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小故事

负压伤口疗法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时间:2023-08-16 04:34:14

负压伤口疗法的应用现状及展望一文创作于:2023-08-16 04:34:14,全文字数:11755。

何凌霄,廖灯彬,宁 倩,姚 满,宁 宁

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创伤医学中心/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成都 610041; 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成都 610041

自1954年Redon等[1]首次提出负压伤口引流的概念开始,负压伤口疗法(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不断发展,至今已成为伤口领域的重要治疗技术。负压伤口疗法可发挥促进清创及引流、加快肉芽组织生长等作用,促进伤口床准备,为复杂伤口的重建打下基础。随着大量临床研究的开展及新型负压材料和技术的进步,更多NPWT治疗方案不断涌现,本文旨在通过对负压伤口治疗的应用现状进行回顾,并探讨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1 NPWT作用机制及应用现状

20世纪90年代,NPWT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包括采用泡沫或纱布填塞伤口、透明薄膜封闭、伤口内持续负压吸引三大部分[2]。伤口内通常采用聚氨酯多孔泡沫进行填充,并采用透明薄膜封闭伤口外缘,隔绝外界空气和细菌进入,同时允许伤口内的水蒸气外渗;在泡沫中安置引流管,或在接触层开孔连接引流管,并连接负压吸引装置,继而通过持续的负压吸引,引流伤口中的渗液、组织碎片、细菌等。其作用机制主要分为几个方面[3]:(1)通过负压吸引拉合伤口边缘,减少伤口面积;(2)保持伤口局部湿润环境,促进肉芽组织形成;(3)吸引并引流伤口坏死碎片,持续清洁伤口;(4)有效引流伤口引流液,使得抑制伤口修复的酶类无法在伤口内持续聚集;(5)引流伤口渗液,减少敷料更换频率;(6)通过对组织局部施加的持续压力,减轻组织水肿,改善微循环和局部氧供。

至今,NPWT几乎在外科所有领域均有成功的应用案例。在创伤科用于开放性伤口、感染伤口,在普外科用于腹部伤口和肠瘘伤口,在烧伤科用于烧伤伤口和植皮区域;血管外科、美容整形外科、骨科等均有涉及,也包括许多慢性难愈合性伤口如压疮、血管性溃疡、糖尿病足等。同时,在年龄不同(从新生儿到老人)、病情不同(从择期手术患者到伴败血症的危重患者)的人群中均有文献报道。

2 NPWT治疗参数研究进展

目前,对于不同负压伤口治疗模式的具体参数,如负压水平、填充材料、持续或间歇负压等方面尚无一致结论,也缺乏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作为证据[3]。

2.1负压水平 不同负压值下,对促进肉芽组织形成、创面引流及患者感受方面的影响不同,但目前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结论。一项国际性专家共识[4]中建议负压设置范围在-50~-150mmHg之间。但根据部位及伤口类型不同可能存在区别,Timmers等[5]发现-300mmHg的压力也可明显增加血流,而对于胸骨正中伤口,Wackenfors等[6]建议取-75~-100mmHg较为合理;刘凤等[7]认为应用-195mmHg压力治疗压力性创面,在创面引流、疼痛及肉芽组织生长方面的效果较为满意。

2.2填充材料类型 填充材料的类型、孔隙大小均可能影响创面引流情况,尤其对于坏死组织较多、渗出多、感染重的伤口,选择何种填充材料有助于充分引流和清除渗出物仍然值得探讨。目前常使用纱布、聚氨酯泡沫和聚乙烯醇泡沫敷料,一些较新的材料如含银泡沫、含聚己缩胍(polyhexamethylene biguanide hydrochloride,PHMB)抗菌纱布、壳聚糖海绵等,在动物实验中已显示其减少伤口细菌负荷的能力[8-9],但目前仍然缺乏进一步临床试验的证据。Obst、Cole等[10-11]学者使用一种新的疏松网状开孔泡沫(孔径1.0cm,间距0.5cm)结合负压滴注-留置疗法(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with instillation and dwell time,NPWTi-d)进行复杂伤口如压力性损伤、下肢溃疡等的负压治疗,发现该疗法能够有效促进慢性难愈性伤口肉芽组织的生长。

2.3持续与间歇吸引 间歇或可变负压吸引可能有助于更快促进肉芽组织形成。Borgquist等[12]在动物模型中的研究显示,使用间歇负压(从0~-75mmHg或-125mmHg)和可变负压(从-10~-75mmHg或-125mmHg)进行伤口吸引时,较大的负压梯度差可以导致组织血流出现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刺激血管生成和肉芽组织的形成,因此,对存在肉芽组织生长不良、组织灌注不足的伤口,使用间歇或可变负压可能更有效果。杨敏烈等[13]研究显示,使用-80~-120mmHg的循环交替负压与使用-100mmHg的单一负压治疗相比,前者能够更好地改善下肢静脉性溃疡伤口的经皮氧分压、创面pH值,更快地减少渗液量和缓解疼痛效果。

3 NPWT治疗新技术

近年来,负压治疗装置不断改进,NPWT的临床应用范围也随之扩展,既往认为不适宜进行负压治疗的患者,如厌氧菌感染、骨髓炎、外科手术切口、吻合口瘘等均有特定的治疗技术可以使用,典型的治疗方法如NPWTi-d、封闭切口负压疗法(closed incision negative pressure therapy,ciNPT)、给氧封闭疗法(regulated oxygen-enriched negative pressure-assisted wound therapy,RO-NPT)、内窥镜负压辅助封闭疗法(endoscopic vacuum assisted closure,EVAC)等,现简述如下。

3.1NPWTi-d 常规NPWT对于渗液黏稠、干燥伤口和坏死组织较多的伤口效果不佳,且不适用于厌氧菌感染的伤口。NPWTi-d可视为常规NPWT方法的改良,是在NPWT的基础上,对伤口进行间断滴注,通过管道将需要的冲洗液注入泡沫并停止负压吸引,等待冲洗液发挥作用一段时间后,再开启负压吸引,继续伤口引流。与NPWT相比,NPWTi-d克服了NPWT易发生管道阻塞、不能外用药物、抗感染能力差的缺点,可以更有效地减少伤口床细菌负荷[14]、促进肉芽组织生长[15]、减少清创次数[16]和缩短住院时间[17]。一项国际专家共识[18]中建议在感染和污染伤口、糖尿病足、骨骼暴露伤口、骨髓炎或疼痛伤口中使用NPWTi-d,建议的冲洗液则包括生理盐水、0.125%次氯酸钠溶液、0.25%~1.0%乙酸溶液、0.1%PHMB溶液和0.1%甜菜碱溶液。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19],生理盐水冲洗与PHMB+甜菜碱冲洗的NPWTi-d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而生理盐水已成为当前NPWTi-d冲洗液的优选方案。总之,NPWTi-d是一种有效的伤口辅助愈合疗法,但目前在滴注溶液类型、负压间隔时间等方面尚无高等级的循证证据,且滴注液对负压泡沫材料的降解可能存在影响[20],也可能导致伤口床密闭性变差[21],仍需进一步开展研究,完善其使用方式并验证效果。负压伤口疗法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3.2ciNPT ciNPT指的是在外科关闭的切口上应用负压伤口治疗,最早出现于2006年,此后被广泛应用于普通外科、整形外科、妇产科、血管外科等。动物实验显示[

提醒您:因为《负压伤口疗法的应用现状及展望》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负压伤口疗法的应用现状及展望》在线阅读地址:负压伤口疗法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12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