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

慎行谨言:身口的修行

书籍名:《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    作者:曾琦云
推荐阅读: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txt下载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笔趣阁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顶点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快眼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慎行谨言:身口的修行,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这一章名为“谨”,其重点就是在“谨言慎行”,做到了“谨言慎行”,就难以有过错了,身口清净了,心也跟着清净了。所以身口意修行都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将它们截然分开。

这一章说:“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意思是:“做事情不可太匆忙,匆忙最容易出差错。也不要怕困难,即使是小事,也不可轻视忽略。”

这是讲“慎行”。做好一件事情是需要花功夫的,不要想一口吃一个胖子,或者不想通过自己的勤劳获得成功。凡是做事慌忙的,他不仅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越忙越乱,即使别人接手反而更加难做。所以,《弟子规》告诉我们不能匆忙做事,做事一定要谨慎。

“好人半自苦中来,莫图便益;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这是晚清重臣曾国藩写的一副对联,是赠给他的姻亲郭云仙(郭嵩焘)的人生忠言。上联说郭是好人,对郭氏的人生坎坷,从逆境中崛起表示理解和肯定,但好人若图便宜,就成不了好人了。所以曾国藩告诫郭氏做好人不容易,别想不劳而获,一切善果都是自己勤劳的后果。下联更是直接分析“事勿忙,忙多错”的严重后果,很多错误都是因为贪多求快,最后带来不可收拾的结局。所以曾国藩告诫郭氏,做事应从容面对。

这一章说:“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意思是:“凡是打架闹事的场所,绝对要远离。不正当的事情,决不打听。”

为什么要远离打架闹事的场所?《文昌帝君阴骘文》说:“亲近善人,提高自己的品德;远避恶人,杜绝意外的灾祸。”斗闹场,往往是恶人所在之地,恶人行恶酿灾,远避他们,就不会有祸害的牵连,使自己走向堕落的道路。安士先生说:“常常看见村落城镇聚居在一起的人,无所事事,从来不谈及有道义的事。有的人酗酒撒泼,以致家破人亡;有的人好勇斗狠,以致家破人亡;更多的人陷入赌博,沉迷声色,以致家破人亡。因此招来灾害,酿成大祸,到处都是。”

“邪僻事,绝勿问”是讲“谨言”。谨言就是说话要谨慎,不仅仅指不该说的话不要说,还有不该问的不要问。“邪僻事,绝勿问”,就是这个意思。《文昌帝君阴骘文》说:“常常隐恶扬善。”你现在向别人打听不正当的事情,不仅自己不自觉地传播了别人的恶事,而且使向你叙说的人也传播了别人的恶事,这样不该说的话说了,不该问的话也问了,说者听者都与传统美德所提倡的“隐恶扬善”不相适应。安士先生说:“孔子论善知识的快乐,一定说:‘喜欢讲别人的好处。’所谓讲就是赞扬和宣传。说好话,做好事,是人难以做到的。如果一个人有一处优点,大家就加以宣传,那么好人就更加会上进,这就是与人为善的意思。因此圣人讲善,可以转变社会风气;百姓讲善,可以感化愚顽恶人。关键的地方就是赞叹宣传人的长处,不隐没人的善心罢了。”

再看“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这是讲“谨言”。意思是:“入门前,应该先询问谁在,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声音要提高些,让室内的人知道有人来。”

“谨言”是指生活中一切言语行为,都不能侵犯别人,甚至带来不良的后果。这里讲去别人家拜访,你是客人,首先不要还没进去就高声大气,使自己成为不速之客。

《红楼梦》说到王熙凤出场时这些写:“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林黛玉思忖道:‘这些人个个皆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着,只见一群媳妇丫鬟拥着一个丽人,从后房进来。”未见其人,先听其声,显然这个王熙凤的修养很不到家,被林黛玉另眼看待。

然而,先是轻声询问有谁在,若里面没有人答应,你到了厅堂就不能再轻声说话了,要是别人没听见你说话,突然看见有人进来了,岂不吃惊?所以,到了厅堂就要大声说话,以免家里人不知道有客人来了。于是,我们就要知道,该轻声说话的时候就要轻,该大声说话的时候就要大,这就是说话的艺术,这才算是“谨言”。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这继续在讲说话的艺术,要“谨言”。意思是,如果你听到别人家里有人在问谁,你应该回答自己的名字,而不是回答:“是我!是我!”让人无法分辨你到底是谁。绝对不要如现在一首歌说:“让你猜猜我是谁?”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是因为大丈夫坦荡无私,不做见不得人的事情。现在的微信,一切网上聊天场所,很多人起个假名,以为别人不知道自己是谁,做一些不光彩的事情,甚至进行色聊,这岂是大丈夫的行为?

这一章说:“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意思是:“要用别人的东西,必须事先向别人说明。假如不先问人家是否同意,随便拿,就是偷窃了。”

这是讲“慎行”。偷盗,并非就是江洋大盗的行为,很多日常细节常常都是偷窃的行为。比如说李炳南居士,他在公家任职有时候把信封信纸带回家做了其他用途,这在公职人员本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李居士却要向长官说明,长官说你这也多此一举,哪个不是这样做的,用得着向我说明吗?但居士却说公家的东西不能拿作私用,我向你说明了我就可以使用了。可见李居士就是把这种行为当作一种偷窃行为。难怪《弟子规》要说“用人物,须明求”了。

再看这一章说:“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意思是:“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别人来借东西,如果有,不可吝啬不借。”

这也是讲“慎行”。“借人物,及时还”,所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这本是人人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可现在的现象是,借钱的是大爷,讨钱的是孙子,不仅不还,实际上也不愿意还,其目的就是据为己有,这是不是公开抢劫了?按照因果规律来看,欠人家半升,要还人家一斗。又按照传统道德来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有恩不报、借债不还的人,其报应的后果可以预料。

“人借物,有勿悭”,虽然别人可以借物不还,但我们不要计较,这是就借方来说的。不仅不要担心别人借物不还,只要别人向你借物,你都不要吝啬,都要慷慨大方借给对方。这是讲我们为人付出,才能成就圣贤的境界。佛门叫发菩提心,叫布施(财布施)。所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你不仅不能担心别人借物不还,而且就是对方借物不还了,你还要在心里不怨恨对方。这确实有点难行了。可大丈夫修行,就是要从“难行能行”开始修起。



【例证】

阿那律的敬畏心与勇猛精进心


(出自《太上感应篇汇编》)

阿那律尊者在过去世中原本是一个盗贼。有一天夜晚到佛寺,看到佛灯快要熄灭,就拔箭挑起灯心,灯火忽然大放光明,灯光耀眼夺目。阿那律非常恐惧,立刻舍恶从善,各种恶业逐渐消除,最后万种善行齐备圆满,于是证得果位。

阿那律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以前佛陀在讲经时,他由于昏沉疲倦,一直在打瞌睡,佛陀望着他批评他说:“咄咄汝好睡,螺蛳蚌蛤内,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阿那律听后非常惭愧,跪在佛前,合掌发誓:“从今以后,尽形寿我再不睡眠。”此后他精进用功,一时都不肯睡觉。日子一久,眼睛不行了,佛陀叫名医耆婆来治疗,耆婆告诉阿那律,只要肯睡眠,眼睛马上就会好,但阿那律就是不肯睡。不久,阿那律的眼睛瞎了,佛陀很怜愍他,教他修习禅定三昧,最后获得天眼通。

阿那律看见佛灯大放光明生起了敬畏心,老百姓敬畏举头三尺有神明,习近平总书记说党的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这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正能量。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有敬畏心就不敢胡作非为。阿那律因为生起敬畏心,从强盗变成了证果的圣人,可见敬畏心是多么重要。

然而,并非一生起敬畏心就能证得果位,阿那律改恶从善,成为佛的弟子,但他贪于睡眠,不能觉悟,被佛陀一顿棒喝,他才生起精进之心,最后因为太勤奋瞎了眼睛。可他瞎了肉眼,却得了天眼,成为佛陀弟子中“天眼第一”的阿罗汉。

于是,可见《弟子规》说“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是多么重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培养你的销售状元 帕尔迪:梦想由建筑开始 女性主宰的世界 女人就是要有钱 女人变有钱真简单 暖财安生:家庭理财规划书 撬开苹果 抢滩资本 钱道 千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