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鸦片战争实录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鸦片战争实录

狭窄的门户(3)

书籍名:《鸦片战争实录》    作者:陈舜臣
推荐阅读:鸦片战争实录txt下载 鸦片战争实录笔趣阁 鸦片战争实录顶点 鸦片战争实录快眼 鸦片战争实录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鸦片战争实录》狭窄的门户(3),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特许商人们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公开地经营鸦片。

他们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

如果从事非法的鸦片交易,当然可以获得巨大的利润,但这样做就有可能被吊销正式贸易的特许,而这方面的垄断也有油水可捞。行商们两方面的好处都想要,打的真是如意算盘!

最理想的是让鸦片这种商品合法化。鸦片如果成为正式的贸易商品,那就会和棉花、毛织品一样,当然由公行的成员来垄断进口。鸦片垄断会带来多大利益,只要想一想都会使他们为这种耀眼的玫瑰色的光彩而陶醉。

拥有十家成员的“公行”的代表,称作总商。道光十三年(一八三三)至鸦片战争期间,担任公行总商的是怡和行的老板伍绍荣。在外国的文献纪录上,怡和行的老板代代都叫Howqua。Howqua就是“浩官”。“官”字是敬称。郑成功的父亲叫郑一官,就是郑家的长公子的意思。怡和行几代以前的老板小名叫亚浩,人们称他为浩官,外国人也仿效这个称呼。

中国没有袭用父名的习惯,甚至不准采用父母名字中

的一个字。外国人大概是图方便,称浩官的儿子为Howqua了Junior(小浩官),这样在形式上就变成袭用父名了。伍绍荣是浩官四世,字紫垣。当时的中国人要起好几个名字,伍绍荣另外也有元薇、崇曜等名字。外国人称他为四世,其实由于兄弟继承店务,他不过是第一代浩官的重孙子。

伍绍荣是个相当杰出的人物,后来他刊刻过《粤雅堂丛书》,在出版事业上做出很好的成绩。

他早就了解到“公行”的危机,深知行商们表面上看来好象是在夸耀他们的财富,其实经济上十分拮据。

在十家行商中,除怡和行及其他两三家行商的营业较为正常外,其他都十分困难,有几家已面临经济破产的边缘。垄断贸易商竟然事业不振,出现赤字,这确实是怪事。其原因不仅是因为要硬撑门面,拿出大量的金钱进行贿赂和献款,而且另外还有使他们掉下去的陷阱。

广州当时是世界上利率最高的地方。这当然有种种的原因,但利率高的最大原因,肯定是由于有鸦片走私这种特殊的买卖。产业革百之后,金融势力已经遍布世界,金钱当然流向利率高的地方。

国内外的金融业者都拥向广州,从海外来的金融业者主要是印度的巴拉斯人。

现在孟买的色拉斯人仍然是控制印度经济的特殊阶层,他们既不是印度教徒,也不是回教徒,而是从伊朗被驱赶出来的拜火教徒的子孙。他们离开了父祖的土地,在印度不得不靠商业为生,这和被赶出故土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变成商业民族很相似。 巴拉斯人也作为金融业者而到利率较高的地区活动。因为他们的头上缠着白色的头巾,中国人把他们称作“白头夷”。

在买卖兴隆的地区,要求贷款的人是很多的。但是,被人家赖帐不还是不行的。而且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想了解每一个借款人的信用是很不容易的。

因此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由绝对稳妥的超第一流的店铺或人物当中间人,通过他们的保证来贷款。给这样的店铺或人付中佣钱,但发生借主不能偿还债务时,中间人应负责全部偿还。

白头夷在广州认定绝对稳妥的店铺,当然是拥有贸易垄断权的行商。

国际金融资本的资金,通过行商而流入中国。行商只是作为中间人,右手接过资金,左手递给别人,从中捞取佣钱。这一来就产生了利欲:只要自己担保,白头夷就会无限制地贷款;流动的金额增多,就可以大赚佣钱。终于看错了借款人的信用,或者判断轻率,把钱借给了不该借的人。

其结果就会发生无法收回借款的情况,但中间人行商必须向白头夷还清本利。让行商提取佣钱,目的就是为了在这样的时候负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寻常往事—回忆祖父刘文辉 血凝:揭开中国帝王的身世疑团 血祭野人山 学问有道:中国现代史研究访谈录 伊达政宗 一路投奔奇迹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 一个中国男人的财富诗章 一个人的呐喊:鲁迅1881-1936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