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

“孝感动天”与“卧冰求鲤”

书籍名:《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    作者:曾琦云
推荐阅读: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txt下载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笔趣阁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顶点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快眼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孝感动天”与“卧冰求鲤”,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出自《二十四孝》)

“孝感动天”是《二十四孝》第一孝。虞舜,瞽(ɡǔ)叟(sǒu)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嚚(yín),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卧冰求鲤”是《二十四孝》第十八孝。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舜帝之孝,孔孟都认为是孝的极致,大孝无以复加,故孟子说“尧舜之道,孝悌而已”。但以舜帝的孝和王祥的孝来比较,王祥的孝,也可说是最真诚最恳切,尽孝不遗余力,难道不能和舜帝行孝相似吗?表面上看是这样,若是谈到极致,两者尚有很大悬殊。王祥的心量尚未圆满,不能达到“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的道理。

舜帝是从人的本性上认亲(人之初,性本善),而王祥则是从外在的身体上来认亲。舜帝的父母与弟弟虽然多次与他为难,甚至陷害他置于死地,但舜看他们,是看他们的本性,他的本性也具有至神、至圣、至仁、至慈的真心(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他认为,父亲要杀我,不让我娶亲等等,这些想法,那是他的心后来受到污染而形成的恶习,他的真心原来并非如此。假如舜帝与父母以及弟弟作对,那么他们那种善良本性不仅引发不出来,而且因为舜的对抗还会加深他们的恶习,于是那至神、至圣、至仁、至慈的真父母断根绝种了。所以舜才想尽各种办法去维持,想尽各种办法去引导,果然使他的父母的真性显现出来。

像王祥“卧冰求鲤”等孝亲事迹,固然是天性非常诚挚的表现,但他所孝顺的对象,只是父母的肉身而已。这也是由于王祥本身的修养,未达到虞舜的境界,所以他所认识的对象也只能到此为止。圣人大彻大悟,所以不会因为一时的境遇不好而怨天尤人,舜的眼光正因为比王祥更远,所以他才能成为圣人。

《弟子规》说:“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舜帝正是在逆境之中成就了他的圣贤之道。同时说明养身的极致就是引发亲人的真心,如此看来,养身、养心与长养圣胎哪能截然分开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培养你的销售状元 帕尔迪:梦想由建筑开始 女性主宰的世界 女人就是要有钱 女人变有钱真简单 暖财安生:家庭理财规划书 撬开苹果 抢滩资本 钱道 千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