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哲学心理 >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第77页

书籍名:《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作者:佚名
推荐阅读:跳着踢踏舞去上班txt下载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笔趣阁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顶点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快眼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第77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巴菲特:但他做得比我好(大笑)。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有些人一边谈论着福利所带来的依赖性是恶性循环,一边却又打从孩子一出世就为他们准备好足以享用一生的“粮票”。然而,当面对一个才17岁就已经怀孕两次的穷苦女人时,人们却说,给她任何东西都没用。
    Q:巴菲特,我知道您一般不投资高科技公司,但我想知道,微软公司对您有没有吸引力呢?
    巴菲特:因为盖茨是我的董事会成员,所以人们就会以为,如果我赚了钱,那是因为我有内部消息;可如果我赚不了钱,那就是我投资失误(两人都大笑起来)。
    盖茨:是啊,人们会觉得是我误导了你。
    Q:可是盖茨,您似乎在持续购进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
    盖茨:没错,不过在董事会所有成员中,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在我的净资产当中所占的比例最小。
    Q:因此,这算不上是您意图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盖茨:(大笑)当然不是。
    巴菲特:如果有谁要收购的话,我希望是盖茨。
    盖茨:等我的股份达到1%的时候,我会告诉你的。
    Q:说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您们二位好像都喜欢它的子公司奶品皇后的产品,所以最后一个问题是:你们喜欢帝力棒还是暴风雪(两者都是冰激凌名称)?
    巴菲特:实际上我喜欢一种我叫作“尘埃圣代”(Dusty Sundae)的东西。不过选项只有这两个的话,我选暴风雪。
    盖茨:我选帝力棒。
    随后,罗斯分别对两人进行了访问。以下是巴菲特部分。
    
    巴菲特谈及统一税率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我不会支持。在我看来,我们的税率体制已经过于统一。以工资税为例,现在已经超过了12%,收入超过8万或9万美元就得付这个税,根据收入,盖茨和我都不用付这个税。然而,为我们干活的那些人,常常承担着和我一样高的税率,甚至更高,因为资本收益和股息的税率已经降到了15%。近些年以来,这个国家所发生的事情就是,巨富之人获得了巨大的好处,而平民百姓的疾苦却没能减轻多少。
    坦白地说,我认为根据我和盖茨的收入,我们应缴纳更高的所得税。我现在所交的税率还不到25年前的一半,而那时我挣的钱比现在少得多。所以,税率真正关心的是富人。
    关于最糟糕的投资决策
    最大的错误莫过于不作为,而不是行为有误。我们确实未曾在任何一笔投资上损失过特别多的钱,但我们仍错过了许多我明知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我们错过了多达100亿美元的收益。早前我没有购买微软公司的股票,并不意味着我们与良机失之交臂,我当时还不十分了解这一行,因而难以做出决策。然而也有很多我很了解的投资机会,却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根本没有进行投资或投资额很小。究其根本,就是每到我该开支票的时候,就犯起了低级错误。
    不过,假设你是一位高尔夫球手,每洞都打出一杆入洞,那这游戏就没什么意思了。至少,这就是为什么我总在深草区击球的原因。
    关于把钱留给子女
    我们的孩子会很富有,属于世界上最富有的0.5%的那部分人。不过,我的99%的财产会被用于慈善事业,盖茨的想法基本上也一样。我们并不想造就超级富有的孩子。他们会很富有,这毫无疑问,但是我拒绝积聚家族财富。如果你一边说这个国家人人机会均等,每个有才华的人都有均等的发展机会,一边却又认为社会中某些人命中注定就该接受巨大的财富,我觉得,这在本质上是非美国式的行为。
    
    “他是一位真正的还原论者。”这是不久前沃伦·巴菲特的一位商业伙伴对他的评价,他用了一个生僻的词恰到好处地解释了巴菲特卓越的化繁为简的能力。在2005年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就向我们展示了他这方面的天赋,证实了“就股票投资者这个群体而言,在审判日之前所能拿到的报酬,就是这些企业产生的盈余”。接下来,他在《致命的“交易费用”》一文中感叹,“交易费用”以及它们对“既得利益”(Gotrocks)集团有着巨大的影响。
    “交易费用”是巴菲特从1956年开办合伙公司起就一直考虑的事情。按照如今的定义,该合伙公司就是一只私募基金。巴菲特将年回报中的6%先发放给他的有限合伙人,然后才考虑自己的回报部分,其他基金公司也纷纷效仿。后来,随着他的致股东的信逐渐为人们所知,他建议大部分个人投资者投资低成本的指数型基金,而不是只身投入险恶的股市。
    再后来,他与门徒合伙基金公司(Protege Partners)对赌,在10年内,赌非托管且低成本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的表现可以击败精心挑选的5只对冲基金的表现。当然,在这些基金中,有限合伙人承担的是两部分交易费用:第一部分是对冲基金层面的,第二部分是组合型基金层面的。由于这本书出版于2012年,4年的赌局已经过去了,双方几乎打成平手。更多关于这场赌局的内容详见《巴菲特的豪赌》(Buffett’s Big Bet)。
    下文选自2002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卡萝尔·卢米斯
    在这些年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和其他美国股票投资者轻而易举地实现了富裕的梦想。举一个“长期”的例子,从1899年12月31日到1999年12月31日的100年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66点上涨到11497点,猜猜达成这一成果需要多少的年增长率?令你吃惊的答案就在本文末尾。这么巨大的升幅,原因却很简单:整个世纪以来,美国企业都表现得非常出色,投资者也借此赚得盆满钵满。企业依旧持续着良好态势,然而,如今的投资者由于遭受了一系列的“自伤”,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少了他们本应从投资中实现的回报。
    要解释这一切是怎么回事,我们得从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开始:除了一些无足轻重的例外情况,比如企业破产时部分损失由债权人负担,“就股票投资者这个群体而言,在审判日之前所能拿到的报酬,就是这些企业产生的利润”。当然,不论是因为聪明还是幸运,投资者A确实有可能获得比投资者B实现更高的回报。股市上涨时,所有的投资者都会觉得自己更有钱了。然而,一个股东要退出的话,必须有新的股东递补他的位置。如果一个投资者高价卖出,另一个投资者必须高价买入。作为整体而言,没有什么奇妙可言,金钱不会从天而降,投资者根本不可能从公司那里得到比公司本身所创造的更多的财富。
    实际上,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股东获得的回报肯定少于公司所创造的利润。而这就是我要强调的:如今这些成本越来越高,这将会导致股票未来的回报率要远远低于历史水平。
    为了弄清楚这些费用是如何逐步膨胀的,我们不妨这样设想:美国所有的公司为一个美国家庭所拥有,并将永远如此。我们称其为“既得利益家庭”。在缴纳红利税之后,这个家庭一代接一代地积累着这些公司所创造的利润,从而变得更加富有。目前的平均年利润约为7000亿美元。当然,这个家庭还得花费掉一些钱。不过,积蓄的财富将会稳定地以复利形式不断地累积。在这个“既得利益”家庭里,每个人的财富都以同样的速度持续增长,一切都十分和谐。
    然而,现在让我们设想一下,几个伶牙俐齿的“帮手”来到了这个家庭,劝说每位家庭成员通过购买、卖出某些股票来取得比亲戚们更多的财富。这些“帮手”会十分热心地答应来负责处理这些交易,当然他们会收取一定的佣金。“既得利益”家庭仍然拥有美国所有的上市公司,这些交易只不过是重新安排哪些人持有哪些公司而已。总的来说,这个家庭每年的获得的回报在减少,因为要支付交易佣金。家庭成员交易的次数越多,他们从企业这块大饼中所分到的份额就越少,而那些作为经纪人的“帮手”分到的份额就变得越多。关于经纪人,我们需要牢记的事实是:“交易”是他们的朋友,因此,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提高客户的交易频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如何克服社交焦虑 跳出你的思维陷阱 预见未来:2049中国综合国力研究 书鱼知小:细节里的古代生活真相 天使之耳:交通警察之夜 梦回都灵 漫步华尔街 格雷厄姆经典投资策略 驾驭周期:自上而下的投资逻辑 市场真相:看不见的手与脱缰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