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哲学心理 >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第22页

书籍名:《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作者:佚名
推荐阅读:跳着踢踏舞去上班txt下载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笔趣阁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顶点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快眼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第22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事实上,年报背后的故事或者说是关于巴菲特的故事比我们通常所知的更为复杂和精彩。我们所读到的关于巴菲特的文章一般是从单一维度来描述的,这使得人们为巴菲特打上了各式各样的标签:他是一位投资家、“奥马哈的魔法师”、一位选择股票的天才、凭借送报攒下的9800美元摇身一变为净资产达16亿美元的超级富豪、一个一直秉持长期投资观念的人。其优异的投资表现还被“有效市场假说”阵营归功于“幸运”。
    在他人眼中,1987年的巴菲特无疑是一个另类。在过去两年中,他一直声称找不到定价合理的股票作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投资方向,而在1987年10月19日,巴菲特“身负重甲”凯旋而归。此时,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投资组合中,除了“三只永恒持有的股票”之外,几乎没有普通股。这“三只永恒持有的股票”尽管也在大崩盘时期遭遇重创,但从整年来看,还是表现得相当优异: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股价增长了12%;华盛顿邮报集团增长了20%;首府/美国广播公司则增长了29%。
    对于投资家巴菲特来说,这样的业绩还算可以。不过,除了投资家的身份,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还扮演着不为外人所知的其他角色,比如企业家,在并购和管理企业这块,巴菲特也拥有卓越的才能。企业家巴菲特在自己的领域埋头苦干时,投资家巴菲特却在对投资市场进行各式各样的炮轰。1987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支出和收益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作为投资家的巴菲特,其已实现和未实现的回报共达2.49亿美元(税后);而作为企业家的巴菲特,通过经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已有的业务获得了2.15亿美元的税后利润,并使公司总的税后利润达到4.64亿美元。这比道琼斯公司、皮尔斯伯里公司(Pillsbury)以及康宁玻璃公司(Corning Glass Works)的净利润要高得多。
    1965年,巴菲特接手伯克希尔哈撒韦时它的股价在12美元左右。经过巴菲特多年的经营,该公司的股价在1987年冲上了4200美元的高点,随后便稳定在了3100美元左右。巴菲特,这位年近花甲却又机智、直截了当的掌舵人,拥有公司42%的股权;他55岁的妻子苏姗拥有3%的股权。1987年,公司总收入超过20亿美元,在《财富》500强企业中排名30位左右,但不同于其他公司的是,这家公司的结构相当独特。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核心业务是财产和意外伤害保险,由一系列并不知名的小公司负责经营,比如国民保险公司(National Indemnity)。这些保险企业为巴菲特提供了大量的浮存金,从而使他有充裕的资金进行投资。除了保险业之外,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还拥有一系列颇具规模的公司,巴菲特称它们为“七圣徒”。它们是:《水牛城新闻报》(Buffalo News);费切海默兄弟公司(fechheimer brothers),辛辛那提的一家制服生产与批发商;内布拉斯加家具城(Nebraska Furniture Mart),奥马哈一家全美种类最全的家具零售商;时思糖果公司,加利福尼亚州著名的糖果生产和零售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柯比公司(Kirby Company),一家真空吸尘器和家居清洁配件制造商;此外,还有一家生产工业压缩机和燃烧器等产品的制造商。后三家企业是1986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在收购克利夫兰市斯科特费策公司(Scott&Fetzer)时,顺带获得的子公司。
    看起来是不是相当庞杂。在1987年年报中,巴菲特对这些公司和它们的管理层赞赏有加。他说,如果将“七圣徒”看作一个整体,1987年它们的净资产约1.75亿美元,在扣除微不足道的200万美元利息支出后,税后利润高达1亿美元,也就是说净资本收益率达到了57%,这个成绩是相当出色的。正如巴菲特所说:“在任何地方,这么高的增长速度都是很少见的,更不用说一家几乎不用杠杆的多元化集团。”
    很多年以前,一位著名的商学院教授试图调和有效市场假说与巴菲特所取得的成功,他把巴菲特的成就称作“五西格玛事件”。简单来说就是,根据统计学原理,出现巴菲特这样的人物的概率接近零。就其并购和经营整个公司的表现来看,企业家巴菲特同样异于常人。不论是作为企业家,还是投资家,巴菲特都有着同样的敏锐度和原则性。在企业经营方面,他不在意形式和惯例,总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即他所谓的“简单、传统、无为”。
    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为例,它从不忘记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巴菲特有言:“如果我们驶上了纽约到芝加哥的主干道,就不会在阿尔图纳拐上乡间小道。我们也对规律和逻辑保持着敬畏之心,不过,对超过我们每个人的能力的事,我们是决不会干的。经营和投资对我来说没什么差别,没有必要为了不同寻常的结果去做不同寻常的事。”
    在描述投资家巴菲特和企业家巴菲特时,我自认为自己有别人没有的独特优势。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除了在杂志工作了30多年的经历之外,我和巴菲特的私交也超过了20年之久。我经常会帮助他编辑年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知道年报即将披露的内容的原因。同时,我也是巴菲特的忠实仰慕者。因此,在这篇出自巴菲特好友之手的文章里,有两点你必须注意:第一,本文是以内部人的角度讲述,巴菲特不为人知的内幕故事;第二,本文有的地方难免带着感情色彩。
    巴菲特能赋予他所有的事业一种巨大的精神光辉,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41岁的迈克尔·戈德堡(Michael Goldberg)经营着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保险业务,其办公室与巴菲特的办公室只有一墙之隔。他说,在布朗士科学高中(Bronx High School of Science)自己见过许多聪明人,但他们都投身于数学和物理领域去了。巴菲特则将过人的才智全部集中在了商业领域,这恰恰也是他热爱和了解的行业。戈德堡说:“巴菲特总是在检验着他所听到的东西。是不是合理的?是不是错了?整个世界的格局都在他的脑海里。那里似乎有台计算机,不停地对比着新鲜事物和他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并且还在不断地发问,这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我们”指的就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巴菲特自己也买了一些股票,但是几乎无暇顾及。他说:“我的‘自我意识’已经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命运裹挟在一起了。这点毫无疑问。”
    所有见到巴菲特本尊的人都很难看到任何“自我意识”的影子。实际上,巴菲特是脚踏实地的人,平凡、有趣、值得信赖,看上去略带点美国中西部风格,穿衣打扮一点儿也不入时,轻易就能隐身于人群之中,就像是私家侦探。他喜欢麦当劳和樱桃口味的可乐,不喜欢大型派对和闲聊。不过,如果环境适合他,他也很合群,有时还特别欢快。在1987年冬天的首府/美国广播公司的管理层会议中,他身穿救世军的制服,吹着喇叭,为该公司首席执行官托马斯·墨菲唱起了恩友歌小夜曲,还填上了自己写的歌词:“何其幸哉,吾友墨菲。”
    有时候,特别是在讨论理智的、有深度的话题时,巴菲特的表达往往铿锵有力,而且语速特别快,仿佛在试图追赶他脑海里飞速运转的点子。年轻时,他很怕在公众面前演说。为了锻炼自己,他强迫自己参加了卡内基的培训班,和“一群跟我一样可怜的人”一起完成了这个课程。现在,讲演对他来说已经易如反掌,他可以很轻松地把自己脑海中的思考和盘托出,而且不用讲稿就能妙语连珠、举一反三、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恐怕专业写手也望尘莫及。
    巴菲特的工作和思考总是很复杂,但这并未影响他对简单生活的追求。投资家和企业家,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在两种身份之间随意转换,关键就在于他看待“所有权”的方式是唯一的。作为一名投资家,巴菲特建议并坚持,通过股市购买部分企业的价格应该低于其内在价值,即低于理智的买家愿意买进该企业所有股票的价格。作为一名企业家,巴菲特最希望的是,能以不高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下整个生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如何克服社交焦虑 跳出你的思维陷阱 预见未来:2049中国综合国力研究 书鱼知小:细节里的古代生活真相 天使之耳:交通警察之夜 梦回都灵 漫步华尔街 格雷厄姆经典投资策略 驾驭周期:自上而下的投资逻辑 市场真相:看不见的手与脱缰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