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耶稣的真实王朝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耶稣的真实王朝

序言(3)

书籍名:《耶稣的真实王朝》    作者:詹姆斯·泰伯
推荐阅读:耶稣的真实王朝txt下载 耶稣的真实王朝笔趣阁 耶稣的真实王朝顶点 耶稣的真实王朝快眼 耶稣的真实王朝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耶稣的真实王朝》序言(3),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凡是古墓遭遇此种亵渎,考古界的人就成了紧急救援队,照例会被召来把可以保留的记录一一存盘。墓中的工艺品(包括骨棺)都要分类登记再收藏好,遗骨则是立即送交“正统犹太教”相关部门重新下葬。以色列共有上千个这种古代骨棺出土,从耶路撒冷城外石凿古墓挖出的最多。发现裹尸布包着停在壁龛里的骨骸,却还是第一次。死者的家人不知为何没有在始葬之后回来将遗骸完成纳骨再葬。像布料这种有机物质,在沙漠区以外的地方是不可能保存千年的。耶路撒冷是在山区,冬季潮湿,降雨量不小,能发现古代的裹尸布令人难以置信。这座墓可能自公元1世纪起一直未被盗挖过。阿克尔达玛这个地区的坟墓大多数是耶稣时代的,其中只有少数几个曾被挖开或盗掠过。我们觉得似乎没有迹象显示这一座墓与其他的古墓有何不同。吉卜森却认为,这具裹着尸布的骨骸有可能是后来放入的──可能是十字军东征时代放的,所以能保存至今。古墓被后世人再利用的例子是有的,但是按吉卜森的看法,我们可能是巧遇了有史以来唯一的一件公元1世纪的寿衣。这还得用碳-14检验后才能确定。我不禁想到《死海古卷》当初被检验时的情景。那时候学者们都觉得古卷能保存两千年不坏是不可思议的事。古卷一直保存在犹太省沙漠区的干热环境里,我们此刻的位置却是耶路撒冷城外山区,每逢冬天都是多雨而潮湿的。因此我们都有了心理准备要相信这件寿衣是中世纪晚期或十字军东征时代的东西。不久,以色列专责单位的人员陪同以色列古物局(IsraelAntiquitiesAuthority)的主管齐苏(BoazZissu)一起到达。我们于是连夜进行了将仅余的脆弱寿衣搬移和做标记的工作。齐苏告诉我们,盗墓贼早在1998年就挖开过这座古墓,他和负责保护这一地区古墓的贾诺(AmirGanor)及时予以制止,才没让它被洗劫一空。那一次完全没有人发现下层墓室里还有裹着尸布的遗骸。由于我的学生都是学考古的,也获准参与工作。吉卜森花了一两小时的时间跪着爬进爬出那间停尸小龛。学生们把收取古物遗骸的每一个步骤都拍了照、写下记录。天快亮的时候,我们才分装完毕,并将所有物品都送往位于旧城以北的洛克菲勒博物馆(RockefellerMuseum)里的以色列古物局实验室。我们的研究队伍于几天后返回美国。匆忙中,珍贵的寿衣样本申请了科学研究出口许可之后,运往土桑的亚利桑纳大学的加速器质谱测定实验所(AcceleratorMassSpectrometryLaboratory),在那里进行碳-14年代测定。1988年间测定“杜林寿衣”(ShroudofTurin,或称杜林裹尸布)是公元1300年之物品的,也正是亚利桑纳大学的这个实验所,检测结果证明杜林寿衣是赝品。说来也巧,我在土桑面晤的这位科学家,正是主持杜林寿衣碳-14检测的唐纳休(DouglasDonahue)博士。我并没有跟他提这件样本的来历,只说我们知道这不是近代的东西,可能的话,希望快点完成检测。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满脑子想的都是这件事,根本无法专心做别的工作。8月9日刚过中午,唐纳休博士打电话到我在学校的办公室联络到我。检测的结果已经出来了。他说话的声音平淡而抑制着。他问我人是不是坐着的,然后就开始朗读检测报告,我这时听出他的语声带着兴奋。阿克尔达玛寿衣经科学检验证实是公元1世纪前半期之物──正与耶稣同时!唐纳休传真了一份检测报告给我,我立刻就把它寄给耶路撒冷的吉卜森。唐纳休随文件附了一封信,其中有这样两句话:“当年一同经历杜林寿衣事件的朋友们会为此结果感到欣慰。我颇想知道这结果会衍生出什么影响。”这时候我们才刚开始研究这座古墓和墓中残留的内容。谁也没想到后来衍生的影响会那么大。古墓上散落了上百片的骨棺破片和残留的骨头。只有一个厚重的大骨棺是完好的,这棺上却没有刻字。盗墓者一般的做法是,只拿走几个最好的骨棺,同时为避免其非法出售给收藏者的古物市场上充斥同样的货色,他们故意把其余的都打烂,挑出其中有刻字的破片带走,因为这种破片很容易脱手,而且不会引人注目。吉卜森组织起一队专家,开始进行“寿衣墓”遗物遗骨的科学分析,专家团队包括鉴识人类学家、纺织品专家、DNA科学家、古生物学家、碑铭研究专家。骨棺碎片必须组回原状,寿衣必须分析,遗骨必须做DNA和其他生物学检验。结果修复成功20具骨棺,其中3具是有刻字的。字迹最清楚的是古叙利亚的阿拉姆语拼的“马利亚”,其次是看来像“撒罗米”的名字。不同骨棺里的遗骨虽是两千年前的,DNA的检验结果却很不错,可以确定葬在墓穴里的这些人原有同胞手足和母子关系。一家人、整个大家族的几代都葬入同一座石凿墓穴,乃是常例。至于我们发现的裹着寿衣的骨骸,可以确定是一名成年男性,可能是贵族出身,患过麻风病,按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看极可能是死于肺结核。吉卜森和我开始在古籍中查找罗马统治时代的犹太省与加利利犹太人使用裹尸布与骨棺的相关证据。结果,我们一些最重要的证据是在《新约》里找到的。关于耶稣尸体被细麻布裹好放入石凿墓穴,这是公元1世纪耶路撒冷的殡葬习俗,也正是我们发现的寿衣遗骸的时代。按《新?》的记载,耶稣的身体被洗净后,用两件细麻布裹尸衣包好,加上香料,放进耶路撒冷旧城墙外一个盘石凿的家族新坟里。我们发现的这具遗骸必然是按相似程序下葬的。我们并没有理由猜测我们发现的这座墓与耶稣当初被葬入的墓有关。可是,吉卜森曾告诉我,这位“寿衣男士”是耶稣时代上层社会的一员,生活与死亡都在耶路撒冷,而且很可能看到了耶稣被钉十字架的那个逾越节周末发生的事。第二年,也就是2001年,我于夏季重返以色列去继续“施洗者约翰”洞穴未完的工作,心中却仍念着“寿衣墓”的事。于是我很谨慎地询问了一些我很信任的耶路撒冷旧城的古董业人士,因而晓得“寿衣墓”失窃的那些刻了字的骨棺碎片已经到了非法市场上,而且是可能失而复得的。一次,与我打交道的一名业界人士问我,如果能把刻字的残片找回来,会有“奖金”可得吗?我听出这是在暗示“寿衣墓“的重要数据可以送回来,心中大为兴奋,表面上却故意不动声色。而且我也很清楚,我们不可能拿出钱来收购赃物。我只回答说,我若能看到这些残片,应该可以再讨论。我特别强调我们追寻失物是为了科学研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姚依林—百夕谈 洋人旧事:影响近代中国历史的外国人 亚历山大大帝 雅子妃:菊花王朝的囚徒 鸦片战争实录 寻常往事—回忆祖父刘文辉 血凝:揭开中国帝王的身世疑团 血祭野人山 学问有道:中国现代史研究访谈录 伊达政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