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小故事

魔都网事

时间:2023-08-16 02:06:36

魔都网事一文创作于:2023-08-16 02:06:36,全文字数:16942。

魔都网事

金姬

随着大师赛的传播效应,再加上吴迪和张之臻的个案激励,愈来愈多的上海小囡开始选择打网球。而通过网球运动来强身健体并磨炼意志,也是这座城市的品格之一。

2023年6月1日,巴黎的罗兰加洛斯球场,法网男单第二轮,26岁的张之臻面对阿根廷选手蒂兰特,发挥稳健,直落3盘,以3比0的比分击败对手,成为首位晋级法网男单32强的中国大陆选手,即时排名54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男网一哥”。这是张之臻创造的又一个历史突破。就在第一轮战胜塞尔维亚选手杜尚·拉约维奇后,这个一米九三的上海男生成为了过去77年第一个在法网赢得男单正赛的中国大陆男选手。

与此同时,在距离法国巴黎9300公里之外的上海,几个少体校的孩子正拿着网球拍在徐家汇体育公园的室外网球场上练习发球。近20年前,张之臻也曾在这里挥汗如雨,像他这样喜欢网球又经常打球的上海小囡也愈来愈多。

事实上,上海除了有庞大的打球人数和遍布全市的网球场地,这里也有深厚的网球历史底蕴,从1874年就有了标准网球场。国际网球赛事对这座城市也情有独钟——从1998年喜力网球公开赛落户上海,再从2002年的上海大师杯到如今的上海劳力士大师赛,上海是ATP(男子职业网球联合会)九站大师赛中唯一的亚洲赛场。

《新民周刊》采访发现,上海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网球之城”。

一个半世纪的魔都“网”事

1843年上海开埠,网球这项“舶来品”运动也进入了中国。1874年同治年间,上海以外侨为主的拍球(网球)总会建造了两片草地网球场,建筑原材料皆由日本长崎市海运而来,是上海最早的标准网球场。而当时两个保养场地的中国人,也成为最早在网球场上出现的中国人,?然他们只是剪剪草坪、浇浇水。

20世纪50年代上海网球三杰梅福基(中)、吴生康(左)、朱振华(右)。

网球ABC

历史学家认为,这一运动最早起源于12世纪法国北部传教士在教堂回廊里用手掌击球的一种游戏。14世纪中叶,法国一位诗人把这种球类游戏介绍到法国宫廷中。当时玩这种游戏,场地是宫廷内的大厅,没网也没球拍,球用布卷成圆形后用绳子绑成。场地中间架起一条绳子为界,利用两手把球从绳上丢来丢去,法语叫作tenez(抓住),今天“网球”(tennis)一语即来源于此。

现代网球运动一般认为是从1873年开始的。那年,英国人沃尔特·克洛普顿·温菲尔德将早期网球打法改进,使之成为夏天在草坪上进行的一种体育活动,并取名“草地网球”。温菲尔德也被称为“近代网球的创始人”。

1877年首个大满贯赛温布尔登锦标赛(温网)创立,随后是1881年的美网、1891年的法网及1905年的澳网,即四大满贯赛事。公开赛时代开始于1968年,第一届成为公开赛的大满贯比赛是1968年的法网。

网球运动在中国的传播得力于基督教会。19世纪后期,英、法等国先后在上海、北京、天津、广州、香港等地创办教会学校,广建基督教青年会。许多传教士和外籍教师喜欢打网球,他们的工作对象是青年学生,网球借此得到推广。

当时,作为远东第一大城市、东亚金融中心的上海,网球成为一种时尚,被绅士和淑女们所追捧和推崇。上海街头涌现了众多公共网球场,康梯路(今建国东路)、哈同路(今铜仁路)和新加坡路(今余姚路)上的网球场当时闻名遐迩,东华、通惠、友联等私人泥地球场也聚集了不少的球友。

甚至在当时的跑马厅(今人民广场),每年在春秋季赛马开始之前的5月到9月,这片空旷的场地被改成100多个网球场出租。虹口公园在夏季开出了80个草地网球场和6个硬地网球场,仍然无法满足上海人的打网球需求。

1998年第一届喜力公开赛张德培夺冠。

上海也见证了华人网球首次夺冠的经典时刻——1924年,马来西亚华侨邱飞海参加了温网男子单打比赛。尽管最终止步第二轮,他依然是首位参加大满贯赛事的华人。3年后,他和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华侨林宝华合作,赢得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届远东运动会的网球冠军。

由于网球的普及,在当时的中国,上海的网球水平全国第一。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成立了网球工作组。1951年,新中国第一支网球队宣告成立,命名为“上海联合网球队”。1954年,国家体委在北京成立了国家网球队,选拔出来的首批8名队员全部来自上海。其中,有不少是从球童“演变”而来,如上世纪50年代上海“网坛三杰”吴生康、梅福基和朱振华。

1957年,中国成为国际网联的成员国。1929年出生的梅福基曾于1958年和1959年两次获得参加温网正选赛的外卡,并两次打进第二轮。打破他纪录的也是上海人——2021年,25岁的张之臻成为第一位闯入温网男单正赛的中国大陆球员。

1959年,在波兰国际网球邀请赛中,梅福基和朱振华合作双打,成为国际网球比赛中第一个夺得冠军的中国运动员组合。热爱网球运动的陈毅在担任上海市市长期间,也经常邀约梅福基切磋球技。

可以说,在中国,很难找到像上海这样一座城市,从领导到老百姓,从企业到高校,都发自内心地喜欢网球。

网球国际赛事,为何花落上海?

6月15日上午10点,2023上海劳力士大师赛正式开票。定档10月2日至10月15日的2023上海劳力士大师赛再次激起了上海市民去久事体育场馆旗忠网球中心观赛的热情。

而作为ATP九站大师赛中唯一的亚洲赛场,上海为了这个网球顶级赛事准备了许多年。

上世纪80年代,随着裁判力量、场地设备的不断改进,在上海举办大型网球比赛的次数也明显增多。1990年,上海举办了戴维斯杯网球比赛的亚太区A组的第二轮比赛,这是上海举办的水平最高的一次国际比赛。

1997年,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巴士集团以112万美元买下ATP巡回赛上海站,然后出资成立新新体育发展公司来具体运作赛事,喜力则成为冠名赞助商。作为ATP巡回赛国际系列赛事之一,初来乍到的喜力公开赛级别并不高,全球有多达41站同级别赛事。然而,喜力公开赛是中国首批由企业操作的体育赛事之一,其产业化操作是早期模板,为中国培训出赛事管理人才。

在市体育局等上海市政府相关委办局的全力保障下,在资深赛事经理人吕华勇的带领下,1998年首届喜力公开赛,从赞助联络、电视转播、赛事纪念品开发到票务销售均实现一步到位,当年曾获得ATP授予的“最佳新站奖”。

坐落在上海市虹桥路的仙霞网球中心,1997年8月正式建成,顺理成章成为上海首项职业网球赛事的举办地。华裔巨星张德培在赛事元年举起沉甸甸的奖杯,国内对职业网球有了最初的认识。

2014 年费德勒在上海 ATP1000大师赛夺冠,亲吻奖杯。

不过,由于赛事级别不高,网球运动在当时的中国仍是小众新兴项目,首届赛事的现场观众数量仅几百人。直至2001年最后一届喜力公开赛,随着世界排名第一的网坛巨星阿加西参赛,

提醒您:因为《魔都网事》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魔都网事》在线阅读地址:魔都网事

上一篇:排山倒海
下一篇:心花路放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