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哲学心理 >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第34页

书籍名:《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作者:佚名
推荐阅读:跳着踢踏舞去上班txt下载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笔趣阁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顶点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快眼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第34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正如我们在《巴菲特捐出财产》(Warren Buffett Gives It Away)一文中所描述的那样,在巴菲特第一任妻子苏珊于2004年去世之后,他改变了要将大部分财产捐献给巴菲特基金会的主意,而是一步一步地将资金捐献给了5家基金会,其中的一家就是巴菲特基金会。苏珊去世后,巴菲特以她的名字重新命名了基金会,即苏珊·汤普森·巴菲特基金会。其他4家分别是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以及巴菲特的3个子女各自经营的3家基金会,其中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是受赠最多的一方。
    
    沃伦·巴菲特,现年59岁,坐拥亿万资产的专业投资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借4亿美元现金去购买美国国债时,他回答说:“资金最紧张的时候就是投资的最佳时刻。”
    
    这样一个震撼的大标题,无疑会让读者难以抗拒。作为1989年系列文章的开篇,本文中收录了巴菲特和12位年轻投资者的智慧箴言。这12位年轻投资者,是本文作者布雷特·杜瓦尔·弗罗姆森甄选出来的,他认为他们是可与巴菲特相媲美的新晋投资天才。
    事实证明了弗罗姆森敏锐的眼光。在文章发表的20多年之后,12位中的9位依然叱咤在投资界,他们分别是:吉姆·查诺斯(Jim Chanos)、吉姆·克拉默(Jim Cramer)和凯伦·克拉默(Karen Cramer,当时二人是夫妻,现已离婚)、格伦·格林伯格(Glenn Greenberg)以及他当时的配偶约翰·夏皮罗(John Shapiro,两人2009年分手)、塞思·卡拉曼(Seth Klarman)、埃迪·兰珀特(Eddie Lampert)、理查德·佩里(Richard Perry)以及迈克尔·普赖斯(Michael Price)。其他几位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约翰·康斯特布尔(John Constable)在费城郊区经营着一家很成功的货币管理公司;兰迪·厄普代克(Randy Updyke),弗罗姆森当时对他倍加赞赏,并着力去写的一位“独行侠”,目前在太阳谷经营着一家投资合伙公司;还有一位是汤姆·斯威尼(Tom Sweeney),在文章发表时,他是富达基金的基金经理,目前他已经不再是职业投资人了。
    本书是关于巴菲特的,所以我们只摘取了关于他的部分,而没有过多提及这12位年轻的投资者。但您可以在http://fortune上找到全文,也可以通过谷歌搜索到,以便帮助您了解每位投资者的故事。
    在第二篇《现在,看看老巴菲特》一文的开头,弗罗姆森讲到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物理学教授霍默·道奇(Homer Dodge)驱车前往奥马哈,企图劝说巴菲特帮他管理资金。我们不得不提的一个插曲是,这位道奇教授的儿子诺顿·道奇(Norton Dodge),在2011年11月去世,享年84岁。《纽约时报》刊载了一篇长长的讣告,其篇幅足以让这位名不见经传的经济学教授受宠若惊。讣告中的一个段落提到诺顿·道奇乃是巴菲特早期的提携者霍默·道奇之子,进而阐述了诺顿是如何使用自己的大笔遗产的。他广泛搜罗了苏联不同政见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为了抗议苏联政府的压迫而秘密创作的。他生前将不少具有很高价值的收藏品捐献给了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他的妹妹爱丽丝·道奇(Alice Dodge)也是一位终生为教育做贡献的慈善家。
    基于这些故事,我想谈谈我的观点:尽管巴菲特本人从未对文化或者教育机构有过捐赠,但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其他股东一直从事这方面的活动,而且相当慷慨。有几个例子:布鲁克林理工学院(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Brooklyn,现已并入纽约大学)从教授、内布拉斯加人唐纳德·奥思默(Donald Othmer)和其妻子爱丽丝·奥思默(Donald Othmer)留给学校的7.5亿美元资产中获益不菲;堪萨斯城的新表演艺术中心有一个赫尔兹伯格厅,是由巴尼特·赫尔兹伯格(Barnett Helzberg)和雪莉·赫尔兹伯格(Shirley Helzberg)捐赠的,他们夫妇将珠宝零售公司出售给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奥马哈也有一座霍兰表演艺术中心(Holland Performing Arts Center),是以理查德·霍兰(Richard Holland)和玛丽·霍兰(Mary Holland)夫妇命名的;比尔·斯科特(Bill Scott)和鲁思·斯科特(Ruth Scott)是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医学院索雷尔保健科学教育中心(Sorrell Center for Health Science Education)最重要的捐赠者。不论是霍兰夫妇还是斯科特夫妇,都是从巴菲特合伙公司时期就开始追随他的投资者,当时比尔·斯科特是为巴菲特工作的证券经纪人。
    到2012年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市值已经达到2020亿美元,位列《财富》500强的第九位。作为该公司最大股东的巴菲特,其个人资产超过400亿美元,这其中还不包括已经捐赠出去的几十亿美元。巴菲特承诺要将所有资产全部奉献给社会。没有人会知道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还会有多少这样慷慨的投资者,但看起来,巴菲特的确引领着捐赠潮流。
    ——卡萝尔·卢米斯
    
    29 谁将成为新的巴菲特(节选)
    
    如果一个人可以每三四年就能帮助你把资产翻倍,而且永不停歇,难道你不渴望与这样的人合作吗?换句话说,难道你不希望投资给下一位“沃伦·巴菲特”吗?凡是能在早期就为自己的资产找到可靠管理者的投资者,总能顺利晋级富豪阶层。巴菲特就是业已被证明的最佳资金管理人。他的早期客户现在都已是身家千万的富豪。凭借持续、稳定、可靠的25%的复合年回报率,他成就了自己和客户。而在本文中,你将看到的年轻投资者也有着与巴菲特相似的投资天赋。假设他们每年可以达到20%的投资回报率,那么,今天投资1万美元给他们,到了2025年,您将会获得590万美元。事实上,多数人已经取得了这样的成绩。
    我们何以看出他们的天赋?当然是他们出色的业绩。不过,这还不够令人信服,尤其是对于初出茅庐、投资经验还不足10年的年轻投资经理人而言。因此更重要的是要看某种性格特质。巴菲特自己曾把“很高的道德标准”放在首位。他说:“投资经理人无论做什么,都要把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最后,他认为投资经理人应该将自己的资产与客户统一,以避免潜在的利益冲突。这种策略使投资经理人的大部分资产和客户的捆绑在一起。巴菲特说过,他只会投资给同时经营自己母亲资产的投资经理人。事实上,他就是这样的投资经理人。
    聪明的大脑是很重要的,但是达到某种水平之后,智商就不再是评判投资经理人好坏的关键指标了。巴菲特说:“你不需要一个研究火箭的科学家,投资不是智商160打败智商130的游戏。”投资者剥离个人情绪、理智做出决定的能力可比他脑容量的大小重要多了。“当别人都出于短期的贪婪或恐惧而做出决定时,理性至关重要,”巴菲特说,“这就是赚钱的时候。”
    
    30 现在,看看老巴菲特
    
    1956年的夏天异常闷热,一位来自佛蒙特州67岁的物理学教授把吉普车停在了奥马哈一条绿树成荫的街道上。霍默·道奇一个人驱车2414公里来到这座小城,只为寻找他认为会成为美国下一位最伟大投资家的人,他希望能够说服25岁的沃伦·巴菲特为他管理家庭储蓄资金。眼光独到的道奇一直是巴菲特的前老板、也就是“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客户,但格雷厄姆最近打算关闭他的投资公司。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如何克服社交焦虑 跳出你的思维陷阱 预见未来:2049中国综合国力研究 书鱼知小:细节里的古代生活真相 天使之耳:交通警察之夜 梦回都灵 漫步华尔街 格雷厄姆经典投资策略 驾驭周期:自上而下的投资逻辑 市场真相:看不见的手与脱缰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