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哲学心理 >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第26页

书籍名:《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作者:佚名
推荐阅读:跳着踢踏舞去上班txt下载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笔趣阁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顶点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快眼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第26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事实上,巴菲特是个相当强硬的人。他经常会提到多年前发生在运营部门的一个故事。当时,该部门决定启用“节约人力”的新数据处理设备,可会计部门的总编制反而从16.5上升到了22.5。当获悉这一数字时,巴菲特一改往日“放任式”的管理模式,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他当然明白不论公司好坏,各部门都需要一定数量的员工,他只是难以容忍那种毫无必要的花销以及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管理者。他说:“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从媒体报道中得知,某家公司正准备推行成本削减计划,我就会认为这家公司并不清楚成本的真实含义,这并不是一个可以进行百米冲刺的领域。没有人会一觉醒来后,才决定练习如何呼吸空气,真正优秀的管理者也不会一大早醒来,拍拍脑袋就说,‘今天我要削减开支。’。”
    有的管理者也会批评巴菲特的做法,当然是以非常温和的方式,他们总觉得巴菲特对于数字太过理智和苛刻。没人相信他会充当天使,投资种子期的企业。这些企业尽管未来充满了各种可能性,但眼前却看不到任何起色。巴菲特和芒格时刻保持着最高程度的理性,他们不愿多花一分冤枉钱,比如,花钱装修一间豪华气派的办公室。巴菲特说;“我们没有这种本事。当然,也可以说,我们对自己的能力边界有很清晰的认识。”
    尽管如此,在生意场上,他们从不畏首畏尾。巴菲特每年都会与时思糖果和《布法罗新闻报》的高管商谈一次定价问题,而且他总是表现得主动进取。他说,作为整个集团的首席执行官,他对定价的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很多管理者只负责一家企业。他脑中的方程式告诉他,如果定价有点儿过低,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如果定价过高,他就会觉得自己可能在毁灭人生中唯一的东西。没有人知道涨价会带来什么。对于下属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这就像是一场俄罗斯轮盘赌局,而对于整个集团的首席执行官来说,由于其生活中还有很多重要的工作,就不会感觉是在孤注一掷。因此,我认为,最好由经验丰富且与具体业务有一定距离的人,来针对某种情况处理定价问题。”
    巴菲特还不忘拓展自己定价的领域,他凭借丰富的经验为高风险保单制定保险费率,比如,产品责任保险。这是一种涉及七或八位数的保费、概率以及“浮动金”的游戏。这场游戏似乎是为巴菲特量身订制的,因为他最擅长在脑中计算数据,然后得出价格。他从来不用计算器,也没有电脑或是算盘。他说,他也从不认为在数学方面需要任何的辅助。尽管这一点很难被直接证实,但他确实是当今唯一一个还自己计算收入税的亿万富翁。
    事实上,在奥马哈的办公室里,他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着一种不紧不慢,处事不惊,而且没什么固定日程的舒适生活。算上他本人,总部也只有11个人。即使这样,巴菲特仍觉得公司的人手有些多了。在巴菲特的领导下,总部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办事效率。59岁的格拉迪丝·凯泽(Gladys Kaiser)已经为巴菲特工作了20年,深得其信赖,巴菲特希望与她能一直共事下去。“如果凯泽认为某个计划不可行,”巴菲特说,“我也不会贸然行事。”
    在办公室工作时,巴菲特或阅读、或打电话,几乎一刻都不停歇。从12月到次年3月期间,他主要忙于新年报的撰写。年报让巴菲特声名远播,这也是他人生中极其看重的一项工作,他也从中收获了很强的满足感。从巴菲特的身上,你看不到一丁点儿的忧郁,“我跟他说话时,”时思糖果的哈金斯说,“他总表现得精神饱满,态度非常积极向上。”然而,通常来说,他在办公室里更倾向于独处。与通过电话跟朋友或者管理者交流时的谈笑风生和和蔼可亲相比,巴菲特可能更喜欢静悄悄地一个人待着。芒格认为管理者与巴菲特同处在同一屋檐下,不是什么好事。“他太聪明,反应太快了。要想跟上他的节奏,和他一起工作的人总会感觉到一种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精神压力。想在总部生存,你得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戈德堡曾接受过这种考验,他直言不讳地说,实在不容易。“我曾有机会目睹过一个人是如何创造惊天业绩的。这一点有时会让人很沮丧,因为跟巴菲特共事过之后,你对自己的能力就没有太大把握了。”
    当巴菲特购进股票时,他常常会中断其他打电话的人,用三条专线与经纪公司直接沟通。不过,在最新的年报中,他总是说股市最近很难有什么作为。“在10月份的调整期,”他写道,“不少股票的价格跌到了极具吸引力的程度,但是我们还没买多少,市场就开始大幅反弹了,这一点股票对提升业绩几乎没什么意义。”年末,除了“永恒”持有的公司,以及阿吉斯公司(Allegis)市值7800万美元的股票之外,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持有的股票中没有一只的仓位超过了5000万美元。阿吉斯公司当时正计划重组,巴菲特因此打算利用这个机会短线套利。
    经常与巴菲特保持通话和见面的朋友中包括不少首席执行官,比如华盛顿邮报集团的凯瑟琳·格雷厄姆(Katharine Graham)和首府/美国广播公司的墨菲。格雷厄姆在很多年中一直仰仗巴菲特的咨询建议。正如她自己所说:“我现在正在巴菲特商学院攻读学位。”尽管巴菲特认为墨菲是美国最好的首席执行官,但墨菲还是会找他商讨对策。“我会跟他讨论生意中所有的重要问题,”墨菲说,“他从不懈怠,总是不遗余力地支持我。他脑袋里的信息难以穷尽,又能被他出色地筛选出来。你知道,我们算得上比较优秀的管理者了,但是他旗下的报纸却把我们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巴菲特说,他在商界打拼所积累的经验对自己的投资能力很有帮助,反之亦然。他说:“投资可以帮你开阔眼界,接触到很多与你没有直接关系的新事物。作为投资者,你必须去搞清楚事物背后的原因,例如,为什么零售企业只会越来越少。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投资者,就必须扭回头,从过去50年的投资经验中汲取养分,还要学习资本配置的知识。与其把水都装在一个桶里,你应该学会多找几只桶。”
    “另一方面,”他继续说,“能请你向一条鱼解释一下在陆地上生活的感觉吗?可能你用1000年的时间都很难讲清楚陆地上一天的生活。而经营一天企业的感受,也具有同样的价值。这会让你有种用自己的脚走路的感觉。”最终结论就是:“脚踏两只船”的感觉真是好极了!
    
    如果要将所罗门兄弟公司的故事拍部电影,那么巴菲特这个角色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他们确实应该考虑拍一部,而且电影可以叫《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尽管在2011年上映过一部同名电影,但两者的结局却天差地别。
    巴菲特在1997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报中评论了所罗门兄弟公司被旅行者集团(Travelers Group)收购(不久后,旅行者集团与花旗集团合并)一事,最后他还不忘加上一小段他特有的幽默调侃:“回顾过去,我认为自己这段与所罗门兄弟公司有关的经历,既妙趣横生又让我受益良多。尽管在1991—1992年的这段时间内,我对某位戏剧评论家的话深有感触。他说,‘如果能换一个位置,说不定我就会喜欢这部剧了,我那该死的位置正好正对着舞台。’”
    为了避免您在阅读本文和接下来的两篇关于所罗门兄弟公司的文章时忽视日期,我要提醒一下,两篇文章是时隔9年先后发表的。第一篇就是你即将读到的《巴菲特内幕》一文的补充报道《所罗门的智慧》(The Wisdom of Salomon)。这篇短小的文章描述了所罗门事件的开端部分:1987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出人意料地向该公司投资7亿美元。
    多年之前,特别是巴菲特在上文提到的1991—1992年,有两件突发事件震惊了商业界。第一,所罗门兄弟公司因违规竞标美国国债而遭到重罚,整个公司命悬一线;第二,巴菲特居然出手,他从天而降,拯救了危在旦夕的所罗门兄弟公司。这些事件被记录在《巴菲特在所罗门力挽狂澜》(Warren Buffett’s Wild Ride at Salomon)一文中,但是那篇文章,不知出于何种原因,直至多年之后才与读者见面,当时已事过境迁了。故事的开篇,就解释了为什么发表会延宕了如此之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如何克服社交焦虑 跳出你的思维陷阱 预见未来:2049中国综合国力研究 书鱼知小:细节里的古代生活真相 天使之耳:交通警察之夜 梦回都灵 漫步华尔街 格雷厄姆经典投资策略 驾驭周期:自上而下的投资逻辑 市场真相:看不见的手与脱缰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