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耶稣的真实王朝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耶稣的真实王朝

序言(2)

书籍名:《耶稣的真实王朝》    作者:詹姆斯·泰伯
推荐阅读:耶稣的真实王朝txt下载 耶稣的真实王朝笔趣阁 耶稣的真实王朝顶点 耶稣的真实王朝快眼 耶稣的真实王朝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耶稣的真实王朝》序言(2),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人们渴望中的王者家系,大卫的后裔,是带有激烈革命倾向的,当时在位的巴勒斯坦本土统治者希律家族很清楚有关“王者家系”之说,统治着以色列的罗马官员也知道,连罗马皇帝也有所耳闻。这些“王族”不但难逃他们的耳目,而且在要紧的时刻会被他们搜捕出来处死。耶稣曾在被处死之前不久成立一个临时政府,设有12名地方官员,每名官员主管以色列的12个部落或地区之一。他并且安排自己的弟弟雅各主持这只有雏形的政府。雅各后来成为早期基督教运动无人竞争的领袖。这项重要史实却被各界忽略了,也许很可能是被隐而不提。如果深入了解这件事实,我们以为自己知道的有关耶稣、耶稣的使命、耶稣传播的讯息的事实都要改了。人人都听过彼得、保罗、约翰的名字,但是,地位举足轻重的雅各──耶稣钟爱的门徒与弟弟──在基督教的记忆里却很有效地被模糊掉了。《耶稣的真实王朝》要探讨的是,耶稣是一个大家族的一员,这个家族的成员在耶稣的信众之中行使王朝的领导权,为什么基督教徒渐渐丧失了这一层认识?这又是怎么发生的?这个关键、另类的故事,其实在《新约》的记载与后来文献的零星记录中都还保存着,是可以拼凑复原的。近期的考古发现,加上古籍重新问世,都提供了观察基督教诞生的新视角。借着理解这全球最大宗教的起源,我们不但可以洞悉过去,也能开阔重看今日基督教的视野。我们终于可以从历史的层面,更精确地看清耶稣在他自己的那个时代背景之中的真貌。耶路撒冷,美侨旅店导论双墓记当代的伟大考古发现,有很多是误打误撞的。就好像是有什么神秘的原则在暗中作用,我们最想发现的总是找不到,而根本没料到的却突然出现。研究耶稣以及他创立的宗教运动,似乎格外如此。例如,1947年《死海古卷》在巴勒斯坦南部的山洞被发现,1968年耶路撒冷一个筑路工作队挖到一具公元1世纪被钉十字架的骨骸,以及2000年发现参加审判耶稣的祭司长该亚法之墓。考古工作不论怎样仔细计划、用什么方法,似乎总是半靠时间半凭运气。深夜造访耶路撒冷“寿衣墓”我在2000年6月14日星期三的下午亲身经历这件事。当时我正带着五名学生1在欣嫩谷(HinnomValley)前行,那是在耶路撒冷旧城以南叫作阿克尔达玛(Akeldama)的地区。我们在耶路撒冷以西几公里一处新发现的洞穴已经进行了两周的挖掘工作,这地方叫作苏巴(Suba),洞里有与施洗者约翰有关的绘图,是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我任教的夏洛特北卡罗莱纳大学是赞助这次开挖的学术单位,由西门.吉卜森(ShimonGibson)博士和我负责指导。这是我们在后来通称的“施洗约翰之岩洞”的第二个工作季,大家都兴趣盎然。因为顶着炎夏,整天工作很辛苦,我们才决定暂停一下,来一点考古观光。欣嫩谷距离阿拉伯村落西尔万(Silwan)只有几步路,是个凿岩墓密集的地方。许多墓都是大开的,几百年前就被劫掠一空了。但是也有很多墓两千多年来一直有表土掩盖而完好封存着。那天晚上,吉卜森(他是以色列籍的考古学家)要带我们进到一些打开了的墓里,去看看耶稣时代的以色列殡葬方式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谁也没料到将要遇上多么令人振奋的发现,也没想到就要展开的是什么偷偷摸摸的行动。我当然不会知道我们即将碰上的事关系到我研究了大半辈子的历史的耶稣,尤其关系到耶稣王朝。我们一行在傍晚7点左右看完了要看的六七座墓。天色开始暗了,我们必须赶回耶路撒冷的英国考古学院(BritishSchoolofArchaeology),那是我们住宿的地方。结果那天我们却全都一宿未眠。就在我们折返要回车上的途中,我的一名学生──杰夫.包普林(JeffPoplin)──往山坡下面我们停车的地方指,一座刚挖开的墓的入口在暮色中清楚可见。潮湿的泥土在入口附近东一堆西一堆,还有破骨棺的残片四散着。这种骨棺是石制的,公元1世纪的犹太人用它来盛装死者的骨骸。我们渐渐走近时可以看清,这长方形的入口大小约一平方米。我们探头往里看,除了一片漆黑,只有这种空间里封存了千余年的湿霉味扑鼻而来。味道并不臭,却是这种地方独有的,而且闻过就永志不忘。这一带盗墓的人比较少,也许十年间只发生过两三起盗墓事件。以色列有武装单位专门负责保护古迹古物,破坏古墓是一项重罪。从入口旁的破骨棺和新挖起来的一堆堆土看来,这座墓很可能是昨天夜晚才被盗的。吉卜森用手机通报了专责单位,并且征得他们的许可,在他们的人员未到达现场之前,先带着他的助理拉非.刘易斯(RafiLewis)和我的几名学生进去查看破坏的状况。我和其余的人在外面等,并且担任守卫。天很快就黑了。这座墓不是单室的,或可以说不是单层的。进去的一批人一会儿就不见影了,我们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以色列的专责人员并未如我们预期的迅速赶到。我们数着时间干等。大约过了20分钟后,我们这些守在外面什么也看不见听不到的人,开始想是否应该进去找他们。突然间听到了李.赫钦森(LeeHutchinson)兴奋的喊声。他是我的另一名学生,喊声起初模模糊糊,后来等他匆忙爬上高层的墓室时才听得比较清楚了:“泰伯博士!泰伯博士!吉卜森博士找到了非常重要的东西!”他兴奋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他人还在里面,头已经伸出来,告诉我们墓室有三间或三层,在最下一层里,凿进石壁的一个葬龛里的一具骨骸的裹尸布,有部分仍是完整的。后来吉卜森也出来了,也说明了这次发现可能包含的特殊意义。耶稣时代的犹太式殡葬分成两个阶段──始葬与再葬。始葬是将尸体洗净后涂油与香料,用裹尸布包好。包裹好的尸体放进墓中石壁上凿的小龛(loculus)里,让尸体自行分解变干,放的时间可能长达一年。等到差不多只剩下骨头了,才进行再葬,即拣出遗骨,放进骨匣──“骨棺”,骨棺通常是用石灰岩凿制而成的。2骨棺侧边往往会刻上死者的名字,或是用利器草草划上。有些骨棺盛了不只一个人的遗骨,所以刻记的名字也不止一个。长方形的骨棺有盖子,骨棺大小没有一定,但一般长0.51米、宽0.31米,长度够放进大腿骨,宽度够放进头骨。使用骨棺在公元前30年到公元70年间通行于耶路撒冷和附近地区,这一百年跨越了耶稣生前到逝世后的时代。半途而废的盗墓行为必会留下几个骨棺,建筑工程也偶尔会挖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姚依林—百夕谈 洋人旧事:影响近代中国历史的外国人 亚历山大大帝 雅子妃:菊花王朝的囚徒 鸦片战争实录 寻常往事—回忆祖父刘文辉 血凝:揭开中国帝王的身世疑团 血祭野人山 学问有道:中国现代史研究访谈录 伊达政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