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哲学心理 >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第35页

书籍名:《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作者:佚名
推荐阅读:跳着踢踏舞去上班txt下载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笔趣阁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顶点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快眼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第35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巴菲特回忆说:“道奇告诉我,‘我希望你来帮我打理我的资金。’我说,‘我现在的合伙人只有家人而已。’他说,‘好吧,算上我一个。’所以我就和道奇、他的妻子、孩子甚至孙子结下了不解之缘。”道奇于是投资10万美元给巴菲特,到1983年道奇去世时,这笔钱已经变成了几千万美元之巨。
    道奇到底被巴菲特身上什么特质吸引,而这些特质恰恰被绝大多数人给忽视掉了呢?他的儿子诺顿·道奇说:“我父亲敏锐地发现,巴菲特在金融分析方面具有无人企及的杰出天赋。但事实还不止如此。”慧眼识英才的老道奇看出了这位具有独特天赋的人才,他不仅热爱投资事业,而且已经具备了获得成功的所有条件。
    道奇的家人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了朋友。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巴菲特周围已经聚集起了一小批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其中一位投资者甚至在没有见过巴菲特本人的情况下,就签了一张30万美元的支票给这位著名的投资“魔法师”,并给巴菲特留下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我也入伙。”难道他天性如此,容易轻信别人?当然不是,这位投资者不是别人,正是未来的亿万富翁拉里·蒂施(Larry Tisch)。“巴菲特享有崇高的声望。我之所以投资给他是因为他是价值的信徒,而且正直诚实。”蒂施说:“我可不像看起来那么随意,当时的30万美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特别对于我来说。”
    巴菲特总是时刻关注着证券投资,并随时做好出手的准备。他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理念来使投资“落地”:不是以受欢迎度,而是以价值为基础来购买证券。他的家乡不大,却有着他需要的一切:家人、朋友、好吃的汉堡(巴菲特无比钟爱的食物)以及很少的纷扰,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巴菲特拥有超乎寻常的天赋。与他合作多年的老朋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董事长查理·芒格曾这样评价巴菲特:“在哈佛大学法学院我的那个班上有1000个人,我认识所有最顶尖的学生,但没有人能与巴菲特媲美。他的大脑就像一架超级理性、充满逻辑的机器,只要他一发声,你就能听见智慧在运转。”
    巴菲特在组建自己的合伙公司时,有意识地将合伙人不必要的声音隔绝了。他说:“我告诉他们,我要成立一家合伙公司,管理投资组合,并将我自己的钱和你们的一道投进去。我向你们保证6%的回报率,剩下的我收取20%作为报酬。我不会告诉你们投资组合的构成,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我所期望的,就像在离开高尔夫球场的时候一样,只是递交上我的记分卡。我可不愿意看到大家都跟在我身后追踪我,看着我挥球杆。”他的合伙人都接受他的要求,因为他们知道巴菲特对投资事业的全神贯注。奥马哈投资银行家查尔斯·海德(Charles Heider)说:“我告诉家人,‘看,巴菲特一周7天都在思考帮我们赚钱的最佳方式。’”
    巴菲特挖掘信息的深度是一般投资者难以企及的。以1963年美国运通公司色拉油丑闻为例,美国运通公司的一家子公司为根本不存在的色拉油申请损失赔偿,涉及数千万美元的金额,而这一骗局被戳穿之后,美国运通公司的股票一落千丈。巴菲特和他的团队在走访、调研了零售商之后认为,作为公司核心业务的信用卡和旅行支票业务仍然有利可图。这让他充满信心地大笔购进被市场疯狂抛售的股票。终于在5年之后,为他赢得了5倍的回报。
    如同所有的工艺大师一样,巴菲特一直秉持着自己的原则。格兰托尔经纪公司(Gruntal&Co.)的马歇尔·温伯格(Marshall Weinberg)仍还记得他与巴菲特在曼哈顿共进晚餐的情景,他回忆道:“巴菲特点了一个很特别的火腿芝士三明治。很多天之后,我们又一起出去吃饭,他提议说,‘我们还是去那家吧。’我说,‘可我们不久刚去过了啊。’他说,‘没错。所以为什么要冒险去另一家你不了解的餐馆呢?我们都知道自己想吃什么。’而这也是巴菲特看待股票的方式。他只投资给胜算更大、不会令人失望的公司。”
    
    本文节选自巴菲特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的信。通常来说,巴菲特每年致股东的信中大约有80%的内容都是阐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自身的情况。余下的那20%,则是海阔天空的话题,颇具巴菲特风格。无论是哪部分的报告,稍做整理都会成为一篇绝佳的《财富》杂志的文章,这些年来,我们一共发表了6篇这样的摘要文章,本文是第一篇。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摘要的文章与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会有不同的标题。巴菲特掌舵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已经有1/4个世纪了,原文作为一个“毫无保留”的总结,题为《头25年里所犯的错误(浓缩版)》(Mistakes of the First 25 Years[A Condensed Version])。而我们在杂志中将它改成了将题目改为《我是怎么搞砸的》。
    本文内容的特殊之处在于,巴菲特这位德高望重的首席执行官坦白地承认了自己的过失,并将其作为致股东的信的内容,这点更是令人匪夷所思。然而,当你经营的公司在过去25年里股价上涨了超过400倍,即从每股18美元上涨到7450美元,估计也没什么值得忏悔的。即便如此,巴菲特却说,如果他在某些问题上表现得不那么迟钝,这个成绩会更光辉一些。
    本书出版时距离巴菲特从业50周年这个里程碑只差了3年时间,此刻他又打算再一次梳理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这方面的材料不胜枚举。”他前不久对我说。
    ——卡萝尔·卢米斯
    引用美国作家罗伯特·本奇利(Robert Benchley)的一句话:“狗能教会男孩忠诚、坚贞,还有就是在休息之前,先环顾周围三次。”这是经验不足时应该采取的方法。然而,在犯新错误之前,回想一下曾经所犯的错误,也是一个不错的点子。所以,我们在这里来快速回顾一下过去的25年。
    我的第一个错误就是买下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控制权。尽管我知道公司主营的纺织业务前途黯淡,我仍然因为难以抵御的低价诱惑而说服自己买下它。在我的职业生涯早期,购买这类股票还是相当有利可图的,然而经过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经营实践,1965年时我已开始意识到这个策略并不是很理想。
    如果你以足够低的价格购买了一只股票,通常这家公司的命运会有所起伏,然而,只要你能抓住合适的机会脱手就可以获得可观的收益。即使从长远来看,该公司业绩可能很糟糕也无所谓。我称这种投资理念为“烟屁股”法。在街上发现的烟头可能只剩下最后一口,无法让你过足瘾,但“足够的廉价”却使得这一口满满都是利润。
    然而,以这种方法购买企业并不是明智的行为,除非你是公司资产清理人。其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初始的“低廉”价格可能最终被证实并没有那么便宜。在一家四面楚歌的公司里,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接踵而来,这就像厨房里从来不会只有一只蟑螂。其次,你最初的价格优势很快会被企业的低利润所削弱。举个例子,如果你花800万美元买了一家市场价格或清算价格为1000万美元的公司,而且迅速能再卖出去,那么高回报是有可能实现的;但是,如果这家公司在10年之后才以1000万美元出售,而在此期间每年的利润和股息仅有购买成本的几个百分点,那么,这就是一个令人失望的投资了。时间是好公司的朋友,是平庸公司的敌人。
    虽然你可能认为这个道理很简单,但事实上,我是经过惨疼教训之后才领悟到得,而且为之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在购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之后不久,我通过后来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合并的多元化零售公司(Diversified Retailing Company),收购了一家巴尔的摩的百货公司霍克希尔德科恩百货公司(Hochschild Kohn&Co.)。我以大大低于账面净资产的价格将其收入囊中。这家公司的员工素质一流,而且这笔交易还附加了一些额外好处:未登记的房地产价值和数量可观的“后进先出”式的存货。我怎么能错过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呢?所以,三年之后,我很“幸运”地以最初的买入价出售了这家公司,结束了与霍克希尔德科恩百货公司的缘分,这让我想起了乡村音乐里那些丈夫所唱得歌词:“我的妻子和我的好朋友私奔了,可我仍然很想念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如何克服社交焦虑 跳出你的思维陷阱 预见未来:2049中国综合国力研究 书鱼知小:细节里的古代生活真相 天使之耳:交通警察之夜 梦回都灵 漫步华尔街 格雷厄姆经典投资策略 驾驭周期:自上而下的投资逻辑 市场真相:看不见的手与脱缰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