才能发挥其最佳治疗效果。

1.1.2 全身使用抗生素 临床常见的有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等。尤广智等[8]研究显示,口服阿奇霉素联合睑板腺按摩可用于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能改善患者主观症状和体征,泪液分泌增加,泪膜破裂时间延长。虽然阿奇霉素具有组织选择性高、半衰期长、穿透力强、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但是口服阿奇霉素有胃肠道反应的副作用[9]。多西环素是四环素衍生物,主要干扰敏感菌的蛋白质合成,削弱细菌脂肪酶的产生,达到抗菌效果。但是长期服用可能出现牙齿黄染、骨发育不良,肝脏损害、胃肠道紊乱等。需要在用药期间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针对重度MGD患者可口服抗生素治疗,轻中度MGD 患者可局部使用抗生素,减少药物副作用。较重的MGD 患者口服抗生素时可与抗生素滴眼液协同治疗,全身使用抗生素需合理用药,密切观察,及时调整,降低副作用及耐药性。

1.2 激素及非甾体类药物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抑制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产生,减少花生四烯酸的生成,减少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和刺激淋巴细胞凋亡,发挥抗炎作用。在治疗MGD 患者时常局部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氟米龙滴眼液等,能够快速控制炎症反应。中度和重度MGD 患者局部使用糖皮质类激素能减轻睑板腺炎症、堵塞、结膜充血等症状,但是无法杀灭细菌。谭业双等[10]研究显示,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以显著改善MGD 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抗炎效果显著。非甾体抗炎药对于环氧化酶生成有较好的抑制性作用,间接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和抑制组胺受体的激活,从而达到抗炎、减轻炎症症状。非甾体眼液常见有普拉洛芬、双氯芬酸钠、氟比洛芬等。马贵灿等[11]研究显示,非甾体抗炎滴眼液治疗MGD 患者可改善眼部症状、延长泪膜破裂时间。中重度患者,炎症反应重,睑缘充血明显,角膜上皮完整的患者可选择激素类药物,缩短炎症周期,使用期间检测眼压及角膜情况,稳定后可调整为非甾体抗炎药。而轻中度MGD 患者及眼表损伤或高眼压患者,可选择非甾体抗炎药,副作用少,比较安全。

1.3 辅助药物 常见的治疗MGD 型干眼症类药物有人工泪液及生长因子类药物。人工泪液种类较多,目前临床常见的如玻璃酸钠、聚乙二醇、聚乙烯醇及羧甲基纤维素钠、右旋糖酐等滴眼液。主要是用于缓解干眼所致眼干涩、疼痛、异物感等不适症状,可提高眼表的湿度及润滑度,提高泪膜稳定性。庄靖玲等[12]研究显示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MGD 性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泪河宽度、SchirmerⅠ及角膜结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水平,且安全性较高。生长因子类药物,如贝复舒、易贝等滴眼液,其活性成分为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微量蛋白。它可促进细胞生长分化,分裂增生及促进角膜或其他组织的修复、再生、愈合。在治疗MGD 导致干眼症时可促进角膜上皮损伤的修复,而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改善临床症状[13]。地夸磷索钠也是目前常用的药物,是P2Y2 受体激动剂,可促进黏蛋白、水液、脂质分泌,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并减轻炎症反应,用于治疗干眼引起的眼表损伤[14]。刘子彬等[15]研究显示,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可增强泪膜稳定性、改善睑板腺腺体萎缩、促进睑脂的分泌,显著改善MGD 相关性干眼患者的临床症状。人工泪液可用于伴有泪液分泌不足的MGD 患者,而同时伴有角结膜上皮损伤及溃疡的患者可选择生长因子类药物,地夸磷索钠可用于同时伴有泪液分泌不足及角结膜上皮损伤的MGD 患者。上述几种药物均可滋润眼表,减轻临床症状,在治疗MGD 时可作为辅助用药,对于MGD 病变本身的治疗作用较弱,若长期使用可选择不含防腐剂的同类药物。

1.4 中医中药 中药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可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形式,内服是通过口服中药进行全身调理。睑板腺功能障碍属于中医学中白涩病、睑弦赤烂等病的范畴,多认为是风湿热邪长期搏结于睑缘,阻滞气机,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导致的。目前多采用滋补肝肾、养阴益气、清热化湿、祛瘀散结的方法治疗。而外用通常以中草药熏蒸进行局部调理,利用药物蒸发热气,使药物直接作用眼表、睑缘、角膜、结膜组织,方法安全有效,患者容易接受。姚靖等[16]研究显示,其中草药熏蒸治疗MGD 临床疗效确切,而且经济、持久、无毒副作用。马明明等[17]联合针灸治疗研究显示:可以减轻MGD 引的炎症反应,促进睑脂的排出,改善泪腺的分泌,具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现状

提醒您:因为《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现状》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现状》在线阅读地址: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现状

12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