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小故事

浅析拉先加《路上的阳光》的思想意蕴

时间:2023-04-12 12:14:59

浅析拉先加《路上的阳光》的思想意蕴一文创作于:2023-04-12 12:14:59,全文字数:11689。

文 泽仁曲珍

拉先加是当代藏族文坛上,用藏语进行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青年一代的藏族作家。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成长谣》,中短篇小说集《拉先加中短篇小说集》《睡觉的水》《路上的阳光》等。其中,《路上的阳光》是拉先加中短篇小说集的代表作共收录了十篇中短篇小说。在这部小说集中他以诗性的语言,简约的叙事风格,把城市和乡村作为文本的叙事空间,把生活在当今城市和乡村中的藏族人作为书写对象,通过他们在生存之中的境遇、抑或传统藏族女性的形象内涵等真实地呈现了现代化进程中,当下藏族人民所面临的种种困惑。同时,拉先加在描述这些故事时,也注重将“影子”和“红色帽子”等意象运用在小说中,使其更加丰富了他的创作。拉先加的作品都含有着浓郁的乡土生活和现代化文明的气息。他自然淳朴的文字背后,表现了拉先加对现实生活的一种人文情怀。同时,他用细腻的笔法描写不同对象时,也表明了鲜明的立场和态度。

一、现代生活的生存困境

正所谓生存困境是人受物质、社会、精神等多方面的影响,遭受到的来自这些对个人生活造成一种困难的人生境遇,从而面临的难以诉说的痛苦,而又无法摆脱的一种生存的状况。在文学作品中,对于生存困境的描写一直显现在作家作品中,在当代很多作家眼中,他们常常以敏锐的观察和冷静的态度,以关注的姿态,把生活在现实社会的人,尤其把生活在社会底层中的人们作为书写对象,通过他们的现实生活,透露着一种麻木和无奈的生存困境。

拉先加擅长于底层人物生存状态的描写,他在乡土世界中发现真善美,写出了很多饱含生命的温暖而感人的故事。同时,在这温暖的故事背后,也挖出难以掩盖的生存之困。作为出生和成长于乡村的拉先加而言,他不仅熟悉乡村生活,也能切身体会乡村人的艰苦辛酸。因此,当拉先加把这些最真实的感受注入到自我创作中时,于是建构起了一个生活在故乡底层人们艰难的现实境况。

拉先加的小说《路上的阳光》讲述了一群新一代农民进城寻找工作的故事。从中作者通过他们在火辣的太阳下,倚靠在拉萨拉鲁桥边等待一份体力活的事情,重点刻画了这群普通的农民在城市寻找工作时的不易与艰难。小说《冬虫夏草》刻画了一些人为增贴家庭收入,离开家乡来到了海拔5000米的高山上挖虫草,通过虫草量的稀有,加之要交虫草场地费等的故事,表现出这群靠挖虫草获取经济收入的人,在面对虫草量的稀有和找不到虫草时,所表现出的对生活的艰难。

无论是离开土地奔波在城市的新一代农民,离开家乡来到高山上挖虫草的人,还是驻守在乡村,依然依靠土地的农民。拉先加通过他们的生活经历,为我们真实地展现了他们生存的处境。与此同时,也以隐形的方式昭示了这群处于生存困境中的人们,即使面对艰难的生存处境,有无法阻挡的焦虑和无奈一面,但他们敢于正视困境,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作者给予了一种赞赏的态度。如小说《路上的阳光》中,即使普朗他们难以在城市谋求到一份体力活,但依然以坚持和乐观的心态,继续在拉鲁桥边等待着。如小说《冬虫夏草》中的他们,即便面对虫草量的稀有,却在海拔5000米的山上继续埋头地寻找着虫草。又如在《戎庄之行》中的农民发小,在对生活困苦的牢骚后却依然拿起锄头,继续耕种着那贫瘠的土地。因此,通过阅读拉先加的小说,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群为生活而奔波在不同地方的普通人,也可以真实的感触到这群普通的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一种敢于正视困难和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态度。

二、传统藏族女性的形象内涵

《路上的阳光》这部中短篇小说集中也有很多女性形象,如贤惠而吃苦耐劳的色珍,单纯又美丽的梅朵白玛等等,她们同样构成了拉先加小说主题意蕴中的一部分。拉先加在他的小说中通过这些女性在爱情和婚姻等的描述,揭示着传统藏族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境遇。拉先加作为一名藏族男性作家,相比于那些无论用藏语还是汉语创作的藏族男性作家而言,他虽然都描写生活在乡村的农牧区女性,但他的作品更注重对女性这一群体的情感生活的刻画,以她们的爱情作为主要叙事情节,通过农牧区藏族女性在爱情中的遭遇,向读者诉说着这些依附于传统世界的藏族女性。

受制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无论种族还是贫富,女性的价值都附属在其他价值上下的,为了达到这样某种目的,女性成为各种工具:为了传宗接代,女性成为生育工具;为了家庭,女性成为劳动工具……长此以往,女性的觉醒意识逐渐被淡化,从而,自身的附属地位也随之被确定。对于依附于传统世界中藏族女性的形象,在诸多藏族作家作品中都有体现。如拉先加的《那一年》和《盼雪》以爱情为主线,刻画出藏族女性在面对爱情时所处的被动地位。格央《雪域的女儿》以藏族猕猴变人源传说,引出具有狡诈和自私的魔女是其藏族女性的化身,而忠厚和善良的猕猴,则是藏族男性的化身。由此,通过男女不同的形象化身,指出传统观念下藏族女性的地位。以及尼玛潘多《紫青稞》以在普村生活的藏族女性为展开故事,通过她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经历,表现出藏族女性所遭受的不公。这些作品中塑造的藏族女性大都具有善良、宽容,悲悯、坚忍的形象。正如藏族学者卓玛在她的作品中,把这些有着传统藏族女性性格的人们被说成是——“等待者”,即:“她们在漫长的生命与青春凋零的过程中守望着爱情与幸福,在守望中发出足以穿透千年的喟叹”。她们受制于传统的文化观念,并对家庭生活的一切付出作为她们最重要的一种职责。在面对自我的爱情、幸福等各种权利的选择时,不自觉地处于弱视和被动的地位。因此,不难看出这些生活在农牧区的藏族女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继续扮演着现实赋予她们的角色。而每一个藏族女性,都不曾想过什么是女性意识。因为从藏族传统的观念上看,这些现象是一种正常的再也不能正常的现象,同样,从藏族女性自身的角度来看,她们自己也不认为外界给予的身份界定。可是,从当代女性主义发展的视角来看,传统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藏族女性在社会上应有的发言权。刘慧英在《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一书中写道:“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温柔、美丽、善良、纯洁等等是理想和完满的女性形象普遍具备的特征,这种传统女性性别角色特征一方面来自现实生活中男权中心社会对女性的期望与控制,是传统男权的女性价值尺度在文学中的折射;另一方面它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长存于人类的历史之中,使之逐渐成为人类的常规文化心理。它哺育和指导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由此,藏族远古的男权中心文化和女性自身自主意识的淡薄,使得大多藏族女性都不自觉地依附于传统世界,缺少女性的自我觉醒意识。拉先加的作品中展示了很多传统女性的婚恋观,这种婚恋观,在拉先加所描述的世界中,显得颇为稀松平常,但放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则更突出了依附于传统世界中的藏族女性。浅析拉先加《路上的阳光》的思想意蕴

三、小说中意象的运用

中国的小说创作一直都很善于注重对意象的使用。在作家的作品中,意象有着真实和丰富的一面、蕴涵着创作者的情感。因此,对于意象在小说中不仅有以景铺景,烘托氛围等作用之外,而且也有着揭示主题,增强语气,展示人物形象的作用。刘勰在《文心雕龙g神思篇》中指出文学艺术的创作是“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元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进一步说明和分析了意象在小说中不可忽

提醒您:因为《浅析拉先加《路上的阳光》的思想意蕴》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浅析拉先加《路上的阳光》的思想意蕴》在线阅读地址:浅析拉先加《路上的阳光》的思想意蕴

12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