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小故事

关于推动文职人员队伍向战而强的思考

时间:2023-04-12 04:16:15

关于推动文职人员队伍向战而强的思考一文创作于:2023-04-12 04:16:15,全文字数:10529。

林雨欣 袁俊玲

军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目前,我军技术密集程度不断提高,网络信息技术等军事领域的发展急需高素质、专业化人才补充到军事人力资源群体。文职人员作为军事人力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是军队战斗力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必将向战而行、向战而强。应充分发挥文职人员对强军事业的支撑作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激发文职人员这支队伍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备战打仗的人才供给能力和水平,推动形成军事人才大格局。

一、充分认清根本属性,立起文职人员为战保战的鲜明导向

文职岗位也是战位。文职人员是新时代军队这个战斗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科研攻关、装备管理、军事教学、医疗保障和作战勤务等职责使命,与指挥、战斗等群体互为依托和支撑。充分发挥文职人员技术优势为战保战,符合现代战争发展要求,是大势所趋。这是姓军为战特殊身份的必然要求。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明确规定文职人员既是“非服兵役人员”,亦是“军队人员的组成部分”。文职人员是军队的正式编制人员,本次国防和军队改革将文职人员与现役军官、军士和义务兵并列构成我军人员的基本类别,是军事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军队都有文职人员参与军队作战行动相关法规和先例,虽然参战的方式和程度不尽相同,但都对实现作战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提高联合作战能力的现实需要。随着军事科技迅猛发展,未来信息化联合作战将呈现武器装备体系化、岗位分工专业化、组织构成复杂化的鲜明特征,需要文职人员替代现役人员解决大量、繁杂的事务性和技术性工作,使现役军人能够全力以赴研战谋战。将文职人员打造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一线作战支援保障力量,能够推动我军军事力量质量效能持续提升,促使作战力量体系向高效、精干方向发展,实现联合作战整体力量效能聚合。这是新时代人民战争的具体体现。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事关国家安全与发展全局。文职人员制度是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构建大国防人才格局的战略需要。文职人员参与支援保障作战,能够有效提高军地人力资源调配质量效益,促进作战力量整体融合,推动国家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联合作战人才优势,汇聚强军兴军的磅礴力量。

二、着力壮大文职人员队伍,完善文职人员人才储备机制

文职人员是我军重要的新质军事人力资源,应着眼未来文职人员队伍建设前瞻布局,加紧完善文职人员人才储备机制,预储、预置高技术文职人员,以满足文职人员规模结构调整以及军事科技发展需要,实现文职人员人才供给侧同未来战场需求侧精准对接。一是顶层统筹规划设计。有关部门可根据我军军事人才储备现实需求,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明确文职人员储备的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素质能力等有关内容,据以确定文职人员储备的目标任务;并将文职人员储备规划置于军事人力资源整体规划、一体设计,制订年度文职人员人才储备工作实施总体规划计划,包括责任分工、方式方法、规模范围、标准要求等,使文职人员储备工作更加规范化、合理化、流程化,精准实现供需对接。二是科学进行现状评估。文职人员能力现状评估是文职人员人才储备的重要环节,应充分摸清现有文职人员数质量现状,得出文职人员供需差距,为精准招录、培养、配置文职人员提供依据。评估可根据不同的专业领域、岗位编制等信息,明确文职人员履行编制岗位职责所需的能力条件,确定评估标准,通过定量分析个体差距和群体分析适配能力的方法,对评估对象进行数质量等分析,进而得出供需差距。三是提报审核人才需求。根据文职人员履职现状和数质量差距,综合考虑岗位需求、文职人员供给能力和培养周期等要素,精准提出满足岗位能力所需的文职人员人才储备需求,并自下而上逐级提报,由有关部门进行审核、批准。四是部署任务实施储备。充分预想可能的人才需求,不等不靠、多向寻源,根据总体目标任务、规划计划以及审核批准的文职人员储备需求,明确文职人员人才储备的实施计划、工作标准、协同关系等,自上而下部署年度文职人员人才储备工作任务。相关单位根据需求和供需差距,坚持人岗适配原则,立足满足岗位设立标准和能力需求,开展文职人员人才储备工作。同时,与地方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深度开发地方人才资源,实现军地资源共享、需求对接、协调联动,畅通“召之即来”的供需渠道,壮大文职人员队伍,为文职人员的调配部署提供相当规模的人才储备,确保一旦需要即可迅速调集补充、精准配备。关于推动文职人员队伍向战而强的思考

三、加紧提高为战保战能力,培养精准对接战场的文职人员队伍

坚持战时需求牵引,根据不同的作战方向、作战样式、作战任务以及文职人员岗位特点,分析研判未来战争对文职人员能力素质的需求,加强实战化实案化训练演练,全面锻炼提升为战保战能力,确保文职人员人才供给侧同未来战场需求侧精准对接。一是重视专业更要重视军事,注重在强化基础训练上下功夫。调研发现,文职人员队伍普遍专业能力比较强,但军事素质还有待提高。工作中,要加强军事基础理论和政策法规的学习,在学好共同条令和训练、管理、战备等法规的基础上,增加国防法、战争法等有关知识学习,让文职人员充分了解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的主要内容及贯彻落实要求、现代战争的基本特征和制胜机理、战场环境和作战对手等情况。要加强基础体能训练,抓好速度、耐力、抗疲劳等与素质形成相关的体能课目训练,不断提升身体素质“本钱”。要加强基本军事技能训练,了解常用武器的基本常识、构造和战斗性能,熟悉其使用和保养的方法要领,掌握了解核生化武器一般防护常识,了解自身携带防护器材使用方法。要加强联合素养训练,熟悉文职人员遂行作战支援保障任务的一般程序、方法和要求,明确战场上“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和“如何做”,切实夯实固牢为战保战的军事素质基础。二是面向训练场更要面向战场,注重在适应战场环境上下功夫。开展文职人员战场环境适应性训练是世界军事强国的普遍做法,而且实践证明对提升文职人员战场适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军文职人员队伍也需要加强适应战场环境训练,结合特定作战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信息环境等加强针对性训练演练,主要内容为体质适应性训练和心理适应性训练。当前尤其需要加强心理适应性训练,结合实际训练条件和战场形态设定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心理战常识学习、仿真环境训练以及综合心理训练,通过训练使参战文职人员具有较高的应对战场特殊环境对心理冲击的耐受力,掌握一定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能够适应战场上的极端环境和复杂变化,增强在特定战场地区遂行任务的能力。

三是抓好平时更要抓好战时,注重在提高打赢能力上下功夫。与平时完成本职工作相比,战时文职人员遂行任务的协同要求更高、质量标准更严、面临风险更大。因此,需要战前根据参战文职人员专业岗位的特点,结合可能担负的职责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平时与战时的衔接训练,提高文职人员遂行联合作战支援保障任务能力。根据不同专业联合作战保障需要,以完成作战支援保障任务必需的业务技能为主,对参战文职人员突出重点进行实用性课目训练,提高文职人员联合作战信息获取、机动协同、快速支援、精准保障的能力,更好地支撑保障作战行动。

四、夯实军事人力资源基础,建强文职人员运用管理的基本支撑

备战打仗是军人的

提醒您:因为《关于推动文职人员队伍向战而强的思考》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关于推动文职人员队伍向战而强的思考》在线阅读地址:关于推动文职人员队伍向战而强的思考

12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