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文学理论 >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

第六章 理性——神是本体——《形而上学》第十二卷后五章

书籍名:《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    作者:汪子嵩
推荐阅读: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txt下载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笔趣阁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顶点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快眼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第六章 理性——神是本体——《形而上学》第十二卷后五章,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形而上学》第十二卷第六—十章并不是连续的著作。其中第八章,据亚里士多德研究专家耶格尔(W.Jaeger)的意见,是亚里士多德比较晚期的著作。因为:第一,这一章讲了当时的天文学说,显然是打断了第七章和第九章讲的关于“第一动者”的论证;第二,这里讲到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欧多克索(Eudoxus)的学生加里浦(Callippus)的天文学说,从历史时代说,只有在亚里士多德的晚年时期,才有可能讨论他的学说,而第十二卷其他各章的写作时间都是比较早的;第三,第十二卷的其他各章都是提纲性质的,独有第八章却是完全而详细地讨论了天文学说,在文体上也是和前后都不一致的。(注:Cf.W.Jaeger:Aristotle,Oxford,1934,pp.342-367.)所以,一般研究者认为,第八章是后人编纂时插进去的。我们现在只讨论第六、七、九、十这四章。这就是通常被称为亚里士多德的“神学”部分,他在这里论述理性——神是本体,是“第一动者”。



第一动者


第六章开始就提出:既然有三种本体,其中两种是运动的(有生灭的具体事物和永恒的天体),一种是不动的。我们现在应该承认有一种永恒的、不动的本体存在。因为本体在存在中是居于第一位的,如果本体都毁灭了,任何东西都不能存在。但是,运动是不生不灭,永远存在的,时间也是这样。(注:1071b3—7。)

亚里士多德在这里是这样论证的:

如果所有的本体都是可毁灭的,

则一切其他东西也都是可毁灭的

(因为其他东西都是依靠本体的);

可是运动和时间是不毁灭的,永远存在的,

因此不是所有的本体都是可毁灭的,

所以必然有不可毁灭的本体。

关于运动、变化的不可毁灭,亚里士多德是在《物理学》第八卷第一—三章中讨论的。他在那里讲的是:就一个一个具体事物的运动变化说,总是有生有灭的;但就整个运动、变化说,它是没有生和灭的,如果它有生,则在运动之前难道没有运动?如果它有灭,在运动以后难道没有运动?在那里,他实际上已经提出了这样的思想了:运动不灭;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的形式,也是不灭的。

他接着论证:如果时间不存在,那就没有在先和在后了。(注:1071b8—9。)他这个论证是这样的:

如果你说时间是生成的,

则在此之前就没有时间,

可是“在此之前”就是时间;

所以时间不是生成的,

不然就不能有“在此之前”和“在此之后”了,

所以,时间是不生不灭的。

他又论证:运动是连续的,时间也是连续的;时间和运动或者是相同的东西,或者时间是运动的属性。而且除了位置的运动外,没有连续的运动,只有圆形的运动才是连续的。(注:1071b9—11。)这也是在《物理学》第八卷中讨论过的问题。在那里,他说明:在所有的运动中,只有位置(空间)的运动是连续的,而在位置的运动中,只有圆周的运动,才是永恒的无限的连续运动,可以不停止地运动下去的。(注:《物理学》261a31—263a3。)所以,是有一种运动是永恒的。

接着,亚里士多德又从潜能和现实来讨论这个问题。他说,如果有东西只是能够运动,而是没有现实地这样做,那就并不必然有运动。因为那只是能够,只是可能,还没有现实。即使我们假定有永恒的本体,像那些主张有“理念”的人那样,也还不够。因为:第一,如果这个永恒的本体,像“理念”,它本身不包含产生变化的原因,如果“理念”本身并不是动因,那也不能说明运动;第二,即使在“理念”以外,又假定另外一种本体——数学对象(像柏拉图学派所做的),也是不行的,因为它们本身不活动,还是不能说明运动;第三,即使说这个永恒的本体是活动的,也还不够,如果它的本质是潜能,而不是现实,因为潜能的东西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如果它不是,还是没有永恒的运动。——亚里士多德通过这样三层论证,然后得出结论说:这种永恒的本体必须具有这样一种原则,它的本质恰恰就是现实性。这样的本体就是不带任何质料的本体,有质料就有潜能,不带任何质料的本体,才能是完全的现实性。要能成为永恒运动的本体,必须是这样完全现实的本体。(注:1071b12—22。)这就是亚里士多德得出来的结论:永恒的本体必须是完全现实的,不带任何质料的本体,它才能成为永恒的运动的原因。

但是,亚里士多德接着又从反面来考虑这个问题。他说:这样就会发生一个困难。因为我们通常的看法是:凡是已经活动和正在活动的(就是现实的)都是能活动的(可能的、潜能),而不是相反:凡是能活动的都在活动。这样,按照通常的看法,应该是先有潜能,潜能在先。(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在先”,往往既包括时间上在先,又包括逻辑上在先,在先的就是起决定作用的,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第一性”的。)既然潜能在先,那就是说万物可以只有潜能而没有现实,只是可能存在,而现实没有存在。他说,事实上,有些人就是这样考虑问题的。比如,有些神学家认为世界是从黑夜产生出来的,而有些自然哲学家(指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认为世界最初是“万物混合在一起”的混沌一片。黑夜和混沌一片就是只有潜能,没有现实。如果只是潜能,那怎么能产生运动呢?木头自己不会运动,要木匠的技术才能使它成为事物;土地自己不能生长东西,要将种子种下去,才能长出植物来。(注:1071b22—31。)

由此可见:虽然按照我们通常的说法,总是先有潜能,后有现实,但如果是这样,世界就只能永远是混沌一片,任何存在和运动都不可能有了。所以亚里士多德接着就指出: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要假定有永恒的现实性存在的缘故。例如,留基伯和柏拉图,因为他们认为总是永远有运动的。但是,亚里士多德接着就批评了留基伯和柏拉图,指出他们的缺点是:第一,他们没有说明为什么有运动,以及运动是什么;第二,如果有这样或那样的运动,总有运动的原因,而他们没有说明这点。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胡乱运动的,总是有东西使得它运动:或者由于它自己的本性,是自然的运动;或者由于外力推动它运动;或者由于理性或别的东西的影响。(认为在这几种情况中哪一种是主要的,会构成很大的不同——成为完全不同的学说,唯物论或者唯心论。)亚里士多德说,至少,在柏拉图那里,他还没有能够说明作为第一原则的自我运动,究竟是什么。因为,按照柏拉图的说法,“灵魂”并不是最初就有的,而是后来才有,是和天体同时产生的。(注:1071b31—1072a3。)

这里,亚里士多德讲到留基伯和柏拉图,我们必须作些说明。留基伯,据说是和德谟克里特齐名的原子论者,现在留下的材料很少,无法讨论。关于柏拉图的“理念论”是否说明了动因,一直是个有争论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柏拉图的“理念”不是动因,他在《形而上学》第一卷第七章讲述柏拉图的学说时,认为“理念”与其说是运动的原因,还不如说是不动和静止的原因。(注:988b2—4。)这可能是因为亚里士多德认为柏拉图的“理念”本身是静止不动的。但是,许多研究者认为,亚里士多德对于柏拉图的批评是不公平的。他们指出:柏拉图在《斐多篇》和《理想国》中所讲的“理念”,虽然本身是静止不动的,但它是具体事物要努力达到的目的。他在《斐多篇》中说,一切相等的事物都追求“相等的理念”,然而不及它。(注:《斐多篇》75A。)别的事物因为想达到它而努力运动,所以,这种“理念”既是目的因,也是动因。这和亚里士多德自己的思想是一样的,为什么亚里士多德看不到“理念”本身就是动因呢?但是,亚里士多德在这里是针对柏拉图的后期对话《蒂迈欧篇》讲的。在这篇对话中,柏拉图认为最初是原始的无秩序的运动,然后才有灵魂,灵魂安排了有秩序的运动,所以灵魂和天体同时产生。(注:《蒂迈欧篇》30A。)因此,亚里士多德说,在柏拉图的这种灵魂学说中,灵魂还不是第一的,是后来才有的。所以,还是潜能先于现实。

亚里士多德在作了以上这些分析以后,概括起来说:假定潜能先于现实,在一个意义下是对的,在另一个意义下是不对的,这些意义我们已经说明了。(注:1072a3—4。)但究竟指什么意义?并不是很明白。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到:从我们通常的理解讲,总是先有可能,然后才有现实的。还有,从一个一个具体的事物讲,它总是由潜能变为现实的,也是潜能在先。而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问题是:如果潜能在先,它怎么会成为现实?潜能自己不会运动,不能成为现实,必须有另一种力量使它运动;这种力量不能是潜能,必须是现实。从这个意义讲,必须是现实在先。后面这个观点,是亚里士多德后来一直坚持的观点,是他的哲学思想中一个很重要的论点。在《形而上学》第九卷第八章,亚里士多德专门讨论现实先于潜能的问题,那里的论证和这里并不完全一样。看来,那里是把这里的论证进一步扩大了。这也说明,第十二卷写作的时间在先,或者它仅是一个提纲。

亚里士多德说:这种现实在先,就是由阿那克萨戈拉的“努斯”(理性)表现出来的,也是由恩培多克勒的“爱”和“恨”表现出来的。这些“努斯”、“爱”和“恨”就是现实性,就是动因。既然现实先于潜能,混沌和黑夜就不会永恒存在,而是总有相同的现实存在的东西。(注:1072a4—9。)他使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的学说得到解释。

亚里士多德最后说:运动,或者是由它自己运动,或者是由其他的东西推动。我们寻找事物的动因,可以从这个原因推到更高的原因,从第三个原因推到第二个原因,最后推到第一个原因。最好的是寻找那第一原因,即第一动者。(注:1072a13—15。)这个论证是这样的:

如果甲是乙的原因,

而乙是丙的原因,

则甲也是丙的原因。

因此,我们最好是推到第一原因(甲),它是一切事物的原因。我们要寻找的,就是这个第一动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楚辞与原始宗教 人活动的效率 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 弹性 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 怪诞脑科学-战胜焦虑、混乱、拖延的自控术 混乱 2020年6月下半月刊·绿版 2020年7月上半月刊·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