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哲学心理 >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第76页

书籍名:《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作者:佚名
推荐阅读:跳着踢踏舞去上班txt下载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笔趣阁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顶点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快眼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第76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Q:能谈谈你们最近一次大手笔的挥霍吗?
    巴菲特:你指的是个人消费?
    《财富》:是的。
    巴菲特:一架利捷G4型飞机。这是拥有了财富之后唯一改变我生活方式的物品(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拥有利捷公务航空公司)。我每年花在这方面的钱大约有二三十万美元吧,或许还多一点。
    盖茨:挥霍……我想想,要是今晚打牌我输了,输个500美元就算是挥霍。
    巴菲特:的确是挥霍。
    盖茨:巴菲特和我的赌注从来都只限于1美元。
    巴菲特:奥马哈有个伙计打电话告诉我一种得州扑克的玩法,听上去很有意思。不过,打得州扑克得动真格的,这种玩法的本质就是金钱游戏。我觉得还是桥牌更好些,但得州扑克的确很有意思。
    盖茨:要是现在有4个牌手,我们就可以玩桥牌了。
    Q:当您说您会带着好友盖茨一块儿来打桥牌时,您的朋友们会怎么想?
    巴菲特:我们没告诉他们。只有召集打牌的伙伴知道,别人都不知道。
    Q:让我们回到快速问答环节,谈谈股市的行情吧。两位觉得在7年之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年回报率会高于还是低于10%呢?
    巴菲特:低于10%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在GDP年增长率只有5%的情况下,每个人的年回报率高达10%的情况是不会出现的。
    盖茨:我估计多半会低于10%。有观点认为,回报率会继续保持超高水平,但实际上还有很多不明朗的因素。
    Q:巴菲特先生,上次您也谈到类似的问题,您认为人们对股市的回报抱有“相当不切实际的预期”。那么目前,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是不是也这样呢?
    巴菲特:20世纪90年代末,人们总是往后视镜里看,他们仿佛认为上帝保证了美国人每年15%的回报率。他们也如此看待养老基金,在某种程度上,对捐赠基金也是如此。现在,六七年已经过去了,人们还在往后视镜看,但最终发现传统的投资项目远没有带来预想中的高回报。因此,他们开始反思:“那我怎样才能挣到那么多钱呢?看来要选择其他的投资方式。”可以确定的是,华尔街的人会来钻这个空子,他们会说:“看后视镜是对的,你会发现常规投资不顶用。跟我们来,‘圣杯’就在我们手中。”不过,关于圣杯,你应该知道的问题是,你必须付出得更多。
    盖茨:对于风险资本而言,小额投资往往能获得高回报;而大额投资的回报却少得可怜。对绝对高回报的渴望,比如,看到像哈佛大学在资产配置上表现得这么出色,自然就会导致人们产生这样的想法:“10%的高回报率肯定存在,只不过我还没有找到罢了。”于是期待高回报的想法超越了现实因素。至今仍是如此。
    巴菲特:华尔街恰恰就靠这个吃饭。
    盖茨:这是华尔街的工作啊(两人都笑了)。
    Q:今年夏天,巴菲特在艾伦公司就他所担心的美国贸易赤字快速膨胀的问题发表了演讲。我很好奇,盖茨,您是否也和他一样担心这个问题?
    盖茨:巴菲特令我很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他的演讲我看了两遍。每看一次,我就会更加关注这个问题。我相信一条基本原则,贸易是一件超级有益的好事,但令我非常担心的是贸易失衡之后所采取的措施,即利用贸易限制来拉低进口,进而导致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而其中有些做法会减少自由贸易制度已经给人们带来的实惠,我认为这是最危险的。
    Q:难道像你们这样把生产转移到海外的公司不是在加重贸易赤字吗?
    盖茨:微软公司是纯出口公司,而且比其他任何公司出口得都多。在美国,我们在研发方面所做的比我们在销售中所获的要多。要是美国再有100家微软公司,赤字就会消失了。
    巴菲特:高科技一直是我们的一个强项。你得在世界上寻找自己的强项,让别人去种香蕉好了,在美国,我们是绝对种不好香蕉的。但我不认为贸易赤字会一直持续下去。如果经济出了大乱子,人们就有种“看看现在都成什么样子了”的感觉,而且还会产生很不好的政治后果。这几乎是无法避免的事。
    Q:这是您最担心会发生在美国的事情吗?
    巴菲特:我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无赖国家”(Rogue State)、恐怖主义、核武器、化学武器或生物武器。我认为经济方面正在好转。如果其他国家人均GDP的增长速度超过我们,也是理所当然的。
    盖茨:然而,令人感觉非常糟糕的是,经济学常识并没有被普及,或者人们对其不感兴趣,因为你总能碰到一些人似乎在说“工作机会只有特定的那么多”。其实不然。比如,明天我们就能决定让每个印度人像我们一样富有。世界会因此变得更好吗?当然会。如果好的产品和工作都在那边完成的话,美国会更加繁荣吗?这是毋庸置疑的。全世界都能变得更富有,这是件大好事。这一向都是好事,以后也是如此。
    巴菲特:这不是一场零和游戏。
    盖茨:对,这就是关键所在。
    Q:你们对慈善事业的想法似乎有所不同,如今,盖茨一直在大量捐献钱财,巴菲特则要等到去世之后才开始捐献。那么,你们又是如何说服对方,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呢?
    巴菲特:嗯,我认为他的做法更好一些。他和妻子梅琳达奉献出了巨额资金,还有了不起的想法和无限爱心。那真是完美的结合。我在40多岁的时候就做不到这一点,也没有做出些有意义的事。
    到了我这把年纪,你们或许会议论,我的钱已经挣得够多了,不需要再靠股票来控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了,所以也许应该在死之前做些有意义的事。
    Q:这对您来说是一种转变吧?
    巴菲特:准确地来说,是一种进步。
    盖茨:我在1998年才开始慈善活动的,在那以前我可能会说:“瞧瞧,一边挣钱一边捐钱,太大费周章了,真让人搞不明白。”当时我认为自己也腾不出时间。在我父亲的鼓励和梅琳达的大力支持下,他们俩又都肯在这方面投入精力,而且我们恰好发现史蒂夫·鲍尔默这个在工作上的得力人选,其实我在微软早就认识他了,所以,开始慈善活动的各种因素都齐备了。此前,我一直认为要等到自己停止全职工作之后再开始慈善事业。
    然而事实证明,两者兼顾的效果非常好。
    巴菲特:在这方面,盖茨的脑子比我好用,他做的事情我办不到。我从中得不到任何乐趣,因为我知道自己做不到像他那么好。我希望看到钱能被合理地使用,我也不认为我死后才是做善事的最佳时机,不一定。
    Q:你们两人也讨论过这个话题吗?
    巴菲特:哦,当然。
    盖茨:绝对会讨论啊。
    Q:您正在试图说服巴菲特像您一样开始慈善活动,是吗?
    盖茨:没有,但我跟他分享了我从中得到的乐趣和乐趣的来源,也就是哪些事行得通、哪些事行不通。这就像生意场一样,不是单单走进这个圈子就够了,还有很多特定的东西需要学习,如此一来,做生意的经验就能派上用场了。
    巴菲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已经成为我人生的一部分,我永远不会离开它。然而,我并不认为在未来的6~8年之内,我个人的财产会增加5倍。现在的财富足以让我做些有意义的事了,而且我和40多岁时的自己也有了很大的不同。我是说,假如我40多岁时就已经开始从事这样的事,可能只投入2000万美元左右,而现在的钱比那时多多了,足够做些了不起的大事了。况且我不需要用这些钱来掌控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以现在的规模,没人能接手伯克希尔哈撒韦,它已经不是20年前的样子了。
    盖茨:在读《财富》杂志的一篇文章之前,我从不认为把财富留给孩子是件坏事……
    巴菲特:是那篇《一切都该留给子孙吗》?
    盖茨:是的。巴菲特的那篇文章令人振聋发聩。读完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哇哦,原来把全部财产都交给子孙后代会是个错误的决定。因此,在将财富全部回馈给社会这个理念上,巴菲特对我的影响非常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如何克服社交焦虑 跳出你的思维陷阱 预见未来:2049中国综合国力研究 书鱼知小:细节里的古代生活真相 天使之耳:交通警察之夜 梦回都灵 漫步华尔街 格雷厄姆经典投资策略 驾驭周期:自上而下的投资逻辑 市场真相:看不见的手与脱缰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