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蒙曼说唐·长恨歌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蒙曼说唐·长恨歌

第十七章 牛刀小试(1)

书籍名:《蒙曼说唐·长恨歌》    作者:蒙曼
推荐阅读:蒙曼说唐·长恨歌txt下载 蒙曼说唐·长恨歌笔趣阁 蒙曼说唐·长恨歌顶点 蒙曼说唐·长恨歌快眼 蒙曼说唐·长恨歌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蒙曼说唐·长恨歌》第十七章 牛刀小试(1),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在唐玄宗的默许下,才高气盛的张说略施小计,成功地排挤掉了最大的政敌张嘉



贞,顺利地成为唐玄宗内阁的首席宰相。而自从唐玄宗在开元元年真正执掌社稷



以来,大唐王朝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尽管初步显现出盛唐气象,但是一些积存已



久的弊病也渐渐地显露出来。那么,此时出任首席宰相的张说,是否能够解决这



些问题呢?唐玄宗会放手让张说一展拳脚吗?



第十七章 牛刀小试



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人事斗争很没意思。不过,复杂的斗争也总有其理由。事实上,



张说跟张嘉贞斗也不完全是争权夺利,他也有自己的理想,他想要辅佐唐玄宗



干一番大事业!经过从地方到中央几年的历练,他发现,唐朝在军事、政治和文



化上都存在着一些大问题、大弊病,他想集中权力,在自己手上解决这些问题。



那么,他都发现什么问题了?



一、军事改革



张说发现,当时军事领域存在的最大问题有两个,第一是边防军太多了,第二是



中央的卫兵太少了。



先看边防军。当时唐朝驻守边疆的士兵有多少呢?60万。有人说这也不算多。但



是,判断兵多还是少,关键看够不够用。张说在边疆待了几年,他知道,以当时



的边疆形势,根本用不了60万兵。这些兵说是去驻守边疆,其实好多人都成了白



白给将军们干活的奴隶了。这不是人才浪费吗?怎么办呢?开元十年(722),张



说平定完河曲地区的胡人叛乱,回到长安之后不久,就把心中酝酿已久的建议提



出来了。他对玄宗说:现在边境形势比较稳定,不如减少20万的边防军,让他们



回家种田算了!玄宗一听眼睛都瞪大了,说:边防军总数是60万,减员20万,这



不就等于裁军三分之一吗?这规模太大了吧。何况,以前的将军们都在跟我说兵



力不够,整天要追加兵额,现在你怎么要裁军呢?张说回答说:我在边疆这几年



,太了解边疆的情况了。我们大唐最大的威胁来自突厥,可是自从开元四年默啜



可汗死后,突厥就衰落了,自顾不暇,哪还有精力跟我们打仗!再说,兵贵精,



不贵多。以前的将领之所以整天让陛下增兵,那无非是为他们自己考虑,一方面



侵吞国家配给士兵的物资,另一方面也是想要白白使唤这些士兵。哪里真是出于



巩固边防的需要!本来就用不了这么多兵,现在河曲的胡人问题也解决了,更用



不了这么多人。所以,不如趁此机会裁员,让这些士兵回家种田。要知道,农业



才是国家的根本呢!玄宗说:你讲得自然有道理,但是,一下子裁这么多人能行



吗?张说一听,慨然答道:陛下要是不放心,我张说愿意以全家100多口人作担保



,如果因为裁军造成边疆不稳,我们张家全家抵罪!玄宗见宰相如此有信心,也



就表态说:既然如此,那就按照你说的办吧!一下子,20万人解甲归田了。



张说这个建议意义大不大呢?太大了。要知道,20万人就是20万家庭的主要劳动



力,中国古代农业立国,农业是体力活,靠的就是青壮年劳力。这些人都走了,



家里头谁来种地啊?要是地都抛荒了,那还谈什么开元盛世啊!所以裁军是一项



大大的德政。可能有人会想,当时玄宗锐意进取,张说能当上宰相,不是跟他的



军功直接相关吗?那他为什么还要裁军呢?其实,这就是张说了不起的地方了。



他是一个能打仗的人,但是他决不想搞穷兵黩武。他知道,无论如何,国内发展



才是大唐帝国的重心所在。能够认识这一点,坚守这一点,就是好宰相,这也是



开元盛世的真正思想基础。



边防军解决了,再看中央的卫兵。中央的卫兵为什么太少了?因为都跑光了。这



是怎么回事呢?要知道,唐朝前期实行的是府兵制,府兵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兵农



合一。府兵本身都是均田的农民,平时在家种地,遇到战争就自己准备各种装备



随军出征。我们熟知的《木兰辞》不是讲得非常清楚吗?一旦木兰决定替父从军



,马上就得开始作各项准备了:她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为什么买这些呢?因为按照规定,府兵的装备是要自己准备的。



除了出征和镇守边疆之外,府兵还要轮流到朝廷担任卫士。这种制度最大的好处



就是国家不用养兵,财政负担小。但是,最大的坏处就是,府兵本身的负担太大



了。唐朝初年的时候,战争比较少,府兵还能负担得起,而且,唐初立了功赏赐



也多,好多人,像我们熟悉的英雄薛仁贵,还会自备行头,当志愿兵。但是,到



了唐高宗、武则天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战争越来越多,府兵们逐渐



意识到,到了战场很可能有去无回啊!就算在战争中侥幸活下来,自己已经没多



少时间种地了。地种不好,家里自然越来越穷,穷到一定程度,只好把地卖掉,



卖了地,拿什么去买军事装备呢?整个成了恶性循环,谁都不愿意当府兵了。但



是,政府手里有兵籍,就像《木兰辞》里说的:“兵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到时候就会召唤你,怎么办呢?只好逃跑。户口本上还是长安县某乡的农民,实



际上已经全家都跑光了。这种情况发展到唐玄宗执政的时候,已经非常严重了,



根本就抽调不到足够的人到长安城来宿卫了!



《木兰辞》



亦称《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



怎么办呢?其实,这件事张说已经琢磨很久了。他对唐玄宗讲,府兵制维持不下



去了,不如索性花钱雇人当兵。凡是身体条件合格的,不管是什么出身、经历,



只要他愿意到长安来当兵,我们就花钱雇他。如果能这样做的话,那当兵就不是



一份义务,而是成了一份职业了。既然当兵也能养家糊口,那肯定有人愿意从事



这个职业,就不愁没兵了。玄宗一听有道理,马上在长安周边几个州发出招兵的



通知,结果怎么样?青壮年踊跃报名,不到半个月,就招募了12万精兵。这12万



精兵是严格选拔出来的,所以论质量,可比原来的府兵高了不少。而且,他们既



不用种田,也不用再到边疆打仗,就专门承担守卫长安的工作,专业素质当然也



就提高了。唐朝的燃眉之急不就解决了嘛!



大家可能觉得,这张说太有才了!我们这么想,可是,古代人未必这么想。比如



《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就说,这场改革,大大地不好!为什么不好呢?他说:“兵



农之分,从此始矣!”兵农分开,怎么不好了?说白了就是财政负担重了,国家得养兵了。那么到底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我觉得,司马光固然是个



伟大的史学家,可是,他的观点也并不都对。就拿府兵改募兵这件事来说,张说



这个改革没什么不好。相反,它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



首先,社会越发展,专业分工就越细,这是一个基本趋势。比方说,我们常常觉



得古代人都是全才,像孔子,不仅懂哲学、伦理学,还懂音乐、数学,甚至还懂



武术!我们现在哪有这样的人呀,是不是我们不如古人呢?当然不是,应该说随



着社会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明晰,我们当了哲学家,就很难再当音乐家了。军



队也是一样,越向前发展,就越不可能兵农合一。兵农分开了,军队成了专职,



素质就能提高;同样,农民不用分心,只管好好种田,生产能力也提高,这不是



两全其美的事吗?



其次,原来兵农合一,国家的负担是轻,可是老百姓的负担重,而一个国家要想



繁荣,除了国家储备要上得去,更重要的是老百姓手里得有钱。当时,唐朝经过



一百年的发展,再加上玄宗的励精图治、勤俭节约,政府已经不差钱了,本来也



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让老百姓松一口气了!张说在这种情况下改革府兵制,实



行募兵制,就叫做实事求是,顺应历史潮流!



张说担任天兵军节度使期间,积累了丰富的治军经验,所以无论是处理边防军



过于臃肿的问题,还是改革都城兵防的问题,他都能够手到擒来,游刃有余。但让



他想不到的是,身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席宰相,有一个八品小官竟然不听



他的指挥。那么,究竟是谁会如此大胆?张说又会怎样对付这个“愣头青”呢?



二、行政改革



军事问题很重要,但是,毕竟还不是宰相的日常工作。宰相的日常工作是什么呢?



就是作决策,搞行政。可是,这时候,张说发现这里也有问题,而且非常严重。什么



问题呢?



第一个问题,宰相太辛苦了,忙不过来。为什么忙不过来呢?因为当时宰相都是



兼职的。唐朝前期,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开始的时候,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后来尚书省的长官慢慢退出,法定宰相就是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了。可是,中书令



和门下侍中并不是专职宰相,他们只是上午在一个叫“政事堂”的地方集中开会



,研究大政方针,下午还要回到各自的部门主持工作。本来,如果社会平稳发展



,需要决策的事情不多,也就罢了,可是,玄宗统治的时候正是国家大发展,社



会变革特别激烈的时期,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宰相专职尚且忙不过来,再让他



身兼数职,不是要把他累死嘛!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宰相就算夜以继日、累死累活研究出对策了,还往往执行不了。怎



么回事呢?因为在三省制的体制之下,宰相只有决策权,没有行政权。行政权在



尚书省的六部那里,宰相作为中书省和门下省的长官,指挥起来不顺手。举个例



子。过去府兵制的时代,兵部管兵籍,管地图,管武将的升降,每年按部就班地



工作。现在,府兵都逃跑了,宰相跟皇帝一商量,改募兵了,那么,让谁去管招



募呢?找兵部,兵部说不行啊,我的职责里不包括这件事啊!再说了,我自己的



日常工作都忙不过来,哪有精力管额外的事啊!他这么一说,宰相只有干着急。



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宰相不光指挥衙门不灵,指挥起人来也不灵。谁这么有派呀,连宰



相都不怕?当时,宰相最指挥不了的人叫宇文融。是一个著名的宠臣。宇文融为



什么得宠呢?因为他协助唐玄宗进行了清查逃户的工作,把财政难题给解决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要知道,唐朝初年实行均田制,给每个农民分田,同时进行



户籍登记,任何人不得随意流动。政府则按照户籍收税,征兵役、徭役。可是,



随着时间的流逝,土地买卖越来越频繁,再加上兵役、徭役等负担,好多人就把



土地卖了,或者干脆抛荒,自己跑到其他地方,或者开荒,或者买别人的地种,



反正脱离政府的控制,也不给政府缴纳赋税了,这些人当时叫做逃户。逃户若是



比较少的话,其实倒也无所谓,还能活跃经济,可是人太多国家就受不了了。当



时唐朝可是根据户籍登记按人丁收税的,纳税人都跑了,国家财政吃不消!怎么



办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魅力女人,一生如花 猫猫来了:小三敢死队 满朝欢 马可波罗行纪 王光美私人相册 王春瑜说明史 华与华方法:企业经营少走弯路、少犯错误的九大原理 华为组织激活:群体奋斗的智慧 好习惯的秘密 别说你懂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