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小故事

“互联网+”背景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3-04-12 11:39:53

“互联网+”背景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实践探索一文创作于:2023-04-12 11:39:53,全文字数:14742。

杜丽玮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语言学院,新疆 和田 84800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学科纷纷探索、研究和践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提升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能力。新形势下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不断探索适应新形势背景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应然之道。通过深入分析“互联网+”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融合的特点,提出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有效策略,从而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创新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2015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教育部于2018年4月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具体实施计划。该行动计划的实施,旨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努力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教育强国的建设作为中长期战略规划重点,指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等。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凸显“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性。

“互联网+教育”将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途径、教育关系进行重新建构,能有效推动教育公平发展。“互联网+教育”是智能时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同时也顺应后疫情时代教育实践创新和改革的发展要求。在大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教师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挖掘互联网资源,丰富线上授课内容,以顺应“互联网+教育”时代发展潮流。

二、“互联网+”背景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特点

(一)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

“互联网+”背景下促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较深,课堂教学呈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特点。在“互联网+”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更加得到重视。一是利于师生进行“对话”。在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中,学生能轻松获取所需资料。学生在互联网平台上可以扩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视野,将所学知识与所得感受带入课堂,与教师展开对话,有利于师生在对话交流中实现思维的碰撞,从而促进教师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二是利于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激发学生从学习语料中获得自己的独到见解,并将理解与体悟用正确的语音、词汇、语法表述出来。“以学为中心”促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主动进行知识建构,实现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三是利于学生在动态开放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更多地扮演资源分享者、学习引导者、能力培养者的角色。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中,教师将电子学习资料分享给学生,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激发学习动机,形成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的有机统一。

(二)从“知识本位教育”走向“能力本位教育”

“互联网+”背景下促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从“知识本位教育”走向“能力本位教育”。教师对学生进行事实性知识与方法性知识的传授,学生汲取知识,进而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包括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本位教育”是学生灵活高效的语用能力,表现在具体的言语交际情境中,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的各种活动和技能。从“知识本位教育”走向“能力本位教育”也彰显了隐性教育功能。隐性教育蕴藏于教学环境中,通过借助教育载体,实现对教育客体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教育目的。隐性教育有助于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价值引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最为重要的价值,就在于培育各民族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和相应的文化能力。这种文化能力,一般包括跨民族的文化接触能力、沟通理解能力以及共同生活能力等内容,它们最终指向的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生成。[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利于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传统文化意蕴、品味语言文字魅力,渐进式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目标。

(三)技术赋能教学,网络学习空间得到拓展

“互联网+”背景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场域得到进一步拓展,教学不再受场域和时间的限制,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网络学习空间是以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建设的教学空间,在互联网技术的指导下,可实现课堂教学环境的虚拟化。网络学习空间逐渐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一是网络学习空间有利于满足教与学的要求。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会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呈现多样化的需求。网络学习空间的使用利于教师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中满足教与学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学生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时结合自身学习情况,利用优质数字资源、网络资源,激发学习热情,从而实现多元化学习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时采用线上互动教学、教师答疑、小组交流等教学形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二是网络学习空间利于获得学习评价。教师在网络空间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时设置课程评价与激励模块,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专项学习模块、单元测试学习模块、作业模块、学习积分等总结性评价环节中,有助于学生从自我、教师等主体中获得多元化评价。

三、“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丰富教学内容,整合优质教学资源

“互联网+”背景下促使教学资源丰富多彩,通过整合全通道的学习内容,创新数字化教学与学习方式,利于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质量。语言文字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听说读写及语言文字理解与运用模块。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且结合语言文字学习特点,丰富教学内容。

一是选用优秀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数字资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一方面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将语音词汇辨析以动态图文呈现。在文本阅读理解中结合音视频,以直观方式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另一方面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外知识的扩展延伸。例如作为课外知识延伸的国学经典电子书籍、音频、视频等资源,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在知识习得的过程中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水平。二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网络学习资源分享给学生,例如普通话学习软件、公众号推文、电子词典、云对话平台、优质慕课以及以弘扬中华文化、展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节目等,在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优势的同时,提高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多感官参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互联网+”背景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实践探索

(二)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和教育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模式成为教育发展趋势。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教学的各自优势,倡导翻转课堂、泛在

提醒您:因为《“互联网+”背景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实践探索》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互联网+”背景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实践探索》在线阅读地址:“互联网+”背景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实践探索

12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