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

惟其是,勿佞巧

书籍名:《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    作者:曾琦云
推荐阅读: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txt下载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笔趣阁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顶点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快眼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惟其是,勿佞巧,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既然说话做不到就不要说,连好话都不能说,那么花言巧语就更加不能说了。所以《弟子规》接着说:“惟其是,勿佞巧。”“惟其是”是说话要真实可信,实事求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夸大也不缩小。可花言巧语全没有是非观念,错的可以说成对的,对的可以说成错的,完全没有一点廉耻之心,更别提真诚之心了。

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花言巧语,满脸谄媚,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什么是花言巧语?佛经提出“绮语”的说法,《三藏法数》的解释是“绮语者,谓乖背真实,巧饰言辞,令人好乐也”,那么上面孔子所说的“巧言令色”当属于“绮语”之列,绮语就是花言巧语,随对方心意将事情夸大或缩小,一幅谄媚讨好的小人嘴脸。这种人,孔子认为是没有仁德的。因为他有个人企图,他花言巧语,满脸谄媚是为他个人的私欲服务的。与此相反,孔子赞叹不花言巧语的人,他说:“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藏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出自《论语·公冶长》)孔子赞扬左丘明正直、坦率、诚实,表里如一,不口是心非。

花言巧语,给人戴高帽子,一般是对有权有势的人而言。鲁迅曾经在一篇文章说,一户有钱人家,生了一个小孩,大家都去庆贺,没有人不奉承的。有的人说这孩子将来长大后会做官的,有的人说这孩子长大后会发财的,无不尽己奉承之能事。独有一人,突发奇论,说:“这孩子将来会死的。”这突发奇论的人就挨了一顿打。仔细推敲,这孩子将来是否能够做官发财,还要看他的造化,只是说要死的,则是实话,人总是要死的。此人错在出言不顺人心,不能使人接受。但是,对待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是否一定要说奉承话才能讨得他们的欢心呢?也不一定,只要掌握了说话的技巧,既能使他们高兴,又不会使自己犯口业。

举一个例子,《宋高僧传》记载:宋高僧求那跋摩,族姓刹利,和(jì)宾国王是兄弟。元嘉八年正月,来到建业。文帝接见了他,殷勤慰问,非常恭敬,说:“我常常想要吃斋戒杀,但难于做到,怎么办?”高僧说:“帝王把天下百姓都看作自己的儿子!他说一句好话,天下人民都会高兴;实施一条好的政令,神人都会称赞;尊重贤人,提拔有才能的人,减免徭役赋税,天下就会风调雨顺,桑麻遍野,欣欣向荣。从这方面来持斋,那么功德就大了;从这个方面来戒杀,是不是更加伟大呢?难道一定要减免半天的饭食,救活一只动物的生命,才能叫做广济众生吗?”文帝拍案赞叹道:“俗人不明白事理,出家人不善于说法。像师父这一番教导真使人恍然大悟,可说天人合一了!”因此就请他住在京城癨洹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培养你的销售状元 帕尔迪:梦想由建筑开始 女性主宰的世界 女人就是要有钱 女人变有钱真简单 暖财安生:家庭理财规划书 撬开苹果 抢滩资本 钱道 千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