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小故事

“1+X”证书制度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

时间:2023-04-12 11:35:53

“1+X”证书制度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一文创作于:2023-04-12 11:35:53,全文字数:12952。

蒋彩娜

武汉工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技术正深刻影响着产业组织和结构、商业形态、贸易等整个经济体系,全球经济格局正面临一场大变革。在新形势下,传统国际贸易也逐渐向数字贸易转型,以往的学历证书职业认定体系已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行业和新兴领域对人才的需求。近年来,国家在职业教育、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出了很多探索,其中,2019年推出的“1+X”证书制度就是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一项重大创新。

一、“1+X”证书制度

2019年4月4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部署启动了“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获取职业等级证书,以便更好地就业创业。“1+X”证书中“1”指学历证书,是指学习者在学制系统内实施学历教育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中完成了学制系统内一定教育阶段学习任务后获得的文凭[1],反映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X”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毕业生、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1+X”证书试点工作重点围绕服务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从10个左右领域做起,通过试点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促进校企合作,建好用好实训基地,探索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构建国家资历框架[2]。

截至目前,“1+X”评价组织申请工作已经进行4批,共有442家培训组织500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得认可,试点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其中,与国际贸易专业高度关联的证书是《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跨境电商B2C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这也正好符合数字贸易快速发展的今天市场对国际贸易类人才的需求。

二、“1+X”证书制度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

(一)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紧缺

近年来跨境电商飞速发展,据统计,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98万亿元,增长15%;其中出口1.44万亿元,增长24.5%[3]。特别是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蔓延以来,跨境电商飞速发展,凭借着其无接触式在线交易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的线下贸易,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成为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新业态的飞速发展不仅促进传统外贸企业不断转型升级,更催生了人力市场上的变化,过去外贸公司需求大量的单证员、报关员等,而目前市场急缺的是跨境电商类的人才,例如跨境电商运营、产品开发等岗位。在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中预测:未来五年,预计我国电商人才缺口达985万,跨境电商缺口达8100亿元[4]。

(二)“1+X”证书制度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

在跨境电商人才紧缺的情况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也应顺势转变,偏向培养数字化贸易类人才。由于目前我国高校中只有部分院校设置了跨境电商专业,对口人才供给严重不足。通过对招聘网站上跨境电商人才招聘信息整理发现,市场上现在急需“理论+实操”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懂得国际贸易相关理论、还要能够进行跨文化无障碍地沟通交流、灵活运用商务交易中的询盘复盘技巧、营销技巧等,能够把握行业发展新动态,掌握行业发展中的新技术新知识,例如先进的物流、大数据、新媒体方面的技术。但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却偏理论型的,即使是一些应用型院校。而“1+X”证书制度为解决这个问题指明了方向,目前跨境电商类的“1+X”证书主要有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跨境电商B2C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跨境电子商务多平台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跨境电商海外营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等级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职业类院校主要考初级证书,岗位技能要求不高;本科院校的学生主要考中级及以上的证书,岗位技能要求也比较高,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各个院校特别是没有开设跨境电商专业的院校,可利用“1+X”证书制度的政策,对标相应等级证书的技能要求进行课程改革,调整专业课程体系,使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更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三、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发展,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也要同步改进,特别是课程设置方面,应与时俱进,开设一些顺应市场需求的课程。例如,跨境电商方面的课程。虽然近些年跨境电商的发展突飞猛进,但是相关专业课程开设比较晚,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课程设置偏理论化

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一般分四大类:通识类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类课程等,其中学科专业类课程设置偏重《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市场营销》等传统国际贸易方面的课程,比较偏重理论教学。而跨境电商类课程开设的较少,有些院校开设了跨境电商平台实训类的课程,但是没有开设跨境电商相关的课程如跨境电商支付、客服沟通、产品开发等课程,只是让学生简单学习跨境电商平台的知识,并没有形成跨境电商知识体系。

不管是传统外贸还是跨境电商都对外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也明确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英语读写,能够熟练利用英语进行商务沟通,很多高校也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但在课程设置时,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比较偏理论化,比较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缺乏对学生英语使用能力的锻炼。“1+X”证书制度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

(二)师资结构有待完善

双师型教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但目前很多高校双师型教师却很少,师资结构有待完善。目前很多院校较看重教师的“学历”和“科研能力”,例如各大院校争相引进的“博士”人才,这些教师都是高校出来的高等科研型的人才,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在教学上更偏重于理论教学。有的院校为了弥补教师实践方面的欠缺、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推出了“顶岗实习”“下企业实践”等一系列举措,但很多收效甚微,有的流于形式,有的时间太短历练不够而达不到目的。

另外,很多高校在对教师进行考核时也主要参考其科研能力,论文和学术课题的权重很大,比较功利。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促使老师们投入较多的精力放在提高科研水平和写论文上,而难以兼顾实践能力的提升。有些高校也出台了一些奖励政策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参与校企合作或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去评“双师型”教师,但又存在着奖励力度不够、评聘过程较复杂等问题,达不到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

(三)实践类课程有待完善

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的实践活动。校内的实践教学课程主要依靠软件模拟国际贸易的商业活动,但是市场是千变万化的,这些软件往往滞后于市场的商业变化,单单只靠软件模拟不出真实的国际贸易市场的复杂性。另外,校外实践活动往往受制于合作的企业、外部条件有限等问题,一般是学生去企业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企业或者邀请企业人员来学校开讲座交流等形式,学生能深入企业实习实践的机会也只有毕业实习的

提醒您:因为《“1+X”证书制度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1+X”证书制度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在线阅读地址:“1+X”证书制度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

12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