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逻辑哲学研究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哲学心理 > 逻辑哲学研究

附录五 “休谟+康德+笛卡尔”如何可能?(1)

书籍名:《逻辑哲学研究》    作者:陈波
推荐阅读:逻辑哲学研究txt下载 逻辑哲学研究笔趣阁 逻辑哲学研究顶点 逻辑哲学研究快眼 逻辑哲学研究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逻辑哲学研究》附录五 “休谟+康德+笛卡尔”如何可能?(1),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读《贝叶斯方法与科学合理性——对休谟问题的思考》

一、引言


陈晓平是一位认真的学者,也是一位实力派学者。他先前出版过《归纳逻辑和归纳悖论》一书(1994),我读过其主要部分。该书写得很详实,很清晰,也很有深度,是我获取有关归纳逻辑知识以及探讨相关问题的重要参考书。最近,我读了他的新著《贝叶斯方法与科学合理性——对休谟问题的思考》(2010,以下简称“陈著”),该书延续了前书的主题和学术风格,是一本很有分量的专著,我认为有如下突出优点:

1.该书有很详实的学术内容。第一,该书概述了休谟对因果关系和归纳推理的质疑,认为这种质疑不仅威胁到归纳推理的合理性,而且更一般地威胁到经验科学的合理性;第二,该书考察了先前对休谟问题的一些非概率式的解答,例如罗素、金岳霖、波普等人的方案;第三,该书以贝叶斯方法作为研究纲领,不仅介绍和讨论了贝叶斯归纳逻辑,而且对休谟问题和若干归纳悖论给出了贝叶斯式的解决方案;第四,该书认为,贝叶斯方法对归纳合理性和科学合理性的辩护是一种局部辩护,且必须以某些先验假设作为基础,由此引出对康德先验哲学的考察,以及陈晓平自己对康德哲学的改造;第五,作者运用贝叶斯方法和他自己的哲学观点,对分析与综合、还原与突现、反事实条件句与科学定律、迪昂—蒯因问题等有关科学合理性的重大疑难,给出了自己的分析和回答。

2.该书很有技术含量。传统哲学的主要方法是思辨:哲学家们坐在书桌前的扶手椅里,让思维的翅膀自由驰骋,提出深奥的哲学问题,构造新奇的哲学论证,找出重要的解决方案。当代哲学家仍然主要使用思辨方法,但此外也大量运用了各种技术性知识和手段,包括数学、语言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的专门知识,特别是逻辑学的专门知识,例如一阶逻辑、高阶逻辑、模态逻辑、认知逻辑、可能世界语义学、反事实条件句逻辑、概率论等。他们的著作常常有两个目标:对某些重要问题的哲学解答,以及一些具体的技术性成果。例如,当代有人试图建构形式的认识论和形式的真理论。陈著是用典型的当代学术风格写作的,这样的书不是写给普罗大众看的,而是写给学术共同体的专家看的,其目的在于推进对于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3.该书是作者长期研究的结果。陈晓平在归纳逻辑领域内浸淫多年,始终不渝地对休谟问题做探讨,不断追踪新的研究状况及其进展,然后调整、改进、深化自己的思考,逐步发展出比较独到的看法、观点,甚至是某种哲学体系。该书写得相当扎实和清楚,很有学术分量。这样一种治学方式是我本人所赞赏的,也是我力图贯穿于自己的学术研究中的。我曾经写道:“人生苦短,每个人都能力有限,也许我们不能成就很多事情,但至少应该把一件或两件事情做好,并尽最大可能把它做得尽善尽美。若如此,此生也算不虚度?人生也算不枉然?”(2)

顺便说一下,我很赞同陈晓平就康德哲学中transzendental、transzendent、apriori三个词的翻译所发表的意见:它们的英译分别是transcendental、transcendent、a priori,比较流行的中译分别是“先验的”、“超验的”和“先天的”。他认为,“a priori”就其本义来说就是先于经验的意思,译为“先天”不妥,而应该译为“先验”,相应地有“先验综合命题”、“先验范畴”等译法。至于“transcendental”,在康德哲学中主要用于整个哲学系统和方法论,他建议译为“先验论的”;“transcendent”不仅先于经验,而且超越经验,因而为人的认识所不及,可以保持“超验的”传统译法。(3)至少对从“a priori”到“先验的”的译法,我本人深表赞同,也是我所坚持的主张。可参看《剑桥哲学辞典》对“a priori”的解释:

先验的(a priori),先于或独立于经验;与后验的(a posteriori)(empirical[经验的])相对。这两个词首先用于标示(1)两种认知证成方式之间的区别,再加上(2)命题的类型,(3)知识的类型和(4)论证的类型之间的派生性区别。它们也用来标示(5)可以获得概念或观念的两种途径之间的区别。(4)

在说了如此多真实的好话做铺垫之后,我下面将转入本文正题,那就是与陈晓平就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商榷。我发现,陈著是一本“雄心勃勃”的书,它不只是在贝叶斯方法的框架内探讨归纳逻辑、归纳悖论和休谟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而且要由此发展、建构出一套新的哲学。陈晓平认为,即使在贝叶斯框架内寻求有关休谟问题的解决方案,寻求对归纳和经验科学的合理性做辩护,那也只是一种局部的而非整全的辩护,并且必须以某些先验假设作为基础或前提,他由此引出对康德哲学的评论。他认为,康德哲学本身面临很多问题和困境,他试图引用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作为补救。也就是说,他试图以康德来补救休谟,又用笛卡尔来补救康德,用“休谟+康德+笛卡尔”的方式去回答和解决休谟问题和科学合理性问题,由此建构出他自己的一套形而上学体系。本文所要探讨的主题是:“休谟+康德+笛卡尔”如何可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 中国古代文人集团与文学风貌 现代西方伦理学史 中国的儒学统治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 楚辞与原始宗教 人活动的效率 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 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