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

口业清净生真诚心

书籍名:《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    作者:曾琦云
推荐阅读: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txt下载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笔趣阁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顶点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快眼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口业清净生真诚心,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常言道“祸从口出”,说明了说话的危害性是很大的。身口意三业之中,有关口业的阐述,在佛教十善的戒律里面是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妄语”,简单来说就是诚实不说假话。“不两舌”就是不说搬弄是非的话,挑拨离间。“不恶口”就是不恶言伤人。“不绮语”上文已经说过,但除了花言巧语,诲盗诲淫、情歌艳曲之类,属于淫色之类的话都是绮语。

如果违背了上述戒律,那么我们来归纳一下《弟子规》如下的话属于什么范围的口业:

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刻薄语,冷酷无情,恶语相向,那肯定就是“恶口”了。

秽污词,下流肮脏,包含一些色情玩笑、低级下流的笑话,那肯定属于“绮语”了。

见未真,勿轻言,如果没有看见真相,就随便乱说,那么所说的就不真实了,当属于“妄语”了。什么是“妄语”?《大乘义章》曰:“言不当实,故称为妄。妄有所谈,故名妄语。”意思是,所说的话不是真实的都是妄语,没有根据随口而说,也都是妄语。所以“见未真”而乱说就是妄语。“知未的”,听来的不可靠,但随便乱传,当然也是妄语了。因为“轻诺”带来进退两难的局面,如果不实现承诺就是妄语了。

彼说长,此说短,很明显属于“两舌”了。两舌者,谓向此说是,向彼说非;或向彼说此,向此说彼,而使彼此乖诤也。

佛教的观点,四种口业会得到不同的报应,妄语会使自己得到被诽谤、被人骗的报应,两舌会得到眷属分离、亲族嫌弃的报应,恶口会得到常闻恶声、言多诤讼的报应,绮语会得到言无人信、语不明了的报应。种什么种子,结什么果子。

如果口业清净,则生真诚心,从儒佛感应观来说,至诚之心可以感动天地,可以感动善神都来拥护。若口业不净,则有善神远离,恶鬼相向。经云:“犯妄语戒而无惭愧心者,自断于至涅槃及生天之道,并有口气常臭、善神远离等十种罪过,此称为妄语十罪。”可见,谨言慎行是何等重要!

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直接恶语相向,还容易提防,最可怕的是背后造谣诽谤他人,所以,最大的“恶口”莫过于造谣诽谤清白无辜的人。道家三缄其口(因为说话谨慎而不轻易开口),《太上感应篇》诸恶之中所言“造作恶语,谗毁平人”与佛相通,正是说那些恶口诽谤清白无辜之人。人纵然有过错,也应当妥为掩护。若本来就是清白无辜的人,却编造流言,捏造坏事来谗毁他,这种恶毒更甚于刀斧虎狼。因为他本来没罪,却因有人说些煽动的话,加上一群小人盲目附和,使听者受到迷惑,无法分辨是非。从而导致忠奸不辩,善恶不分,结果使领导颠倒处置。这是君子最痛心疾首的事。佛说:“造作恶口的罪业,死后当堕刀兵、拔舌地狱,生于世上则常会遭受宰杀以及形体残毁的果报。”

古人郑蠧先生说:“常说太俗的话,让人觉得他如市井小人;常说柔细的话,让人觉得他如娼妓;常说逗趣的话,让人觉得他如戏子。君子稍一牵涉到这些,不只会损及威严,而且还减损福报,更何况说恶语呢?”(出自曾琦云著《太上感应篇汇编白话解》)

古诗说:“谗言千万莫听从,听了谗言祸上身。君王听从杀忠臣,父亲听从断亲情。夫妻听了会离弃,兄弟听了会分离。朋友听了会疏远,骨肉听了会绝情。堂堂七尺之身躯,切莫听信三寸舌。舌上有把龙泉剑,杀人必是不见血。”(出自曾琦云著《太上感应篇汇编白话解》)谗言的危害,就是如此残酷,听信谗言的人,可以不谨慎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培养你的销售状元 帕尔迪:梦想由建筑开始 女性主宰的世界 女人就是要有钱 女人变有钱真简单 暖财安生:家庭理财规划书 撬开苹果 抢滩资本 钱道 千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