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鸦片战争实录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鸦片战争实录

狭窄的门户(2)

书籍名:《鸦片战争实录》    作者:陈舜臣
推荐阅读:鸦片战争实录txt下载 鸦片战争实录笔趣阁 鸦片战争实录顶点 鸦片战争实录快眼 鸦片战争实录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鸦片战争实录》狭窄的门户(2),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殖民地一般不可能出现女人比男人多的现象。其实是由于男人们大多在广州工作,因此才出现了这样的数字。

称夷馆中的外国商人为夷商,按规定只能由特殊的商人同夷人做交易,这种商人称作“行商”(hong merChantS),为数极少,需得到相当于财政部的“户部”的批准。这些行商组织一种同业公会式的组织,称作“公行”,其成员数因时而异,大体在十家左右。

夷馆所在地区称作十三行街,那里排列着十三座西洋式建筑物。那种景象在中国可以说是一种奇观。

从西边数起是丹麦馆(黄旗行)、西班牙馆(大吕宋行)、法国馆(高公行)……。不过,冠在建筑物上的国名,同以后在那里设事务所的商人的国籍并不完全一致。在鸦片战争以前,丹麦馆里住进三家美国商行,瑞典商行租用了荷兰馆。英国馆当然是东印度公司的事务所。外国人自己称这些夷馆为代理店(factorv)。

夷馆建筑物的正面对着大路,后面有庭院,庭院靠河。两边开门,一般用弧形的长廊相连接。

一楼是办公室、仓库、售货处、买办室和佣人的休息室等。二楼有食堂和会客室。三楼大部分是住房。

铁制的坚固的金库放在一楼,由中国的买办管理,中国人称这种金库为“钱库”。其实里面装的主要是银子,也许应当称之为“银库”。登帐进出钱库的金额,事后如发现不足数,或掺杂有假钱,买办必须赔偿。不过,按照进出的金额,每千元买办可收取手续费二角。虽然一万元才得到二元,但每天都有数十万元金额的出入,所以决不能小看。

夷馆里的日用品和食品的采购,按规定也必须通过买办之手。

鸦片战争时,在这条十三行街上最大的外国洋行是查顿.马地臣商行,实力仅次于该洋行的是同属英国系统的颠地洋行。来自各国的商人都会聚在这里,但是,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这儿还是英国商人的势力范围。

他们也是鸦片商人。广州十三行街的夷馆几乎全都从事鸦片交易,美国的商行欧立福特洋行,在外国商人中间被称为“圣地”,意思是大善人的商行,这是因为欧立福特洋行不进行任何鸦片交易。这样的商行凤毛麟角,可见鸦片的买卖是多么盛行。

夷馆里夷商们最大的不满是交易的对象受到了限制,

因为除了获得特许的约十家的“行商”,夷商不得同任何人进行交易。而行商们组织了“公行”这一同业公会的组织,结成统一战线,可以随意地压价购买棉花或提高茶叶的价格。夷商感到很不好办,他们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可以自由地同任何人进行交易。

公行

鸦片战争时,参加公行并获得清朝特许的商行恰好有十家,清朝的对外贸易就由他们所垄断。垄断企业当然会获得巨额的利润。

行商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他们生活的豪华奢侈,举世闻名。

这些公行成员的“行商”们,也有他们的苦衷,那就是贿赂和捐款。

直接监督公行的政府机构是“户部”,户部在广州设有

“海关”。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等地方长官也在广州设有“公署”衙门。另外还有陆、海驻军。这些机关的官吏动辄就向有钱的公行的成员索要钱物,朝廷有什么喜庆吊丧,也立即要他们献款。兴修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强制他们摊款,军队出动时又要他们筹措军饷。除了这些临时性的费用外,每年还必须定期地向朝廷献款。巨额的献款紧紧地勒住公行成员们的脖子。

据文献记载,仅就道光年间来说,道光六年(一八二六)新疆回族叛乱时出款六十万两,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广东连山之乱时出款二十一万两。

由于强索贿赂和献款,行商们受到重重的剥削。但他们的不满还不仅这些。

他们是正式获得批准的贸易商行,虽然可以经营茶叶或棉花的交易,但非法的进口品鸦片却不准他们插手。当时鸦片已成为对清朝的贸易商品中的最大宗的商品。这样一来,行商们虽获得了贸易的垄断权,但等于是没有捞到贸易垄断之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寻常往事—回忆祖父刘文辉 血凝:揭开中国帝王的身世疑团 血祭野人山 学问有道:中国现代史研究访谈录 伊达政宗 一路投奔奇迹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 一个中国男人的财富诗章 一个人的呐喊:鲁迅1881-1936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