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

孔子的饮食标准

书籍名:《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    作者:曾琦云
推荐阅读: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txt下载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笔趣阁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顶点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快眼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孔子的饮食标准,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出自《论语·乡党》)有些人理解为“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杨伯峻《论语译注》)。可《弟子规》却说:“对饮食,勿拣择。”明明是说不要对饮食有挑选,不要挑食,不要求精,是不是有矛盾呢?《弟子规》所说是不是有违圣人之语呢?

这里的关键是我们要如何理解“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什么意思?

夏传才先生写了一本《论语趣谈》中,作者说看过“孔府家宴”的精美广告,第一页就是引录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八个字,并说孔子是美食家。这是一位外国朋友到曲阜饭店吃了“孔府家宴”后,就高薪聘请中国的大师傅去外国承办“孔府家宴”,孔子变成了中外闻名的美食家。

人们不去追求“道”,不去追求“仁”,于吃倒是穷追不舍,斤斤计较。有一个笑话,以前有一个老迂夫子,认为一个人只要做到《论语》里面一两句话,就终身受用无穷。当下就有一个年轻人说,我就做到了两句,老夫子马上改容相敬,立刻请教他做到了哪两句,年轻人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我就完全照做了。其他的他都不知道,惟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记得牢,而且也做到了,真是一个大笑话。

实际上,孔子“蔬食饮水,乐在其中”,怎么会追求锦衣玉食呢?正因为人们错误地理解“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意义,而且又是断章取义,所以就认为孔子过着上层贵族的奢侈生活。“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还成为批林批孔时的活靶子,说孔子是过着剥削阶级的腐朽奢侈的生活,孔子平白无故地受了冤屈。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理解“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八个字呢?姑且录几种权威的翻译。杨伯峻《论语译注》:“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古隶《论语译说》:“米弄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徐志刚《论语通译》:“饭食不嫌做得精,鱼肉不嫌切得细。”如此等等,基本上大同小异。

我们要理解这八个字,要从整体语义去理解。关键是要灵活理解“不厌”二字。朱熹说:“食,音嗣,饭也。精,凿也。牛羊与鱼之腥,聂而切之为脍。食精则能养人,脍粗则能害人。不厌,言以是为善,非谓必欲如是也。”朱熹解释“不厌”的意思就是,能够做到“精”和“细”很好,但是也并非必定要这样。刘宝楠《论语正义》说:“张縂解厌当作平声,言不待精细者而后属厌也。案《周语》‘不可厌也’,韦注,厌,足也。《晋语》‘民志无厌’,韦注,厌,极也。”这里解释“厌”有“足”的意思,那么“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就是“食不足精,脍不足细”了,也就是“食不求精,肉不求细”的意思。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哪里会去苛求饮食的精细呢?那一些不志于道,专门为满足口福的人,就不要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为借口了!

虽然“食不求精,肉不求细”,但是为了身体健康,能够有健康的身体去追求正道,还得注意吃饭的学问。因此,孔子提出饮食标准:“米饭经久变味了,鱼肉经久腐烂了,不吃。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气味变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到规定进餐时间,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佐料放得不适当,不吃。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主食。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喝醉。从市上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出自《论语·乡党》)概括起来有九种食品不能吃:

①米饭经久变味了,②鱼肉经久腐烂了,③食物的颜色变了,④食物气味变了,⑤烹调不当,⑥切得不方正的肉,⑦佐料放得不适当的肉,⑧从市上买来的酒和肉干,⑨超过三天祭祀用过的肉。

一共有九种不能吃的食物,并非是孔子挑剔食物,因为其中几种是明显不能吃的,这几种食物吃了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情况严重还会使人中毒。

其中还有几种有待说明。为何“烹调不当”不能吃呢?朱熹说:“烹调生熟之节也。”如果没有煮熟,或者煮过火了,都是不能吃的,这是很平常的知识。有人烹调还包括很多技巧和口味的调节,这一些是美食家的要求,孔子没有这些要求。

为何“切得不方正的肉”不吃呢?朱熹说:“割肉不方正者不食,造次不离于正也。汉陆续之母,切肉未尝不方,断葱以寸为度,盖其质美,与此暗合也。”这个意思很明显,是为了修身。因为肉是否切得方正,并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可是看见方正的肉,就使人心时刻保持在正道上,不管什么时候,人心都不离于正道也。所谓“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为何“从市上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呢?肉干不明白来历,是否有问题,都不清楚,所以不能吃。可酒怎么也不喝呢?孔子说“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喝醉。”说明孔子是喝酒的。夏传才先生在他的《论语趣谈》里面说了这个问题:真实的孔子不反对饮酒,他饮酒不限量,但决不喝醉,是有节制的,而且规定只喝自家酿的酒。古人用酒大多家酿,现在浙江农村有些地方还自家酿酒,这样的酒都是低度的米酒,甜的,少喝一点,开胃,又能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动脉硬化,有益健康,这是孔老夫子有节制地饮酒的原因。

夏先生说孔子并非反对一点也不饮酒,而是反对喝醉酒,这对于孔子来说没有什么问题。但对于不能约束自己的年轻人就有问题,所以《弟子规》说:“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培养你的销售状元 帕尔迪:梦想由建筑开始 女性主宰的世界 女人就是要有钱 女人变有钱真简单 暖财安生:家庭理财规划书 撬开苹果 抢滩资本 钱道 千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