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持续的幸福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哲学心理 > 持续的幸福

乐观程度与心血管疾病

书籍名:《持续的幸福》    作者:马丁·塞利格曼
推荐阅读:持续的幸福txt下载 持续的幸福笔趣阁 持续的幸福顶点 持续的幸福快眼 持续的幸福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持续的幸福》乐观程度与心血管疾病,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20世纪80年代中期,来自旧金山的120名心脏病首次发作的男性,组成了一次规模庞大的多危险因素干预试验中的未接受任何治疗的对照组。此研究令许多心理学家和心脏病学家备感失望,因为研究发现,将这些人从A型人格(侵略性、时间紧迫感、不友好)转变为B型人格(随和),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没有任何效果。不过,这120名未经治疗的对照组成员,却令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生格雷戈里·布坎南(Gregory Buchanan)和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为研究者采集了他们的很多数据,除了有关心血管疾病传统风险因素的数据(例如,首次发作对心脏的损害程度、血压、胆固醇、体重和生活方式)外,还包括他们的家庭、工作和爱好。我们从他们的录像采访中剪辑了每一句“因为”,并将其按乐观与悲观来编码。

8年半过去了,其中有一半人死于第二次心脏病发作,我们打开了尘封的数据库。我们能否预测哪些人会遭遇二次心脏病发作?常见的那些风险因素无法预测死亡,比如血压、胆固醇,甚至首次心脏病发作伤害的范围。只有乐观,在8年半之前,就已经预测了第二次心脏病的发作:在最悲观的16个人中,有15人死亡;在最乐观的16个人中,只有5人死亡。

这一发现已在一些较大的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多次得到证实,这些研究使用了多种乐观测量方法。



被各类研究证明的事实


1986年针对退伍军人的研究

1986年,1306名退伍军人做了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并被追踪研究了10年。在此期间,出现了162例心血管疾病。该量表中有对乐观与悲观的测量,能够可靠地预测死亡率。他们还测量了焦虑、抑郁、敌对情绪、吸烟、饮酒、血压、胆固醇、体重、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教育等,并在统计时控制了这些变量。最乐观的男性(高于平均水平一个标准差)的心血管患病率比平均人群低25%,而最不乐观的男性(低于平均水平一个标准差)的心血管得病率比平均人群高25%。统计结果持续而有力地证明,乐观能保护他们,而较少的乐观则会伤害他们。

1996-2002年在英国进行的调查

超过两万名健康的英国成年人接受了从1996-2002年的跟踪调查。在此期间,他们当中有994人死亡,其中365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在研究之初,科学家评估了许多生理和心理的变量,例如吸烟、社会阶层、敌对情绪、神经质等。同时,还采用以下7个问题评估了掌控感。

我的人生经常不由我自己控制。

我实在是没有办法解决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几乎无法改变自己生命中很多重要的事情。

在处理生活中一些问题的时候,我常常感到无助。

我有时候觉得身不由己。

我的未来主要取决于我自己。

我能做我想做的几乎所有的事情。

这些问题从无助感覆盖到掌控感的连续体。在吸烟、社会阶层及其他心理变量相同的情况下,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受到掌控感的强烈影响。高掌控感(高于平均水平一个标准差)人群的死亡率比掌控感处于平均水平的人群减少了20%,而高无助感(掌控感低于平均水平一个标准差)人群的死亡率则比平均水平高出20%。这对于由于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也一样(包括癌症),只是程度较轻,但从统计来看仍然是明显的。

1991年在荷兰、1995年在加拿大进行的调查

从1991年开始,999名65~85岁的荷兰人被跟踪调查了9年。在这段时间里,有397人死亡。首先,研究人员评估了他们的健康、教育、吸烟、饮酒、心血管疾病历史、婚姻、体重、血压、胆固醇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并通过以下4个问题(根据不同程度,从1到3进行打分)测评了乐观。

〇我仍然对生活抱有很大希望。

〇我对未来生活没有什么期待。

〇我仍然有很多计划。

〇我常常觉得生活是充满希望的。

结果发现,悲观与死亡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当所有其他风险因素保持不变的时候。乐观主义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只有悲观主义者的23%,其总体死亡率也只有55%。有趣的是,这种保护作用与乐观(即未来导向的认知)有关,而现在导向的情绪,如“经常欢笑”、“大多数时候,我感觉良好”,则不能预测死亡率。

与此不同的是,在1995年的新斯科舍省健康调查(Nova Scotia Health Survey)中,一组护士为1739名健康成人的积极情绪打分(快乐、幸福、兴奋、热情、满足)。在未来10年中,具有较多积极情绪的人得心脏病的概率较低,平均积极情绪每增高1分(总分5分),心脏病发病率就能减少22%。由于他们没有测量乐观,因此我们不能确定积极情绪是否在通过乐观起作用。

乐观的影响是持续的,随着乐观的增加,死亡率会相应降低。研究表明,这种效应具有两极性:乐观程度高的人比平均乐观程度者的死亡概率要低,而悲观程度高的人比平均悲观程度者的死亡概率要高。让我们回顾一下保罗·塔里尼那个问题的要点:是否除了削弱身体的风险因素之外,还存在着保护身体的健康资产?这项研究表明,与一般人相比,乐观加强了人们对抗心血管疾病的力量,而悲观则会削弱他们的力量。

罪魁祸首是抑郁症吗?在一般情况下,悲观与抑郁症的相关程度相当高,而在许多研究中,抑郁症也与心血管疾病有关联。所以,你可能会想,悲观情绪的致命效应是通过增加抑郁程度起作用的。答案却似乎是否定的,因为有统计结果表明,在同样的抑郁程度下,乐观和悲观仍然会对健康产生上述效应。

1994年针对妇女进行的研究

1994年,9.7万名健康妇女接受了为期8年的跟踪调查,这是迄今为止针对乐观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的最大规模的研究。和通常的严谨的流行病学研究一样,年龄、种族、教育、宗教信奉程度、健康、体重、饮酒、吸烟、血压和胆固醇情况在一开始就被记录了下来。流行病学研究是对大规模人群的健康模式的研究。研究者借助被严格验证过的生活取向测验(Life Orientation Test),测量了被调查者的乐观程度。这个测验包含10句话,如“在前景不明确的时候,我通常期望最好的情形”,“只要有可能出问题,我就会出问题”,让人们对此打分。重要的是,研究也测量了抑郁症的症状,并分开评估了它们的影响。乐观者(最顶端的25%)比悲观者(最底端的25%)的冠心病死亡率少30%。乐观减少了心脏病及其他原因的死亡,这在整个群体中都是成立的。这再次证明,乐观保护了人们的健康,而悲观则具有伤害作用。

人生的目的

有一种类似乐观的特质似乎可以防止心血管疾病,那就是“生活价值”(ikigai)。这个词来自日语,意思是要找到人生的目的,它不仅与乐观有关,还与蓬勃人生中的人生意义要素密切相关。

日本有三项有关“生活价值”的研究都表明,即使在保持传统的风险因素及生活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高水平的“生活价值”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在一项研究中,缺乏生活价值感的人因心血管疾病所导致的死亡率,比有生活价值感的人要高出160%。在第二项研究中,有生活价值感的男性与没有生活价值感的男性相比,前者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风险只是后者的86%;对于女性也是如此,但没有这么显著。在第三项研究中,生活价值感高的男性因脑卒中而导致死亡的风险,只有生活价值感低的男性的28%,但没有发现与心脏病有任何关联。

重新思考幸福

乐观与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就算所有传统的风险因素,如肥胖、吸烟、酗酒、高胆固醇、高血压等都存在,就算测量乐观的方法各不相同。抑郁症、压力感及短暂的积极情绪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则没有影响。最重要的是,该效应具有两极性,即相对于中等程度的乐观与悲观,高度的乐观具有保护作用,高度的悲观具有伤害作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艺术品中的绝代艳后 12幅名画里的英国王朝 12幅名画里的罗曼诺夫王朝 12幅名画里的哈布斯堡王朝 文化:关于社会、艺术、权利和技术的新科学 心智:关于大脑、记忆、人格和幸福的新科学 生命:进化生物学、遗传学、人类学和环境科学的黎明 宇宙:从起源到未来 人类思维如何与互联网共同进化 那些科学家们彻夜忧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