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书籍名:《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    作者:曾琦云
推荐阅读: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txt下载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笔趣阁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顶点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快眼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君子与小人的区别,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弟子规》说:“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仁者(君子)与小人有本质的区别。

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出自《论语·里仁》)意思是,君子想的是修德成仁,小人想的是得到田土;君子想的是做正义的楷模,小人想的是小恩小惠。

“刑”是“型”的通假字。本义是铸造器物的模子,用木做的叫模,用竹做的叫范,用泥做的叫型。在这里是“楷模”“模范”或者“榜样”的意思。“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即君子想的是做正义的楷模,小人想的是小恩小惠。

“刑”做“型”通假字,古已有之。《孟子·梁惠王上》引《诗经》“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说明“推恩”与“保民”的关系。这个“刑”就是榜样的意思,“刑于寡妻”就是给嫡妻做榜样的意思。可有一些人没有理解这个“刑”,又将“刑”理解为法,所以对于这句话,他就这样解释:“文王能够以礼法来对待自己的妻子和兄弟,即对自己的妻子,他很尊敬,对自己的兄弟懂得友爱。”这个“刑”作为刑法讲不通,他就做礼法来解释,可不是太牵强附会了吗?

“刑”做“型”通假字,还有很多。如“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诗·周颂·我将》)“贱有实,敬无用,则人可刑也。”(《管子·侈靡》)

刘宝楠释“土”为“田”(《尔雅·释言》:“土,田也。)春秋以来废除井田制,承认田土个人私有,所以“小人怀土”就是“小人天天想的是怎么多得到田产”,这符合当时的现实。

这段话,是说明君子和小人区别,就在于他们的想法不同,如果小人将意念转变过来,也就成为了君子,所以君子和小人的转变也就在翻掌之间,这是从理上说的。两种相反的意念,虽然从理上说转变就在一念之间,但要实践中要真正转变过来,也不是一蹴而就了。若转变那么容易,则满世界都是圣人了。

孔子说:“放于利而行,多怨。”(出自《论语·里仁》,意思是依从个人的私利而行动,就会招致很多的怨恨)因为小人念头总是自私的,所以与生俱来的欲望会促使他“放于利而行”,即依个人利益而去做事。既然只依个人利益行事,肯定就会破坏别人的利益,所以他会“多怨”,即招致很多怨恨。从这样的结果来看,小人虽然想得到利益,他实际上又何尝得到利益?君子不想得到利益,他实际上又何尝没有得到利益?正如九华山一个和尚说:“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据说这个和尚虽然没有什么名气,但是他在当地专门为群众看病做好事,死后都肉身不腐了,成为佛门又一个全身舍利。小人时时想的是自己,所以他就经常要做结怨的事;君子时时想的是别人,所以他就经常要做结善缘的事。

孔子又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论语·里仁》,意思是君子可以明白大义,小人只能明白小利)因为一念之间的想法不同,所以君子就会明白大义,小人就只会明白小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是这样形成的。

《安士全书》说,孙思邈用龙宫方治病,效果很好,编入《千金方》中,刻碑传世。有人将药方印成书,击碎石碑,想要牟取暴利,被雷打死。又有一人再刻了一块石碑,梦见孙思邈对他说:“你命中无子,因为刻了千金方,当得贵子。”不久果然生了一个贵子。毁碑的人只知道自利,刻碑的人只想利人。其结果是,只知道自利的人,他何尝得到利益,只想利益别人的人,他自己何尝没有得到利益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培养你的销售状元 帕尔迪:梦想由建筑开始 女性主宰的世界 女人就是要有钱 女人变有钱真简单 暖财安生:家庭理财规划书 撬开苹果 抢滩资本 钱道 千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