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小故事

排山倒海

时间:2023-08-16 02:05:36

排山倒海一文创作于:2023-08-16 02:05:36,全文字数:16335。

应琛

排球在上海,不仅是一支球队,一个俱乐部,一个体育事件,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社会现象。“排球荷尔蒙”早就渗入了上海这座城市的血液和骨髓。

7月17日,2023年世界女排联赛总决赛在美国阿灵顿落下帷幕。虽然中国女排激战四局以1比3遗憾负于土耳其女排,获得亚军,但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女排在世界女排联赛中取得的最佳战绩。中国女排旋即回到宁波北仑基地,投入到了巴黎奥运会资格赛以及杭州亚运会的备战中。

中国女排主教练蔡斌赛后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决赛打得紧了些,但总体而言本届世联赛收获很多,比赛经验对中国女排而言至关重要,中国队会继续爬坡。

值得一提的是,在排球圈人称“小诸葛”的蔡斌其实是上海排坛的传奇教练,自1997年担任上海女排主教练,曾带队在中国女子排球超级联赛四次蝉联冠军。除了带教中国女排,蔡斌近日还迎来全新身份:他和排球名将李国君、张哲嘉、卞雨倩一起,成为2023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第五届上海市民排球节的全新形象大使。

而在这次出征世界女排联赛的阵容中,仲慧、高意、许晓婷都是来自上海女排,她们也将在之后的比赛中力争主力位置。

1952年,上海竞技体育初创时期仅有篮球、排球两个项目,不仅场地条件十分简陋,运动员数量更是捉襟见肘。参加排球比赛时,甚至要从篮球队或社会上临时借调人手,才能凑成一支队伍。

如今,上海女排曾有过五连冠的辉煌历史,夺得联赛16冠的上海男排也早已成为上海竞技体育的名片。上海排球更是着眼未来、注重青训,挖掘人才、细水长流,推动上海竞技体育再攀新高峰,同时为上海大步迈向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之路添砖加瓦。

排球的起源

排球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1895年,美国体育教师威廉·摩根在马萨诸塞州的荷尔约克迪文理学院首创了排球运动,原名为“米内特球”(Mintonette),最初是将网球与篮球相结合的一种运动。后来在赛场上,因为球员一边站着并挥动手臂,像是在排队,因此这项运动被称为“排球”。

到了20世纪,排球已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1907年,由七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组成的国际排球联合会(FIVB)宣布成立。此后,排球运动不断改进和完善,规则也有所改变。

1964年,排球首次列入了?W运会比赛项目,当时是男子排球比赛。四年后,女子排球也首次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如今,排球已成为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

1935年的女子排球大战。

“排球荷尔蒙”融入申城

奋力扣杀、飞身救球、腾跃拦网、精妙传球……东方绿舟体育训练基地的两座排球训练馆内,格外热闹。一面面冠军旗帜的照耀下,教练和队员都是短打上阵,汗水在脸颊流淌,浸透了衣背。

在这个大赛不算密集的夏天,上海的各支排球队伍依然四面出击——成年男女排正在备战新赛季,青年男女排备战今年中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的预赛,而沙排的两支队伍正在参加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

“在中国,排球运动最早出现在香港与广州两地的中学校园里,但它的大力发展实际上是在上海。”上海排球运动中心主任陈皓峰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

开埠后的上海,十里洋场汇东西,与“洋人”“洋车”“洋钉”等词汇一并刷新着彼时上海人眼界的还有各式各样的“洋运动”。1908年,对排球颇有些喜爱的美国人埃克斯纳被派到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以下简称“上海青年会”)任体育干事,并在一次体育干事训练班上把排球运动介绍给了更多人——这正是上海与排球运动的缘起。从此,这枚新运动的“种子”漂洋过海,远道而来。

1997年第八届全国运动会上,上海女排夺冠。

1911年,由上海青年会做东道主,组织了一次排球表演赛。这可算作是上海最早的排球比赛。

转变的契机出现在1913 年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排球赛场上,中国出了“国际洋相”——居然有队员在正式比赛中用头或者用脚去触球!其实这也怪不了他们,因为这支中国排球队压根儿就是临时凑编起来的零基础之队——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学生和广东的田径及足球选手中抽调人手,直到上场前连规则都还没弄明白。

这件事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中国彼时的当权者们关注起排球运动来。1915年,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远东运动会上,中国排球队一举打败菲律宾队和日本队,夺冠雪耻。也就是在1915 年前后,知晓度提升的排球运动开始在上海的学生人群中流行起来,成为校园体育文化的新一景。

作为一个东西交融的国际都市,彼时的上海除了是国内排坛的一大阵地外,还时而会有与外侨球队切磋的机会。 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双轨制”应运而生: 凡是中方举办的排球赛事,一律采用远东运动会赛制(9人制),凡是由外侨团体举办的各种锦标赛或者邀请赛,则采用6人制赛制。特殊的“双轨制”是上海排球向6人制靠拢的开端。

上海排球在中国排球的发展过程中曾长时间处于领先地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上海很早就与国际接轨、与时俱进地改进训练方法。

面对国际排坛技术不断更新的趋势,上海排球队结合本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快为纲,以攻为主,积极防守,狠巧结合,灵活善变”的战术思想,加速跑动中的各种基本技术的训练,发展了双快球拦网盖帽、平弧度扣球、上手快飘发球等新技术,组织三点快速战术打法,从而提高了队伍的水平。

另一方面,上海排球在培养副攻、二传和自由人方面有着自己的传统优势,尤其是二传,这一排球场上的灵魂。比如一直显得比较“弱势”的中国男排,正是因为后来有了世界最佳二传手,土生土长的上海排球运动员沈富麟的加入,才破天荒地获得了世界杯的铜牌。又如,当年从徐汇少年篮球队引进的诸韵颖,训练四年就被郎平迫不及待地调进国家队,也是因为她在“金牌教头”张立明指导下练出来的出色的二传技术。

在陈皓峰看来,排球在上海,不仅是一支球队,一个俱乐部,一个体育事件,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社会现象。“排球荷尔蒙”早就渗入了上海这座城市的血液和骨髓。

上海排球人才辈出。

“排球运动属于三大球,注重团队配合,讲究智慧协作,很符合上海人头脑灵活、聪明伶俐的特点,也和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十分匹配。”陈皓峰表示,上海男排建立“王朝”,上海女排也有不俗战绩,不仅带动了上海本土球员成长,更引领这座城市的排球热情。越来越多人愿意付出努力,为推广排球运动尽一份力。

冠军精神,薪火相传

训练场上,前中国排球队男排主力主攻和队长、上海男排主教练沈琼时不时喊停队员,死抠技术细节。

沈琼告诉《新民周刊》,自己都记不清了,在国内赛场拿过的冠军有多少个了。但2021年8月22日,上海男排时隔12年重夺全运会冠军,成为全运会历史上夺冠次数最多的男排队伍。这次夺冠对他而言,是压力最大的一次夺冠,也是最宝贵的一枚金牌,“是对我出任上海男排主教练后执教工作的最好证明”。排山倒海

提醒您:因为《排山倒海》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排山倒海》在线阅读地址:排山倒海

12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