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

君子死,冠不免

书籍名:《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    作者:曾琦云
推荐阅读: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txt下载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笔趣阁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顶点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快眼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君子死,冠不免,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出自《史记》卷三十七、《左传》哀公十五年)

《弟子规》说:“冠必正,纽必结。”说明修身需要保持外表的庄严,在历史上如子路即使到死也会把帽子戴正,人可死,帽子不能不正,这表现了何等的气概!这就是“结缨遇难”的故事。结缨,系好帽带,后用以表示从容就死。

子路为了救人,杀身成仁,可以说实现了自己的志向。当时他明知会有生命危险,但他仍旧冒着危险,勇往直前。当敌人用戈击断了子路的帽带,子路说:“君子死,冠不免”(《左传》哀公十五年)系紧帽带而死,其临难如此从容,可见他在追随孔子,其志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改变。当孔子听到子路死讯,悲痛得连饭也吃不下。

《史记》卷三十七“卫康叔世家第七”与《左传》哀公十五年记载了子路之死的史实。

子路为卫大夫孔悝家臣,在公元前480年死难于贵族内讧。其事情经过:公元前493年,卫灵公归天,逃往晋国的卫太子蒯聩之子辄继位,史称卫出公。卫出公当了国君,实际由其表哥孔悝掌权。公元前480年腊月,孔悝被孔姬、舅舅蒯聩夺权劫持,子路入城相救。至台下,大呼孔悝,孔悝不敢应。子路取火焚台,蒯(kuǎi)聩(kuì)惧,使力士石乞、盂(厌)持戈下台来战子路,子路身被刺伤数处,被砍断其冠缨,将死,曰:“君子死,冠不免。”乃整结其缨而死。

子路为孔悝的家臣,为平阳邑宰,在国难当头,主人被困的紧急时刻,他放弃了明哲保身的做法,坚信“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信仰,奋不顾身,报国救主。在寡不敌众,身受重伤,帽缨击断,自知必死无疑的情况下,他大声疾呼:“君子死而冠不免”。于是结好帽缨,整好戎装,慷慨赴难,英勇就义,被敌人砍为肉酱,这就是有名的“结缨遇难”。

子路“结缨遇难”,如此从容,视死如归,仁义礼俱全,表现了一个君子的本色,是可歌可泣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培养你的销售状元 帕尔迪:梦想由建筑开始 女性主宰的世界 女人就是要有钱 女人变有钱真简单 暖财安生:家庭理财规划书 撬开苹果 抢滩资本 钱道 千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