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

唯仁者宜在高位

书籍名:《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    作者:曾琦云
推荐阅读: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txt下载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笔趣阁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顶点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快眼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唯仁者宜在高位,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既然仁者是大家都要尊重的对象,那么在人才选拔上要把仁者提拔在重要领导岗位上。孟子说:“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出自《孟子·离娄》,意思是,只有仁德的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不仁德的人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恶行播散给群众)

孟子“唯仁者宜在高位”与孔子是一脉相承的,孔子提出实施仁政,那么就必须把正直的仁者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论语》记载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告诉他“识人”(辨别人),如何辨别人呢?“把正直的人提拔到不正直的人之上,能够使不正直的人也正直起来。”这就是从“识人”的学问,引出榜样的力量。

樊迟从老师那里出来以后,又去见子夏,说“刚才我去请教老师什么叫智,老师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到不正直的人之上,能够使不正直的人也正直起来。’这是什么意思呢?”子夏说;“这话含义多么丰富啊!比如说,舜帝有了天下,在众人之中提拔了皋陶,那些不仁的人就疏远了;商汤王有了天下,在众人之中提拔了伊尹,那些不仁的人也疏远了。”

这是进一步告诉选拔贤才,罢黜邪人,那么天下就太平了。子夏举了正面的例子,尧舜禹三代之治因为让有仁德的在朝廷上,所以才天下天平。反过来,多少王朝因为奸臣当道而走向衰落?唐朝唐玄宗因为相信奸臣杨国忠,而有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走向衰落。宋有秦桧,才使忠臣岳飞受屈,使宋朝一败涂地。

樊迟这个人曾经引发批判孔子,说读书做官论是孔子的思想。

樊迟请求学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又请求学种蔬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出去以后,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啊!领导者喜好礼,老百姓就没有人不恭敬;领导者喜好义,老百姓就没有人不服从;统治者喜好信,老百姓就没有人不真诚。如果能够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都会背着儿女前来投奔,哪里还用得着你自己亲自种庄稼呢?”(参阅《论语·子路)

孔子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实行统治的知识分子,是培养知书达礼的仁者,做官不是他的目的,人若是仁者,什么事情都能做,何况做官。而做官也只有仁者才能做好,唯仁者宜在高位。

只有仁者才能以国为家,他才能“亲民”,落实到孔子所说的仁政。孔子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领导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要严肃谨慎、专心认真地办理各种政务,严守信用,勤俭节约,爱护人民,在农闲季节才摊派劳役。如果做到这些了,这个领导也就是仁者了。

仁政的核心就是以民为本,这种民本思想实际就是要求最高领导者要以国为家,把一个国家当做了自己的家,那么百姓就不仅都是他的臣民,也都是他的亲人,如此一来仁政就降临了。只有仁者,他首先才会考虑广大人民的利益,所以也只有仁者宜在高位。

仁者如何以国为家呢?即是处处为老百姓着想。作为一个最高统治者,不管他领导一个多大的国家,都需要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些职责包括:第一,要严格讲信用,遵守诺言,即所谓天子无戏言也。第二,不能奢侈,要勤俭节约。第三,要处处爱护百姓。第四,不能在农忙季节摊派劳役,只有人民丰衣足食,天下才能太平。归根到底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代表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才能治理好国家。这就是“仁者,爱人”在政治上的体现。

所以,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更加鲜明地提出了“唯仁者宜在高位”的政治主张。



【例证】

仁者黄兼济


(《安士全书》选自《劝惩录》)

君子求仁,就必须在生活中有定力,不管是处于富贵,还是贫穷,他都要念念不忘“仁”,不义之财,君子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正如孔子所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以不正当的手段,可能马上会发大财,但他离开了仁,就没有一点价值了。“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离开了仁,他还靠什么立足呢?杀头生意有人做,亏本生意无人问,那是对小人来说的。君子求仁,可能他偏偏就做亏本生意。

《劝惩录》有一故事说,张乖崖在成都做官,梦见自己被神仙招去,正在说话时,忽然有人报告:“西门黄兼济到!”接着走进来一位束发道人,神仙接待他,非常礼貌恭敬。第二早晨,张派人请黄来,完全是梦中所见到的那个人。问他有什么善行,使神仙都恭敬。他回答说:“并没有什么大善行。只不过在麦熟时,用平价收进,到第二年禾麦未熟时,百姓正青黄不接,就用平价卖出。买进卖出,都是一样的价格,对我没有什么损害,对百姓就解除了危急。就是这样罢了。”张公听后,不禁兴叹,命部下扶到座上,自己倒地礼拜。不亏本的生意都使神仙如此恭敬,若做亏本生意,是不是更大的功德呢?所以君子只有利人之想,没有利己之想,因为他的心中时刻都有“仁”。

孔子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连吃饭那么短的时间都不会离开仁,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始终不会抛弃仁。这个功夫确实不容易,君子的大定力就是靠这样观心而培养出来的。只有把握自己的当下一念是善还是恶,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仁者。这就是仁者的定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培养你的销售状元 帕尔迪:梦想由建筑开始 女性主宰的世界 女人就是要有钱 女人变有钱真简单 暖财安生:家庭理财规划书 撬开苹果 抢滩资本 钱道 千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