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小故事

“健康杭州”战略下基于物联网技术打造数字化智慧医疗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3-08-16 04:50:11

“健康杭州”战略下基于物联网技术打造数字化智慧医疗的对策研究一文创作于:2023-08-16 04:50:11,全文字数:24066。

“健康杭州”战略下基于物联网技术打造数字化智慧医疗的对策研究

刘 悦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彩虹鱼康复护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GPS 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器设备,通过互联网连接物品进行信息交换,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一体化的网络[1]。智慧医疗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2]。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健康中国”战略[3],指出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2013 年开始建设的“杭州国家高新区智慧医疗产业基地”是杭州市最早的智慧健康产业平台[4]。2015 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在《杭州市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促进办法》中指出[5],利用信息技术,整合部门资源,以医疗护理康复为基本内容,提供连续、综合、有效、个性化的医疗、养老、护理一体化的健康服务。近年来,杭州市依托信息化技术,在诊间结算、分时段预约诊疗、出院患者床边结算、“医信付”信用结算、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等方面开展“智慧医疗”服务[6]。本文针对目前杭州市智慧医疗的建设现状,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健康中国”战略在杭州市的实践与发展提供参考。

1 “物联网+”数字化智慧医疗的建设对策

目前杭州市的“智慧医疗”建设聚焦于线上预约挂号、市民卡医疗费用诊间结算等,涉及居家医疗的服务不多,基层医疗机构的智慧医疗建设速度较慢,面向一线医护人员工作的智慧化改进较少,物联网技术渗入不足。以下从远程“智慧”诊疗、病区“智慧”护理、物品“智慧”管理、居家“智慧”养老、慢病“智慧”监测的角度出发,论述具体对策。

1.1 开展远程会诊,落实“智慧”医疗帮扶

1.1.1 远程“智慧”诊疗 部分偏远地区的居民就医较为困难。因此,可以通过无线或者视频的方式将不便就医的患者信息传送到医疗机构服务器。专家与申请医生、患者间进行实时交互式远程诊疗,以患者的临床需求为出发点,由患者的主管医生提出会诊需求,再由远程专家通过视频回答主管医生的诊疗问题,或是查看异地病床上的患者视频画面并交流。这种诊疗模式可以实现跨专科、跨机构、跨区域的多专家同时对同一基层患者联合会诊。相比于专家前往基层医疗机构实地坐诊,远程诊疗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更为高效便捷[7,8]。

1.1.2 远程影像、病理和心电图“智慧”诊断 专家远程获取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存储、再现,并书写和发布影像会诊报告。远程影像会诊过程中,多方进行医学影像的实时交互式操作和结果讨论[9]。专家通过远程病理切片数字化扫描功能,将病理切片转换成数字切片;在远程病理会诊平台上进行病理切片扫描、患者信息上传、专家会诊、报告下载的操作和管理。图像分析软件需具有与镜下同步的清晰屏幕观察、实时图像采集、联机细胞计数等功能。通过心电采集器采集人体心电信号,实时传输至远程会诊系统,由医生通过浏览器访问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医学系统上的心电数据,根据心电特征参数和波形,对心电图进行分析,给出会诊意见,并将分析结果或医嘱通过网络反馈给用户。如果患者病情严重,系统可自动通过短信或语音电话联系患者的监护医生和家属。

1.2 打造数字病房,改善“智慧”护理工作

1.2.1 全闭环“智慧”输液管理 静脉输液是常见的护理操作,普通病区中每日静脉输液数量的总和高达几百次。由于临床护理工作任务繁重,目前病区中静脉输液液体更换、输液结束的拔针、输液异常情况的出现,多为患者自己观察后呼叫护士,护士再进行处理。由于护士到来的相对“滞后”以及部分患者因休息等原因没有及时观察到输液情况,容易发生输液器中液体走空、患者静脉回血,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降低了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基于物联网技术对静脉输液进行智慧管理,输液监护装置通过红外线精准感知输液液体量的变化,经由网络及时通知护士。护士可以提前预知输液的拔针时间,减少输液结束后因没有及时换瓶或拔针出现患者静脉回血的情况。当患者输液滴速过快、过慢甚至异常停止时,网络将输液异常情况通过电脑端、移动端发出警报,提醒护士进行处理。护士通过网络远程掌控所有患者输液情况,根据监测信息和专业判断做到心中有数,减少频繁、无效奔波,提高效率。

1.2.2 非接触式“智慧”监护 为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目前病房中多使用心电监护仪。心电监护仪通过多条线路分别测量患者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指标,加之部分患者需进行静脉输液、留置导尿、吸氧、穿刺引流等,患者全天身上的线路、管路可以多达十几条甚至几十条。这不利于患者的休息与活动,降低了舒适度。由于心电监护仪与护士站电脑并不联网,护士需要在患者病床边抄取监护仪的数据后,再回到护士站并将数据逐一录入到电脑中,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非接触式“智慧”监护系统通过在病床床垫置入感应系统,可以在患者不接触线路、管路的情况下,精准测量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和离床、翻身状态,智能预测病情发展,帮助医护人员及早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这使患者可以在较高舒适度的前提下,获得24 h生命体征的连续监测。当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及时发出警报,实现生命体征异常、离床、压疮的风险预警。数据自动转录成护理记录;护士不用再手工重复录入。

1.3 规范物品存取,深化“智慧”管理内涵

1.3.1 病区药品“智慧”管理 目前病区用药为由医院中心药房统一调配,每日定点由工作人员逐一运送至各病区。由于各病区的用药重量较大,工作人员单次运送的病区数量有限。加之医院病区多而分散,药品送至各病区时有延误;部分玻璃制品的药物在搬运过程中易出现碎裂。尤其是受药效半衰期影响较大的药品,如不能及时给药,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由于开启后的安瓿瓶为锐器,为避免被锐器划伤,医护人员使用安瓿瓶包装的药品后会及时将安瓿瓶扔至锐器盒。当患者使用安瓿瓶包装的药品出现不良反应时,因安瓿瓶已当作医疗垃圾进行了统一处理,难以找到该药品的批号进行溯源。以物联网技术为载体的智慧药柜,把医院中心药房的常用药物迁移至各病区,减少每日用药的搬运,优化取药流程,减少药物损耗,便于患者及时得到药物的救治。医院中心药房远程对病区药柜内的药品安全储存、自动化调剂、库存效期管理进行精准跟踪。智慧药柜药物存储种类多、容量大,可大大延长中心药房配送药品的周期,减轻药物调剂的工作量。为确保用药安全,智慧药柜使用权限管理,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登录。根据用户身份区分操作权限,比如护士长的操作权限高于普通的病区护士。毒麻药等特殊药物需双人核对后才可取药。智慧药柜严格遵从医嘱按支用药,确保药品的正确使用;并通过物联网技术管控每支药物,落实每支药物批号和有效期的追踪。

1.3.2 全供应链耗材闭环“智慧”管理 耗材是救治病情时的常见用物。耗材由病区的指定人员管理。然而由于耗材种类复杂,数量繁多,加之可能出现病区管理人员下班而患者确需使用耗材的情况,临床容易出现耗材过期、丢失、计费失实等情况。这可能给患者和医院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全供应链耗材闭环“智慧”管理应用物联网技术,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医院耗材。建立耗材“

提醒您:因为《“健康杭州”战略下基于物联网技术打造数字化智慧医疗的对策研究》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健康杭州”战略下基于物联网技术打造数字化智慧医疗的对策研究》在线阅读地址:“健康杭州”战略下基于物联网技术打造数字化智慧医疗的对策研究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