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

书籍名:《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    作者:曾琦云
推荐阅读: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txt下载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笔趣阁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顶点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快眼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弟子规》虽然只是《论语》学而篇一段话的扩展,但做人的道理全在里面,其核心是孝道(首孝悌)。《论语》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即通过实践孝悌,可以走向仁的境界。所以《论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一个人在生活中做到了孝悌,那么他就能够站稳脚跟了,终究会大彻大悟,发现大道的本源。

“道”在这里,我们一般都理解为思想体系。但是,“道”在孔子那里就是“仁”,就是大道的境界。而“仁”与“道”是宇宙本来就存在的,所以“本立而道生”的“生”不能翻译为“产生”,因为“道”是宇宙的本体,它本来就是那样,不可能有什么创造发明的,应该翻译为“发现”或者“出现”。到这里,我们就会发现,“仁”并非高不可攀,它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尽到了自己做人的责任,“仁”就每天都在与我们相伴。

只要一个人首先做到了孝悌,做好了一个人,他就是在追求“仁”,即使不识一个字,在孔子那里也是大学问家。正好像佛教里面有个禅宗六祖惠能,原来是一个砍柴人,不识一个字,但是五祖弘忍却把衣钵传给他(从达摩传到他是六祖)。当时五祖的高足还有神秀,因为他比神秀更快地悟透了禅的本质。所以一个一字不识的惠能,反而成为中国禅宗的祖师。孔子也希望自己的弟子不是做空学问,而是要在实践中去认识真理,在实践中去追求仁的境界。所以,他提出了下手之处,就是从身边做起,从脚下做起。那就是首先在家里做到对父母尽孝,与兄弟友好相处。所以,《论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国传统伦理的根本。蒙学教材中说:“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所谓“父子合而家不退,兄弟合而家不分。”孝为家庭之伦,“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所以,“千经万典,孝悌为先。”《三字经》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而《二十四孝》是专门列举事例教育行孝道的,体现出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我们常常说孔孟之道,孔孟之道的起始点就是“孝”道。自从“五四”以来打倒孔家店,就批判“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是统治阶级压迫劳动人民的工具。实际上,孔子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国家要有明君才有贤臣,孔子作《春秋》,记录了二百多年间“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的历史事实,既是警戒各国君主,让他们知道不施仁政的危险性,又谴责随便为了个人的权力诛杀君王的行为。孔子从君与臣两个方面要求做好各自的事情,并非只要求臣子无原则地服从君主。群经之首《周易》的革卦说:“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就是儒家的革命论,可以推翻暴政的统治。故孔子的“君君,臣臣”绝对不是一方无原则地服从,让广大人民群众永远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有人认为儒家思想就是绝对服从,忽视了君主的表率作用,不是孔子的原意。同样,家庭关系的伦常也是双方面的,只有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弟友爱才能组成一个完美幸福的家庭。如果没有孝悌,家庭就会乱。没有孝悌,就没有了上下尊卑,人类就会倒退,与动物等同。所以,作为儿子来说,一定要记得养育之恩,怎么能够不孝呢?作为兄弟,从小一起长大,朝夕相处,怎么能够不悌呢?孔子从伦常出发,劝人们先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然后再扩大为国家、为整个全人类而奉献。历史上说“忠臣必出孝子之门”,如果首先不孝顺自己的父母,就很难做到爱国了。如果人人尽孝,天下必然大治,国泰民安。所以孝悌也是治国的根本策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培养你的销售状元 帕尔迪:梦想由建筑开始 女性主宰的世界 女人就是要有钱 女人变有钱真简单 暖财安生:家庭理财规划书 撬开苹果 抢滩资本 钱道 千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