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蒙曼说唐·长恨歌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蒙曼说唐·长恨歌

第十一章 姚崇新政(2)

书籍名:《蒙曼说唐·长恨歌》    作者:蒙曼
推荐阅读:蒙曼说唐·长恨歌txt下载 蒙曼说唐·长恨歌笔趣阁 蒙曼说唐·长恨歌顶点 蒙曼说唐·长恨歌快眼 蒙曼说唐·长恨歌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蒙曼说唐·长恨歌》第十一章 姚崇新政(2),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谁反对呢?第一个就是唐玄宗。玄宗是怎么反对的呢?他倒是没有直接反对,只



是问姚崇:这蝗虫铺天盖地,怎么杀得过来呢?姚崇回答说:就算杀不完,总比



坐视不管强吧。过去因为蝗虫成灾,亡国的事情都有啊。如今国家的粮食储备本



来就不多,如果再出现歉收、绝收的事,老百姓就会乱啊。玄宗听了,并没有反



驳姚崇,但是,还是一副期期艾艾、迟疑不决的样子。姚崇就问:陛下,您还有



什么顾虑就直说吧。玄宗说:蝗虫是天灾,是不是上天派来警示我的呀?我是天



子,灭蝗不会得罪上天吧。姚崇一听笑了,说:这样吧,以后凡是关于灭蝗的事



情,就请您不要以皇帝的名义出敕令,而是让我以大臣的名义出牒书吧。就算上



天怪罪下来,也是怪我,跟您没关系不就行了嘛!要知道,玄宗是一个非常务实



的政治家,清楚蝗灾可能带来的灾难,既然顾虑解除,也就同意了。



卢怀慎



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与姚崇同为玄宗朝宰相。卢怀慎自认为才能不如姚崇,因此,把处理事务的决定权,都推让给姚崇;自己不恋权、不专断。当时有人讥笑他为『伴食宰相』。但他善于选贤举能,为开元盛世作出了重要贡献。



可是,单解决皇帝的思想问题还不行,马上,姚崇的同事——门下侍中卢怀慎也



出来反对了。卢怀慎在唐朝历史上也是大名鼎鼎的贤相,人望特别好。这个人出



身于山东高门范阳卢氏,是地地道道的贵族之后,但是,他当官特别清廉,生活



也十分朴素。朴素到什么程度呢?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是关于住的。卢怀慎家房



子特别破旧,连最基本的遮风挡雨都做不到。每遇下雨的时候,就得在门口挂一



张破布帘挡雨。真是比蜗居还蜗居,哪像堂堂的宰相府啊。再举一个吃的例子。



有一次卢怀慎生病,两个同僚去看他。他留人家吃饭。一会儿,饭菜端上来了,



就是两盆煮豆子,一点荤腥都没有。这还是卢怀慎费尽心思打点出来招待客人的



东西。可想而知,平时就更节俭了。那有人就要怀疑了,唐朝的工资那么低吗?



一个宰相连自己都养不活?倒不是因为工资低,而是卢怀慎把工资的大部分都接



济亲戚朋友了。这样的人能不让人佩服吗?所以,道德影响力特别大。



卢怀慎这个人虽然人望高,但是,平时从来不反对姚崇。因为他属于尚德不尚才



一类的,办事能力不强。卢怀慎自知才能不及姚崇,所以轻易不敢拿主意。有一



次,因为姚崇的儿子死了,回家处理丧事,请了十多天假。所有的公文就都堆到



卢怀慎面前来了。卢怀慎看来看去,哪个也不敢批,没办法,只好找皇帝来了。



跟玄宗说:陛下,我办不成事,您把我撤职吧。玄宗一听就笑了,说:我任用姚



崇是办事的,任用你是因为你清廉端正,可以给天下官员树立榜样,本来就没指



望你办事。你放心回去吧,等姚崇回来处理。姚崇回来以后,不到一个时辰,全



部都批完了,卢怀慎佩服得五体投地。正因为如此,一般姚崇说什么,卢怀慎就



随声附和。所以当时号称“伴食宰相”,就是陪着姚崇吃饭的。但是现在,听说



姚崇要捕杀蝗虫,卢怀慎左思右想,还是觉得不妥。于是,他斗胆提出反对意见



了。卢怀慎为什么要反对呢?他反对的理由和皇帝不一样,他是从慈悲的角度来



立论的。他说,这蝗虫也是生灵,杀生就要伤和气,伤和气可是要招祸的!很明



显,这是受佛教影响的一个说法。因为佛教流行,所以这个说法在当时非常有代



表性。那么,面对卢怀慎的质疑,姚崇怎么回答呢?他说:蝗虫是生灵,难道人



不是生灵吗?你不忍心看着蝗虫死,难道你就忍心看着人饿死吗?你要是怕杀蝗



虫招来灾祸,那我姚崇一人做事一人当,绝不连累你卢怀慎!姚崇这么说,其实



是激将法。他这么一说,卢怀慎倒不好再反对了,要是再反对,岂不成了满脑子



私心杂念,不敢担当了嘛!卢怀慎虽然能力差点,但是在道德上一贯自律甚严,



他可不愿意被人小看。所以,也只好依从了。



好不容易上面的意见统一了,命令捕杀蝗虫的牒书也发出去了,谁知地方官又出



来反对了。反对呼声最大的就是刚才提到的汴州刺史倪若水。他可是个不错的地



方官,在当时以敢于进谏著称。举个例子,唐玄宗不是答应过姚崇要勤俭节约,



不接受正常赋税以外的献贡吗?可是,人的本性都是喜欢享受的,开元三年(71



5),玄宗又忍不住诱惑了,派宦官到江南征集珍贵鸟类,想要放在禁苑里玩。宦



官下江南,必然要经过汴州,到了?后也是要酒、要肉,要人当大爷一般地伺候



。倪若水是汴州刺史,看宦官这么放肆,马上就上谏了,说:如今正是农忙的时



候,陛下却让各地捕鸟来充实后花园。这些鸟从江南、岭南运往长安,不知浪费



了多少人力物力!每到一个地方,使者也要吃肉,鸟也要吃肉,让老百姓看了多



不好啊!大家会说陛下您贱人贵鸟啊!您什么时候能把凤凰当成凡鸟,把麒麟当



成凡兽,天下才真是有福气了!咱们刚才不是说,唐玄宗一上台就刻意求谏吗?



所以倪若水上谏,马上就成了为民请命的典型了,受到了玄宗的大力表彰。



现在,这个家伙因为姚崇下令要捕杀蝗虫,又摆出一副为民请命的姿态,公开拒



绝执行姚崇的命令!倪若水为什么反对呢?他说:蝗虫是天灾,不是人力所能解



决的。所谓天灾就是上天的警告,应该让皇帝修德才是。如果皇帝不从自己的角



度解决问题,而是一味捕杀蝗虫,那就是缘木求鱼!当年十六国时期,后汉皇帝



刘聪也捕过蝗虫,最后越捕越多,连国家都亡了!这是前车之鉴啊!所以我决不



执行这样的牒书!倪若水的话有理没理呢?我们今天肯定觉得没理,但是,放在



唐朝那个语境里,它就合理了。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劝谏皇帝的一种经典方式



,运用的是所谓“天人感应”理论。中国古代认为,所有天灾都是对人的警告。



所以一旦有天灾,最好的方法就是让皇帝反躬自省。所以倪若水这么说,在当时



也算是有理有据。



那姚崇怎么驳斥倪若水呢?他下了一道牒书给倪若水,说:你怎么敢拿刘聪来跟



陛下比呢?刘聪是伪主,所以德不胜妖,自然制服不了蝗虫;可如今是圣朝,妖



不胜德。凭皇帝的圣明,一定能消灭蝗虫!你难道对皇帝的正统性有怀疑吗?再



说了,你不是说蝗虫和道德有关系吗?那如果刺史道德高尚,蝗虫也就不会进入



你这个州了。现在汴州也有蝗虫,是不是意味着你这个刺史品德不好呢?倪若水



一听姚崇拿皇权和道德两顶大帽子压他,再也不敢乱说了,赶紧积极组织灭蝗。



仅汴州一个州,捕杀的蝗虫就有14万石。唐代的一石约等于现在的100斤,14万石



大约就是1400万斤,也算是相当尽力了。为了动员刺史,姚崇还把各州捕杀蝗虫



的情况作为对刺史赏罚的标准,谁勤谁懒,随时通报。这样一来,各州刺史都不



敢偷懒。所以,虽然开元三年到四年连续两年闹蝗灾,但是,粮食产量并没有显



著下降,老百姓也没有流离失所,经济形势算是稳定下来了。



在姚崇灭蝗的重重阻碍中,既有掌握着一票否决权的唐玄宗,又有姚崇的搭档卢



怀慎,还有抬出儒家“天人感应论”的地方要员倪若水,可以说从上到下,阻力



重重。那么姚崇为什么能冲破重重阻碍呢?这究竟展现了他怎样的做事风格呢?



我们怎么评价姚崇灭蝗这件事呢?我觉得,这是政治大智慧和小权谋的有机结合。



什么是大智慧呢?在反对意见占绝对多数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正确见解就是一



种大智慧。真理并不永远掌握在多数人手里。事实上,当时大多数人受佛教和传



统迷信思想的影响,对于人的能力相当不自信。面对天灾,他们根本不敢作为。



但是姚崇不一样,他有一种务实的精神,更有一种人定胜天的豪气。这种务实的



态度和奋斗进取的精神正是盛世到来的基本前提,也是一种大的政治智慧。



什么是小权谋呢?姚崇的小权谋体现在灵活的工作方式上,考虑到每个人的处境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玄宗、对卢怀慎、对倪若水,他各有说辞,也各有侧



重。对玄宗,是体贴;对卢怀慎,是激将;对倪若水,则是威胁了。见什么人说



什么话,这不是权谋嘛!可是,这些小权谋是建立在大智慧的基础之上的,是原



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这就是典型的姚崇风格!



一个政治家不管有多大的才干,如果没有机遇,也无从施展。姚崇虽然号称三朝



元老,但他人生最大的机遇还是遇到了唐玄宗。在唐玄宗的信任和支持下,姚崇



充分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华,为即将到来的大唐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姚崇也因



此获得了一个臣子所能享有的最高礼遇。那么,唐玄宗究竟给了姚崇哪些超常的



礼遇呢?唐玄宗和姚崇之间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君臣关系呢?



到开元四年(716),随着灭蝗斗争的胜利,唐朝的政治经济都全面步入正轨,整



个社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而这样的局面和姚崇的辅弼之功是分不开的。此



时,玄宗对姚崇言听计从,而姚崇对玄宗也是竭尽全力,君臣之间亲密无间,配



合默契。长安不是首都吗?房子也很贵。姚崇虽然当了这么多年的宰相,但是还



没有买房子,就住在罔极寺里。可能是寺院里花木葱茏,蚊子比较多,有一次,



姚崇得了疟疾,只好请假休息。玄宗见不到姚崇,急得不得了,不停地派使者去



探视,一天就派了几十个。当时,“伴食宰相”卢怀慎已经去世,姚崇的搭档已



经换成源乾曜了。姚崇既然休息,就只能是源?曜主政了。源乾曜每次到玄宗那



里去奏事,只要说得合了玄宗的心思,玄宗总是说:这一定是姚崇的主意吧?一



旦说的不合玄宗的心意,玄宗马上就会说:怎么不先和姚崇商量商量再来!可能



有人会觉得,玄宗也太武断了吧?还真不是武断。因为玄宗猜的基本都对。这说



明什么?说明君臣之间有默契了!



源乾曜



玄宗时宰相之一。为政宽松,无为而治。积极响应玄宗的京官外调地方任职的政策,主动将自己两个儿子外调地方为官。晚年为人懦弱,不敢与人争权。



后来,源乾曜觉得总跑到寺里向姚崇问计也太不方便了,干脆上奏皇帝,让姚崇



搬到四方馆一边养病一边办公算了,让他的家人也到这里来伺候他。四方馆是什



么地方呢?是唐朝接待少数民族使者的地方,所以可以住宿。玄宗一听,马上答



应了。催着姚崇搬家。姚崇说不好吧,四方馆里头有那么多档案,住进去不方便



啊。玄宗说:“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



耳,此何足辞!”什么意思呢?玄宗是说,设四方馆,本来就是为官员办公用的



;让你在那儿住,也是为了国家公务啊,有什么不行的呢。如果没有制度限制,



我恨不得让你住到宫里来,四方馆算得了什么!皇帝这样信任、倚重他,这是对



大臣最大的认可了。姚崇也感激涕零,恨不得为玄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那么,姚崇的愿望会实现吗?他和玄宗君臣这种蜜月关系会一直这样继续下去吗?



请看下章:姚崇罢相。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魅力女人,一生如花 猫猫来了:小三敢死队 满朝欢 马可波罗行纪 王光美私人相册 王春瑜说明史 华与华方法:企业经营少走弯路、少犯错误的九大原理 华为组织激活:群体奋斗的智慧 好习惯的秘密 别说你懂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