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希特勒最后的阴谋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希特勒最后的阴谋

第十六章 黎明阴谋

书籍名:《希特勒最后的阴谋》    作者:伊恩.塞耶
推荐阅读:希特勒最后的阴谋txt下载 希特勒最后的阴谋笔趣阁 希特勒最后的阴谋顶点 希特勒最后的阴谋快眼 希特勒最后的阴谋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希特勒最后的阴谋》第十六章 黎明阴谋,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从布伦纳山口撤退的德国军队来看,德国在意大利的军队比预想的顽强。盟军的进军进度也不像流言传得如此之快。在布伦纳山口马特赖,与卡尔·康克和纽豪斯尔交谈的士兵获得的信息有误;美国人还远远没到特伦托,而且每一步的前进都如履薄冰。

葡萄弹行动(Operation Grapeshot)是4月6日开始,由盟军第15集团军发起的春季攻势,战线从意大利西海岸的比萨以北地区延伸至东海岸的拉韦纳(Ravenna),穿过博洛尼亚(Bologna)以南地区和佛罗伦萨以北地区。美国第5军团(Fifth Army)和英联邦第8步兵师开始了针对性大规模攻势,旨在驱车深入伦巴第和威尼托,穿越亚平宁山脉北侧(Apennine mountains)和提洛尔阿尔卑斯南侧山脉(Tyrolean Alps)之间的广大平原。

第5军团一小队士兵冲上了西海岸的狭窄平原,英联邦第8步兵师在拉韦纳遇袭,美国主力仍滞留在意大利中部,停在博洛尼亚、摩德纳(Modena)和加尔达湖(Lake Garda)正对面的平原上。

美国军队在波河(river Po)附近受阻,但仅在短短几天内,向西北方向的布雷西亚(Brescia)和东北方向的帕多瓦(Padua)、威尼斯猛攻。中部地区,美国第85和第88步兵师左侧加入美军陆军第10山地师(the 10th Mountain Division),准备向北部的维罗纳和加尔达湖进军,笔直地进入党卫队关押名囚的南提洛尔地区。

4月26日,最后一批囚犯已从达豪撤离,前往南部的奥地利阿尔卑斯山。此时,美国第85“卡斯特将军”步兵师正轻而易举地经过德国在提洛尔南麓的维罗纳北部前线,但美军陆军第10山地师的任务是进军至布伦纳山口,却在离开亚平宁山脉时遇到了迄今为止最难以攻克的阻碍。德国士兵已炸毁主要通道,到了4月28日,第10山地师意识到如果不从北部通过陆路绕过加尔达湖,不可能到达布伦纳山口。那形状宛若枪尖一般,卧在山谷间的湖泊直指博尔扎诺和布伦纳,如果不能拿下加尔达湖,行军目标就将注定失败。

周六下午,运载人质的车队还在南下布伦纳山口时,第10山地师已经使用DUKW两栖装甲车和英国第178中型炮兵团的炮火攻占了加尔达湖。然而,军团还要两天才能到达湖的另一端,开始向第一个大型市镇特伦托进军。

行军进展已缓慢下来,只要名囚和盟军前线之间战火不停,他们的生命就时刻处于危机之中。

***

1945年4月28日,即盟军占领加尔达湖的同一天,对意大利人极富历史意义。这天,他们自封为“领袖”(duce)的前国家领导人死了,死得极其血腥残暴、屈辱不堪。贝尼托·墨索里尼和情人克拉雷塔·佩塔奇(Claretta Petacci)在意大利西北角、临近瑞士边境的科莫湖畔村舍中,被共产党游击队枪毙。两人原本希望通过安全路径到达西班牙,却在前一天试图穿过瑞士时被俘。两人的尸体被带向南部的米兰,在洛雷托广场(Piazzale Lo reto)的人行道上陈列示众,随后倒吊在一废旧的埃索加油站大梁上。摄像机将整个过程记载在胶片上,昭示世界。

同时,仍被德军占领的意大利已垂死挣扎,名囚即将面对决定他们生死的重大事件。德国与盟军指挥官共同结束意大利战役的密谋即将拉开序幕。

1945年3月起,意大利高级党卫军军官与党卫队副总指挥卡尔·沃尔夫就开始秘密与盟军谈判,提出安排德军统一投降事宜。这些秘密往来均由几位密使完成,在中立国瑞士和德国占领意大利边境的几个隐秘处进行。其中两个极为隐秘的行动中,沃尔夫自己也伪装成平民,穿过瑞士边境,直接在波恩与美国中情局局长艾伦·杜勒斯对话。

虽然此举有拯救自己和提高个人地位之私心,但是沃尔夫也冒了极大的个人风险。在杜勒斯的要求下,他不遗余力地在党卫队意大利总部阁楼上安插一位美国战略情报局(OSS)无线电报务员,以此与杜勒斯和盟军在意大利的最高指挥官陆军元帅哈罗德·亚历山大(Field Marshal Harold Alexander)时刻保持联络。被指派的无线电报务员是捷克人,只知其名为“瓦里”(Wally),是曾经的达豪囚犯。瓦里收到一件党卫队军服和许多支香烟,便开始工作。他支起天线,与位于卡塞塔(Caserta)的盟军总部建立联系。唯一能够证明这位沃尔夫党卫队总部工作人员存在的证据,就是房间外的“未经党卫队副总指挥许可,不得进入!”标志。

杜勒斯和沃尔夫讨论了政治囚犯事宜。杜勒斯询问还有多少位囚犯被囚禁在意大利,沃尔夫不知情,但猜测大约有“几千名”不同国籍的囚犯。杜勒斯问,如果德国战败或投降,战俘的命运如何。“他们有可能被处死。”沃尔夫答道。杜勒斯确定了美国战略情报局已经获悉的事实:希特勒和希姆莱已下达密令处死政治囚犯,而非让他们活着回到盟军手中。“你会遵令吗?”杜勒斯问道。

沃尔夫起身,在会议室外的露台上踱来踱去。一会儿,他转过身回答:“不会。”他以自己的名誉担保,不会遵守任何一个处死囚犯的命令。然而,这与发誓保护囚犯不同,因为处死名囚的命令不会下达到他这里,而是直接下达给党卫队上级突击队领袖埃德加·斯蒂勒。

几位高级德国官员和军事指挥官已经知道卡尔·沃尔夫接近盟军,尤其是杜勒斯。他们根据此举的有利程度来决定是否支持沃尔夫。

其中一人是意大利战区空军元帅阿尔贝特·凯塞林,1945年3月转移指挥西部前线前,他一直是德国驻意大利军队C集团军群(Army Group C)的总指挥官。顶替他的海因里希·冯·维廷霍夫上校、其副官汉斯·罗蒂格少将(General Hans Röttiger)、马克西米利安·冯·玻尔空军上将(General Maximilian Ritter von Pohl)和提洛尔–福拉尔贝格大区的弗兰茨·霍费尔长官都知情。同时,德国驻意大利大使欧托·哈恩(Otto Rahn)也知情。

这些高级军官中,玻尔上将、罗蒂格少将和大使哈恩一直支持沃尔夫尽快停战。其他对沃尔夫无过多好感的人很快意识到,他秘密进入敌营的举动已经开始令事态复杂起来。恩斯特·卡尔滕布鲁纳仍然坚决抵抗盟军到最后一刻,当他得知沃尔夫的阴谋时通知了希姆莱,并威胁报信给希特勒。希姆莱对沃尔夫的公然背叛惊愕不已,命令他不得再踏出意大利半步。希姆莱为强调事态的严重性,将沃尔夫全家关押起来。

沃尔夫仍然一直与盟军保持交流。美国战略情报局称这个计划为“日出行动”(Operation Sunrise),让他的处境愈发危险。

1945年3月的会议后,即日出行动开始时,这段变数满满的时期总是充斥着耽搁与犹豫。德国人无法细致地列出想从盟军手里获得什么,也害怕被判处叛国罪。美方与英方都很怀疑德国此举的意图,也意识到,这可能是纳粹离间盟军与苏联的诡计。然而盟军也相信了纳粹在阿尔卑斯要塞上做的虚假宣传,非常急切希望达成决议,防止对如此强大的要塞诉诸武力,避免损失过重。

空军元帅阿尔贝特·凯塞林的转移抢走了沃尔夫大部分盟友,而接替他的海因里希·冯·维廷霍夫上校是一位呆板守旧的贵族,缺乏违抗军令或独立采取行动的动力和性情。沃尔夫没有其他选择,只得拖着他参与谈判。

但沃尔夫越是拖延,他与杜勒斯和盟军的谈判筹码就越少。4月初,德国军事情况已经严重恶化,加之意大利墨索里尼的尸首示众,意大利对盟军的吸引力已经大大减少。第15集团军群攻势已获得进展,德国的C集团军群被迫放弃一个又一个阵地。

不论如何,沃尔夫还是取得了振奋人心的进展。曾撰写1944年报告并建立阿尔卑斯要塞的弗兰茨·霍费尔长官,对元首执行的无能感到失望,于是有意谈判解决。4月13日,沃尔夫突然被希姆莱毫无根据地传唤至柏林。他到时很快发现,上级已经知道他去瑞士的情况。卡尔滕布鲁纳极为愤怒,希姆莱却不以为然。他希望自己能够秘密地与西线盟军达成协议,所以不知是否应当处罚沃尔夫,还是利用其在波恩的关系。直到最后,希姆莱也不知该如何处理,让沃尔夫直接报告希特勒。

于是,随后4月17日和18日两天,元首地堡一直在开会。以希特勒现有心态来讲,这些会晤对沃尔夫本应是致命的。地位较低的人可能直接被判叛国罪执行枪决了,但希特勒却对沃尔夫的行为大加赞赏,称之为与美方保持“高级别”联系的创新举措。但当沃尔夫试图得到元首支持,继续保持交谈时,元首却给予警告。他坚信,西线盟军与苏联的联盟太过脆弱,已处于崩溃边缘。联盟一旦解体,盟军就彻底松散,德国便可以选择更有利的一方进行谈判。

4月19日,大多名囚还在达豪忍受煎熬,第一拨囚犯已经踏入赖兴瑙岛时,沃尔夫已经到了加尔达湖的总部,对希特勒极为失望,下定决心要与盟军谈出一份协议。

然而,杜勒斯联合参谋长委员会的顾问已经确信,沃尔夫的行为证明纳粹意图在西线盟军与苏联之间造成隔阂,这对沃尔夫和名囚的人身安全极为不利。显然,他们与希特勒的观点相同。而且,杜勒斯方面也对第15集团军的进军愈发自信。维廷霍夫上校率领的武力仍然面临着极大的阻力,但是战争势头已经偏向盟军一边。

日出行动的德国军官已经在加尔达湖东部山脉的雷科阿罗(Recoaro)总部会过面,同时美国军队也在波河遇到了阻力极大的德国抵抗势力。现在沃尔夫即将回到瑞士,但究竟他会向杜勒斯提出什么要求还尚未明确,因为每方都有着不同的需求。但最重要的是,无论沃尔夫决定向杜勒斯要求什么,动作都越快越好,讨价越狠越好。4月23日星期一,沃尔夫前往瑞士,他手下的维克多·冯·施维尼茨中尉(Lieutenant Colonel Victor von Schweinitz)和其副官党卫队突击队大队领袖尤金·温纳(SS-Sturmbannführer Eugen Wenner)也一同前往。

一路终究是徒劳,杜勒斯已接受军令,不可与德国人和谈。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没有其他的筹码可谈。当盟军进军穿过波河以后,德国第14步兵队受到了致命一击,第10军已被完全歼灭。虽然有的师仍在某些地方进行着激烈的顽抗,但面对盟军的重兵,C集团军群已经无法再实施抵抗。而且,游击队的攻击还常常尾随着德国军队,沃尔夫总部被迫从加尔达湖转移至博尔扎诺。沃尔夫已经没有选择,只能回到意大利,让施维尼茨和温纳来继续谈判。

4月27日星期五凌晨前,名囚还向布伦纳山口进发时,沃尔夫就已经到达博尔扎诺的新总部。第二天清晨,他在维廷霍夫的总部与维廷霍夫、罗蒂格、弗兰茨·霍费尔长官,欧托·哈恩大使和沃尔夫温文尔雅的党卫队联络员尤金·多曼(Eugen Dollman)会面。沃尔夫向他们说,现在除了无条件投降以外,已经没有其他现实可行的方法。霍费尔很害怕无条件投降,在一阵激烈的争吵后,冲出了房间。会议在日出时结束,几个人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同时,沃尔夫也等待着瑞士两个密使的消息。他也不会等太久了,当天中午,施维尼茨和温纳就已在法国安纳西(Annecy)附近的飞机场登上了空军元帅亚历山大的飞机,向意大利卡塞塔的盟军总部进发。施维尼茨拿到了维廷霍夫的书面投降授权。

***

如果名囚知情,那毋庸置疑,他们会庆祝事态的发展,除了一小群心如死灰、极为敏锐的犬儒主义者以外,大多数人对不远的未来还持十分乐观的态度。也许除了游击队队长大卫·费雷罗中校以外,谁都没有意识到意大利已经陷入了一片暴力肆虐、纷繁慌乱的局势中。

德国控制下的意大利已经正式提出投降。而战场前线却一片混乱,事态复杂,德国军队完全忽视了投降,意大利游击队挑起暴力攻势,不仅针对德方,还互相内斗。

这种情况下,139位名囚正走向纳粹的疯狂士兵。纳粹发誓,如果希特勒战败,就会让这些名囚变得像高速公路上乱闯的小鸡仔一般,死得非常难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我想要两颗西柚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 复写 樊登讲论语:学而 敏捷人才:选拔未来顶尖人才的9个步骤 从自己开始:变革者的思维导图 魏西里探案集 从思维开始重塑PPT能力 京都的正常体温:哲学家写的城市指南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