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传记回忆 >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

震动了全国(1)

书籍名:《一个记者能走多远》    作者:成思行
推荐阅读:一个记者能走多远txt下载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笔趣阁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顶点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快眼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震动了全国(1),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抓质量的希望之火,在北京点燃,又迅速燎原到全国各地,其声势、影响等都为人们始料不及。

“万里行”活动怎样搞?

1991年12月30日上午,组委会主任艾丰在中国质协会议室主持了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他说,这次活动意义大、规模大,难度也大。要注意抓好两个“一”,一个是正面典型,一个是反面典型。正面报道要实在,少而精。反面典型重点抓几个大的报道,在全国产生震动:打击面不宜宽泛,抓住一个,就弄彻底。

会议确定了发稿程序:各报台先认领组委会分配的题目或上报本单位的选题,经组委会确认后,各自采写,稿件经本单位审后,再送组委

会编审。组委会将最后定稿提前四五天分送各单位,新华社再在发稿前一天播发到各单位,有了这样的“双保险”发稿制度,重大报道就可能集中在同一天在各报台刊播。关于署名,组委会规定:凡经组委会编审的稿件,才能署“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否则,只能署“本报记者”。

会上有这样一个小插曲:组委会准备了10个正面报道题目,10个批评报道题目,以“招标”的方式让各家新闻单位认领。10个正面报道的题目一下子就分光了,而10个批评题目却无人问津。艾丰明白,1989年以后,由于强调稳定,媒体上的批评声音很少,而且一个批评报道

◎在“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上发言。

之后,往往会引起一场官司,各种纠缠使媒体承受不起,大家的顾虑是有理由的。艾丰感到自己当了组委会主任,已经骑上了老虎,就不能再下来了,必须勇往直前。他当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搞批评报道,大家有顾虑。我看不要怕。这次批评报道与过去不同,第一是‘打群架’。‘万里行’是首都新闻界的联合行动,所有的大新闻单位都参加了,要把首都新闻界都告下来,我看没有人有这么大的胆子。第二叫‘有后台’。这次活动是有高层领导和政府部门直接支持的,而且这些部门都是直接管理质量的,他们在这方面有权威。所有重要的批评报道一律署名‘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万一出了问题,由组委会承担责任。”经这样一说,10个批评报道的题目也很快被认领完了。

艾丰将“万里行”的具体活动计划向朱镕基汇报,朱镕基认为:“计划很好,活动中再补充、完善。”

1992年2月11日,“万里行”正式开篇。《人民日报》等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出《抓质量促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消息,开篇按语说要“造成重视质量的舆论”。

十几家大报统一采用新华社稿,整齐得像“亚运会开幕”。而且,从清晨6点半到晚上10点,广播、电视呐喊质量的声音不绝于耳。

来头太大了,好像发起了凌厉的攻势。有的人已从这攻势中觉察到不同寻常的气氛。一些部委的领导和北京以外地区的“效益年”活动办公室的同志来电话连说:“没想到,没想到!声势已盖过去年的‘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宣传。”

而真正让人震惊的,是第二天晚上,强力啤酒、青岛威士忌、长白山葡萄酒三种产品的质量问题在报纸、电台、电视台上一起“曝光”。一瓶啤酒里面竟有24个田螺壳,威士忌中有悬浮物、昆虫,葡萄酒中有玻璃碴儿,这怎么能够叫人容忍?!

“三瓶酒”的报道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国家商检局局长王久安知道“万里行”的活动计划以后给艾丰打电话:“这样重要的活动你为什么事先不通知我?我这里有很好的反面材料供你们报道。”艾丰到了国家商检局,王久安就拿出了这三瓶酒。艾丰说感谢你提供这样好的曝光材料,但希望做到三件事。第一,最好先请这三个产品的厂家来,确认是不是他们的产品,责任落实。第二,因为这三瓶酒是从出口商品中查出来的,最好请示一下外贸部,我们曝光会不会影响对外贸易?第三,你们主管部门最好事先对这三种产品的厂家做出一个处理的决定。一周之后,王久安来电话,说三件事都办妥了。有关厂家确认不讳。外贸部部长李岚清亲自表态,抓质量不会影响外贸,只能促进外贸。对三家企业的处理决定也已经做出了。于是,艾丰组织了报纸、电台、电视台各家记者到现场采访,写好了稿子,录好音,拍好了片子。当时正值春节前夕,大家约定,节前不要发,让人家过个好年,过节以后,人们的心思转到工作上来了,再同时发表。

这组报道好像一组重磅炸弹,炸向了劣质产品。全社会为之震动。

三家酒厂震动更大。他们虽然已经知道自己的产品质量出了问题,也知道要挨行政处罚,虽然在媒体上已经看到新闻界采取的是“查、处、帮”的方针,但在这么多的媒体上同时曝光的滋味他们还没有尝过。当地政府立刻到威士忌酒厂、葡萄酒厂调查和解决问题,并公开表态接受批评,改进工作。强力啤酒受到的冲击最?,已经订货的经销商纷纷退货。“万里行”记者到强力啤酒厂采访,见到这样悲壮的场面:天下着蒙蒙细雨,全厂职工站在露天操场上一动也不动,静静地听着关于本厂受批评的报道。此情此景,谁的心不为之颤动?

“万里行”报道的成功,是因为它首先把矛头指向危害人们健康的“恶性劣质产品”。而后,《假药需要真药治》、《郎酒的呐喊》、《巩义市劣质电线考察记》等报道陆续发表后,人们全面明白了“万里行”的宗旨——打击假冒伪劣。

第一轮报道之后,2月27日,艾丰向朱镕基送去了前一阶段的情况汇报,并同时汇报了下一阶段活动计划。朱镕基表示,“中国质量万里行”一炮打响,反映甚佳,可喜可贺。李鹏等中央领导同志也表示赞许。

各地纷纷来信来电,为“万里行”叫好。

保定城区居民说:“‘万里行’报道,我们每天读,真解渴。”

国家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李保国说:“这次‘万里行’活动,新闻界做了一件大好事,把过去办不到的事办到了。过去质量检测报告公布了,人们也不重视,行政部门出面干涉,互相牵制,批评的事很难办。”

山东省长赵志浩说:“‘万里行’对山东个别产品质量问题曝光,是一件大好事,是对山东工作的推进。”

3月4日,商业部部长胡平说:“‘中国质量万里行’新闻报道活动对促进商业工作很有利,我们要在两三年内将假冒伪劣商品赶出国营商业柜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叶卡捷琳娜:俄罗斯史上最风流的女皇 决策大脑 经济学家时刻 会好的:悲观者常常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 好好告别 《科幻世界》2020年12期 变革的HR:从外到内的HR新模式 120医生答120问 生命的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