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哲学心理 >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第49页

书籍名:《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作者:佚名
推荐阅读:跳着踢踏舞去上班txt下载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笔趣阁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顶点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快眼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第49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显然梅里韦瑟并没有领悟这一点,自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大厦将倾”那天起,他的努力就只是徒劳。在他尝试东山再起,第二次“发财”时,历史再度重演。1999年,他创办了对冲基金JWM合伙公司(JWM Partners),开始的几年赚了不少钱。资金规模一度达到20亿美元,但随后在次贷危机中遭受了巨额损失,2008年遭到清算。2009年,梅里韦瑟又开办了JM咨询公司(JM Advisors Management),其投资业绩还未公开。
    ——卡萝尔·卢米斯
    对于许多读者而言,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轰然倒塌至今仍然是一个谜,虽然各大媒体连篇累牍、绞尽脑汁地解析过这件事。事实上,这件事的牵连面太广了,而且非常复杂,想厘清它的全貌几乎是不可能的。出于这个原因,《财富》杂志并没有将这篇文章定义为,告诉你所有你想知道的细节,或揭露那些从没人说过的内幕。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是笔者的多年老友,由于他在这件事上所起的作用,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出版商比我们更了解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故事了。巴菲特在整个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而且充满戏剧性,不无幽默感,在1998年9月的4天里更是达到了顶峰。不仅如此,他的演出可能远未结束。
    9月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事件的大致脉络是,整个故事中为数不多的较为清晰的元素。在这个月的大部分时间里,该公司都处于破产的边缘,不过最终它还是由14家银行和经纪公司共同注入36亿美元而挽救了回来。所有的债权人都担心这家背负着1000亿美元债务的基金倒闭,因为这将给他们的财务带来深重的打击。在这个过程中,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希望阻止“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发生,因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一旦遭到清算,很可能会给全球证券市场带来严重冲击。因此,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在这次营救行动中扮演了“教父”的角色,把所有债权人组织了起来,并督促他们就联手进行更深入的沟通。
    约翰·梅里韦瑟被推到了旋涡的中心,这位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前高管是这家对冲基金的创立者兼总裁。他的身边环绕着众多精英同僚,其中很多人拥有数学和金融学的博士学位。他们合力研发出一套基于计算机模型的交易战略,并坚信它“坚不可摧”。在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位于康涅狄格州格林尼治的总部,可以这么说,每平方英尺的智商点数比现存的任何其他机构都要高。同样,每平方英尺诺贝尔奖得主的数量估计可以堪称“举世无双”。这家公司拥有两位诺贝尔获奖者:迈伦·斯科尔斯(Myron Scholes)和罗伯特·默顿(Robert Merton)。1997年,他们俩刚兴冲冲地飞往瑞典,领取了象征全世界经济领域最高成就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当灾难降临到这个以智慧头脑著称的公司时,不禁让人们回想起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Allen Ginsberg)的名句。在“披头士”式风格的《嚎叫》(Howl)中,这位诗人写道:“我看到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在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最聪明的头脑被杠杆投资毁灭,这可算最古老、最臭名昭著的金融毒品了。如果不是在高风险的道路上“飙车”,这家公司很可能现如今依旧在投资领域独领风骚。然而,决策的错误让他们用桂冠换来了“末名奖”,其垮台和失败已成为业界的笑柄。
    面对上述的情况,人们不禁会产生很大的疑惑。巴菲特真的要捡这些“路边的断臂残肢吗?”然而,他确实尝试这样做了。9月23日的星期三,他开始了行动。他的行动打断了,由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组织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债权人(十几家银行和经纪公司)参与的持续数日的会议。在会议上,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号召大家为了自身利益考虑,拿出一部分资金阻止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破产。与会的机构都派出了最有权力的代表,即它们的首席执行官或者其他高层首脑,会议气氛非常激烈,充满了唇枪舌剑。不过,没有一个机构愿意掏出这笔钱,可它们又不敢眼睁睁地看着这家公司倒闭。
    债权人准备于周三上午再度商讨此事。这时,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威廉·麦克多诺(William McDonough)听说高盛集团(高盛集团本身也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债主)准备提出一个不同的融资方案。麦克多诺宣布暂时休会,了解了一下高盛集团的报价。该报价由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牵头,并准备接管公司。其条款是相当复杂的,而且越讨论越复杂,但本质上就是巴菲特领衔的团队准备投入40亿美元,接管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这40亿美元之中,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愿意出30亿,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出7亿,剩下的3亿来自高盛集团。
    随后,该报价被报告给梅里韦瑟,这成了公司正式走向末路的起点。对于这个提议,与业界盛传的说法不同的是,巴菲特认为,交易最终流产,就是因为梅里韦瑟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其他主要高管压根儿不想接受他提出的条款。因为按照巴菲特的要求,公司高层管理者将会被彻底扫地出门。梅里韦瑟和其他高层管理者告诉麦克多诺,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巴菲特的报价有着结构性的缺陷,因此不予采纳。
    麦克多诺只能无奈地接受了这个观点,重新召集债权人坐下来商谈,并告诉大家,他们又再次成了唯一的选择。其中一位首席执行官最近告诉《财富》杂志,麦克多诺向大家解释说其他方案都不可行,因为均存在“结构性问题”。极不情愿的债权人不得不再度商讨营救方案,找出拯救公司的方案。最终,每位债权人将分摊1亿~3.5亿美元的救济款。
    《财富》杂志追问这位首席执行官,假设麦克多诺说交易失败的原因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不喜欢那些条款,你会怎样做?“我想,”他回答说,“我很可能会对梅里韦瑟说,‘见你的鬼去吧!’”随后,他还补充说,如果那样的话,协商也许会转变成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梅里韦瑟很可能会反唇相讥,他宁愿破产也不会接受巴菲特的条款。然后,债权人将要面临的问题就是他们能否忍受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破产。在无休无止的讨论中,哪一方会先退缩呢?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它的债权人以及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如何将彼此捆绑在一起,成为拴在同一根绳上的蚂蚱?巴菲特又为什么心甘情愿地插手这个烂摊子?要想搞清楚这些问题,就必须先审视一下这家对冲基金的性质以及它的老板梅里韦瑟其人。现年51岁的梅里韦瑟曾是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副董事长,负责固定收益业务以及自营交易业务(也就是公司用自己的资金进行投资),他一直在所罗门公司待到1991年8月。梅里韦瑟曾为公司赚取了大笔利润,深受公司上下喜爱和尊崇。“让人们不禁联想到英属圭亚那,”所罗门兄弟公司一位前任高管最近说,“梅里韦瑟似乎拥有一种令人崇拜的力量。”
    导致梅里韦瑟离开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原因是,他的下属保罗·莫泽在美国国债的竞标中舞弊。眼看着“纸包不住火了”,莫泽向梅里韦瑟承认了自己的作弊行为;梅里韦瑟立即向他的老板约翰·古弗兰和托马斯·斯特劳斯汇报了这件事情。众所周知,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也应是被告知的对象,但是没有人这么做。当丑闻最终在8月份曝光之后,莫泽被解雇了,古弗兰和斯特劳斯也引咎辞职。巴菲特充当了白衣骑士的角色,作为所罗门兄弟公司的最大股东,他拯救了该公司。
    就在巴菲特执掌所罗门兄弟公司之初,他就对如何处理梅里韦瑟拿不定主意。很多董事合伙人都认为他难辞其咎,希望他离开。不过,巴菲特却有些犹豫,这样做对梅里韦瑟显然并不公平,因为他恪守了自己的职责,在第一时间将莫泽的错误汇报给了自己的上司。最终,梅里韦瑟自己决定辞职,他告诉巴菲特,这对公司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如何克服社交焦虑 跳出你的思维陷阱 预见未来:2049中国综合国力研究 书鱼知小:细节里的古代生活真相 天使之耳:交通警察之夜 梦回都灵 漫步华尔街 格雷厄姆经典投资策略 驾驭周期:自上而下的投资逻辑 市场真相:看不见的手与脱缰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