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小故事

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

时间:2023-04-12 06:05:46

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一文创作于:2023-04-12 06:05:46,全文字数:8865。

文 | 贵州省桐梓县娄山关街道中心学校 王佳秋

义务教育阶段一至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小学阶段的思政课,是扣好学生人生第一粒扣子最关键的课程,是学生从小形成良好品行的重要课程。实施有效小学思政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可以让学生的思想得以净化、灵魂得以洗礼,从小在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小学思政教师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的内容,确定好立德树人目标;有效采用育德与学法相融的教学形式,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拓展小学思政教学活动形式,在实践中,让学生懂得知行合一,增强立德树人效果。实施有效的小学思政教学,可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全面提升学生的德育核心素养,真正发挥思政课程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培养出一批批品德高尚能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有效教学能更好地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小扎根在学生的心中,小学思政教师责任重大。如何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基于立德树人目标下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有效教学,发展好素质教育,培养好学生,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从以下三方面阐述如下:

一、恰当运用教材内容 确定立德树人目标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培养学生从小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意义深远,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提出更给我们明确了方向,特别是对个人层面已提出要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小学思政教师更要培养学生从小认真感悟和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本源于生活的教材,教师要认真分析该学科教材的编写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恰当运用好教材内容,确定立德树人目标,通过有效的小学思政课堂教学可教会学生从小做人的道理并将爱国情怀根植于学生的心中。譬如充分运用教材中有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有效教学,把教材中一些古代的名言警句,通过引导背诵、理解,碰撞学生的思想从而让其深受教育;把教材中在历史的长河里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先进事迹和一些传统的美德故事,讲给学生听,以此作为他们人生学习的标杆,激励学生迎难而上、奋勇向前;多形式了解教材中我国的传统节日、民俗、传统礼仪和积极的民间文化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利用传统格言、谚语及古代诗歌等教材内容,让学生真切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以《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为主题的单元就特别富有中国文化风格和精神气息,是集中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材内容,教师要用好、教好,帮助学生建立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承接的精神链条,并在完整的历史文化脉络中有效涵养新时代青少年的优秀品德。在使用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中,教师还要充分深度挖掘教材中活动园和阅读角的内容,以学生的学习体验为依据努力开发课程资源,通过全新的课程理念,发挥教材最大的育人作用,让学生快乐有效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习中明理增信、崇德立行,不断规范自身行为习惯,人人都做到正直善良、品行端正。

二、有效采用德法相融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以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教育,有效采用育德与学法相融的教学形式,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道德教育中发挥法治对道德的促进作用,在法治教育中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使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小学思政教师要认真落实2022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聚焦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将学生的品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在全面落实培育学生个人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同时不断拓宽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品德教育的同时坚持渗透以《宪法》为首的基本法律知识,辅之以《民法典》《道路交通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环境保护法》《消防法》等法律知识的学习,有效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更好地促使学生以道德规范、法律准绳来不断约束自己的行为,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特别是要求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不断规范自身行为,做到知行合一。让小学生懂得不闯红灯,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不乱攀爬,不欺凌他人,不拿他人的东西,不高空抛物等等,在有效的育德与学法相融的课堂教学中,全面落实好立德树人,在教师的引导下付诸行动,让学生从小知法、守法、尊法、遵法,处处形成文明礼貌的良好道德风尚,人人争做品德优秀、遵规守矩的新时代好少年。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

三、有效拓展教学活动 增强立德树人效果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教师要坚持把思政课上得有温度、有感情,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仁爱之心,引导学生有家国之爱、感恩之情,不但要用真切的情怀去打动学生,影响学生,教会学生时刻关注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从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更要注重运用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小学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发挥培根铸魂的作用。拓展开展形式多样的有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活动,要主动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做到全面、全员、全程有效培育学生。譬如,思政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红色纪念馆、红色革命圣地、烈士陵园等有效开展关注家国情怀的“红色思政教育”活动;结合教材的单元主题《我们生活的地方》《我们的学校》《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等教材内容,带领学生走进校史陈列室和家乡的人文自然景观之地,让每个学生都真切了解家乡的历史、家乡的风景、家乡的名胜古迹、家乡的物产、家乡的名人、家乡的文化等,从而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生态发展的“绿色思政教育”,让学生懂得一定要关注生态文明,为环境保护尽责出力,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的道理,进一步培养学生感受家乡之美、奉献家乡之心、热爱祖国之情;开展崇尚科学、追寻个人梦想的“金色思政教育”,通过学校展出的优秀艺术家和师生的各类优秀作品,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大家一起来合作》《科技改变世界》等为主题的内容,拓展采用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喜爱动手、乐于探索的兴趣。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拓展实践活动,特别是紧紧围绕有主题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学生更愿学、乐学,如春风化雨般悄无声息增强立德树人的效果。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起步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和培育,让他们从小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师认真思考和精心设计的有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可以净化学生的思想、铸就学生的灵魂,从小给学生打下坚实的思想根基,全面提升学生的德育核心素养,从而培养出更多品德高尚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

提醒您:因为《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在线阅读地址: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

12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