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

《弟子规》要落实到行动上

书籍名:《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    作者:曾琦云
推荐阅读: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txt下载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笔趣阁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顶点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快眼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弟子规》要落实到行动上,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南怀瑾先生有没有提倡学《弟子规》?肯定会提倡,他指导出版的《太湖大学堂丛书: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就有《弟子规》教材(太湖大学堂是南怀瑾先生生前主持创办的教育基地)。南先生说儒家是粮食店(佛家是百货店,道家是中药店),我们每天能不吃饭吗?既然《弟子规》的总纲领全部来自《论语》,那么它也是粮食之一。《弟子规》既然是粮食,那么就与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字字句句都落实到了我们每天的行动上,那就成为我们每天的精神食量了。可读经却常出偏,孩子们不仅没有落实到日常生活上,反而成为他们炫耀的一种资本。南怀瑾先生说:“孩子只要会背《大学》《中庸》《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啊,就觉得了不起了。”(出自南怀瑾著《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他很为这种现象痛心。光能背诵有什么用呢?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矮子,不是圣贤的原意。

孔子所说的“好学”不是读了一大堆经典就成为大学者了,而是读一句就落实到行动上,才是真正的好学。如果以为能够背诵《弟子规》,就炫耀自己的学问,那么读经就走到歧路上去了。如此下去,不仅《弟子规》没有用,背熟更多的经典也没有用。

孔子说:“我与颜回说话,有时说了一整天,从不见他提反对意见,好像很笨的样子。他退回去以后,我就观察他个人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发现他不但把我的话落实到了行动中,而且还能进一步发挥我的思想。颜回实际上并不笨啊!”(《论语·为政》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炫耀自己,外表看上去很笨,这就叫做大智若愚。老子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也是这个意思。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他生活简陋,沉默寡言,但是却很有思想,并且能真正领会孔子的说教。朱熹《集注》:“颜子深潜纯粹,其于圣人体段已具。其闻夫子之言,默识心融,触处洞然,自有条理。”可见颜回的特点不在于说,而在于做。表面上看他整天听老师上课,不说一句话,不知道他听懂还是没有听懂,好像很笨的样子。实际上,他已经把老师的话记在心中,并在个人生活中经常检查自己。老师在不在他的面前,都是一个样。孔子说:“颜回,他的心志三月不离开仁,其他学生就只是偶然想起来罢了。”(《论语·雍也》)可见颜回成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因为他心中时刻不离开仁义,在孔子的学生中是道德境界最高的。

颜回的本事不仅在于他善于体会老师所说,他的可贵之处是能够把老师所说的落实到行动中去,不仅能够落实到行动中去,而且还能在行动中随时发挥灵活运用。

儒家所说做人的规范与佛家的戒律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有了这些规范与戒律之后,很多人常常拿来约束别人,却从来不检查自己是否做到。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其意就在于要经常检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失误,把圣人的教导落实到实践中去。民国高僧弘一大师(李叔同)也常说:“戒律是拿来律己的,不是拿来律人的。”他检查自己说:“就我自己而论,对于菩萨戒是有名无实,沙弥戒及比丘戒决定未得;即以五戒而言,亦不敢说完全,止可谓为出家多分优婆塞而已这是实话。”(出自《弘一大师文集》)弘一法师是民国时期有修有证的高僧,一生又以严持戒律著名,并且是律宗高僧,可他自己说出家人的沙弥戒与比丘戒他都没有做到,就是连一个在家居士要遵守的五戒,他也只做到几分,所以自己名义上出家但实际上只够格做一个几分的优婆塞(居士)。虽然这是大师自谦之辞,但也告诉我们:一切最基础的道德约束(佛教在戒律上有所规范),都是看起来简单,实际做起来并不简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培养你的销售状元 帕尔迪:梦想由建筑开始 女性主宰的世界 女人就是要有钱 女人变有钱真简单 暖财安生:家庭理财规划书 撬开苹果 抢滩资本 钱道 千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