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小故事

高职院校一体化课程研究<br/>——以《工业机器人拆装与维护》为例

时间:2023-04-12 10:22:41

高职院校一体化课程研究<br/>——以《工业机器人拆装与维护》为例一文创作于:2023-04-12 10:22:41,全文字数:15841。

何冬康 李骏鹏 类志杰 关来德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广西柳州市 545006

1 引言

《工业机器人拆装与维护》课程是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系统的一门重要内容,它涵盖了工业机器人基础应用、传感器拆装技术、人工智能、机械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1]。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可以熟练地使用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原理,安装和调试机器人,安装和调试机器人,并能在工业机器人的安装调试过程中,为机器人的安装调试提供帮助。《工业机器人拆装与维护》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安装、调试、操作的同时,能够对其进行软件和硬件的维护,通过课程地学习,从而形成一支专业化的工作队伍。为进一步深化专业技术创新、深化课程改革,推动装备制造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将开设《工业机器人拆装与维护》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全面的职业素养,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推动了学校的教学改革,提高了学校的整体实力。积极探索以已有技能竞赛为参照的教学模式,以竞赛方式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随着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变革的来临,在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培养适合于其需要的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是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工业机器人拆装与维护》是一门涉及工程数学、机械、电气、电子、自动化、传感器、计算机、通信技术等多个专业的新兴课程。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对本专业的教育目标、课程的总体定位、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考核评价等有深入的了解,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工业机器人是在工业环境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通用术语,通过人工示教和编程来实现自动操作,可以代替人工进行某些重复、危险的工作。工业机器人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可靠性高、效率高等特点,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汽车行业应用得比较广泛。20 世纪末期,由于劳动力成本低、机械化程度低,导致工业机器人在我国的推广使用并不普遍。近几年,由于人力资源的增加,以及机器人的研发技术的进步,使得中国制造2025 的核心之一就是“智能制造”。目前,我国的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很快,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已经很多,但由于缺少专门的人才,使得机器人的利用率受到很大的限制。当前市面上的机械拆装教学训练装备比较单一,不能与工业装备紧密结合,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是高职院校专业技术竞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专业技术竞赛活动的重要载体。职业技术学院可以通过举办技能大赛来发挥教育与教学的作用,并利用已有的课程来实施,并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比赛来提高学习积极性。以技能大赛为载体,在专业教学中引入竞赛元素,深化产教结合,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式。

2 课程整体设计

目前,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教学内容上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随着高职院校在课程方面的大力发展,高校实习基地的建设也出现了许多问题[2]。首先,没有长期计划的实习基地。我们都知道,科技在进步,工业装备在快速地更新。如果不对设备进行长期的规划,培训基地将会在八年或更短的时间里就跟不上市场的发展,从而影响到人才的培养。其次,实习基地的职能定位不明确,实践基地的作用应以最大限度的满足教育用途,而不是一味的“高大上”、模仿企业的流水线,造成实践基地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同时,要考虑到社会培训、科研平台、校企合作、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术竞赛技能培训、产业技术培训等功能模块。第三,实践基地的建立和课程体系的建立不相适应,“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理念在不同的高职院校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从单一的课程体系转变为以工作流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3]。但是,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中大部分实训基地都是按照学科体系进行的。设备种类、数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大多都采取了“作业分散化”的方式,这就造成了教学实践中的诸多困难,严重的直接影响了实训活动的开展。实践基地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进行科学、周密的顶层设计,并严格按照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进行规划。

《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课程在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等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同时也是《工业机器人拆装与维护》课程的基础。《《工业机器人拆装与维护》课程主要针对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与设计思路,运用工业机器人进行软硬件的维护,并结合实际工作需要,为工业机器人的安装调试、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应用开发等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工业机器人及其他软硬件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安装调试等实践操作基础,并对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状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掌握和解决工业机器人问题的能力,为走上相关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在这门课程中,同学们将以团队的形式,运用工业机器人的机械平台,并运用工业机器人的编程技术,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4]。《工业机器人拆装与维护》的总体设计分为三种场景:工业机器人绘图工作站维护、码垛搬运工作站维护、工业机器人焊接工作站维护,三种场景中工作站复杂程度逐渐增加,因此工作的复杂程度逐渐增加。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技能,教师的参与度也要逐步下降。本文以工业机器人焊接工作站的维修与学习场景为实例,对其进行了研究。

3 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针对《工业机器人拆装与维护》课程的人才需求,建立了基于专业技能的专业技能模块库,以满足职业技能的需要。通过对企业的调查,找出需要的人才。采用问卷调查、企业实地调研、电话访问、网上咨询等形式对行业和企业进行调研,对社会需求、行业需求、行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组织实务专家面谈,对职位及事业发展阶段进行梳理。根据各个岗位的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制定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并按照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建立专业技能等级体系[5]。以行业第一线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为逻辑起点,通过对接国家职业技能和专业教学标准,借鉴企业技术培训体系认证标准,按照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具体工作任务→职业能力模块库等步骤,形成职业能力的模块库。

以大数据为基础,高校学生的生涯发展状况。结合多家本地大型汽车生产企业、工业机器人维修行业协会的资料,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组织实习专家访谈,根据不同职位的员工,如学徒、班组长、技术总监、技术经理、公司管理人员、业内专家等,对工作及事业发展的过程进行了梳理,形成《工业机器人拆装与维护》课程学生的职业技能标准[6]。对接工业机器人维修工相关标准,分析形成《工业机器人拆装与维护》课程中不同层次人才定位的学习内容。高职院校一体化课程研究<br/>——以《工业机器人拆装与维护》为例

4 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的总体上可划分为“课前、课中、课后”。在课前,老师会利用课堂资源,包括视频、案例、PPT、学习通网络资源、课前作业等。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并完成课堂前的学习任务。课堂前的作业包括了“客观题”,在完成了网上的作业之后,系统会自动计算出学生的答案。在课堂上,老师采用“创造情境”、“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教学策略,对项目进行简短的描述,将学生分组,分配任务,包括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因为课程内容涉及到的机械结构、系统布局、功能设计、软

提醒您:因为《高职院校一体化课程研究<br/>——以《工业机器人拆装与维护》为例》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高职院校一体化课程研究<br/>——以《工业机器人拆装与维护》为例》在线阅读地址:高职院校一体化课程研究<br/>——以《工业机器人拆装与维护》为例

12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