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了凡四训》注解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了凡四训》注解

第九节 成人之美

书籍名:《《了凡四训》注解》    作者:曾琦云
推荐阅读:《了凡四训》注解txt下载 《了凡四训》注解笔趣阁 《了凡四训》注解顶点 《了凡四训》注解快眼 《了凡四训》注解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了凡四训》注解》第九节 成人之美,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一、成人之美

【原文】


何谓成人之美?玉之在石,抵掷则瓦砾,追琢则圭璋。故凡见人行一善事,或其人志可取而资可进,皆须诱掖而成就之。或为之奖借,或为之维持,或为白其诬而分其谤,务使之成立而后已。

大抵人各恶其非类,乡人之善者少,不善者多,善人在俗亦难自立。且豪杰铮铮,不甚修形迹,多易指摘。故善事常易败,而善人常得谤。惟仁人长者,匡直而辅翼之,其功德最宏。



【译文】


什么叫成人之美?玉在原石中时,丢在路边就是一块石头,雕琢后就成了贵重的玉器。所以,只要看见别人在做一件好事,或者这个人有很好的发心,有发展的潜质,都应该引导和扶持他完成。要么鼓励赞许他,要么保护扶持他,要么为他陈清冤屈,分担他受到的诽谤,要一直帮到事情做成。

大多数人都讨厌志趣不同的人,大众之中善人少,不善的人多,善人在世俗世界中很难靠自己立足。况且,大德大才之人,不太注重外在形式,很容易招来指责。因此,善事常常容易失败,善人常常受人诽谤。惟愿大德之人辅导、辅助他们,功德最大。



【注释】


[1]成人之美 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帮助别人实现愿望。

[2]抵掷 投掷、丢弃。

[3]追(duī)琢 雕琢,雕刻。追:通“雕”。

[4]圭(guī)璋(zhāng) 两种贵重的玉制礼器。

[5]诱掖(yè) 引导、扶助。

[6]奖借 嘉勉推许。

[7]非类 志向不合﹑志趣不同的人。

[8]铮铮 形容人品卓越出众。

[9]匡直而辅翼之 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匡:正。督促他们,纠正他们使正直,辅助他们。

[10]惟 表示希望、祈使。



二、劝人为善

【原文】


何谓劝人为善?生为人类,孰无良心?世路役役,最易没溺。凡与人相处,当方便提撕,开其迷惑。譬犹长夜大梦,而令之一觉;譬犹久陷烦恼,而拔之清凉,为惠最溥。

韩愈云:“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较之与人为善,虽有形迹,然对证发药,时有奇效,不可废也。

失言失人,当反吾智。



【译文】


什么叫劝人为善?生为人类,谁没有良心呢?人为名利辛苦奔忙,又最容易沉沦。凡是与人往来相处,要提醒他,开解迷惑。正如漫漫长夜里一场大梦,一下子让他醒了过来;又如烦恼痛苦很久,一下子让他清净无忧,这样的帮助是很大的。

韩愈曾说:“言语劝人,作用只在一时;用书劝人,可以利益百世。”相对于“与人为善”,虽有外在的形式,但对症施药,常有不可思议的效果,不可不做。

至于不可说的说了,或者可说的不说,要反思我们的智慧不足。



【注释】


[1]世路役役 名利之途让人终生劳碌不息。

[2]提撕(xī) 警惕、提醒。《菜根谭》:“士君子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矣。”

[3]清凉 清净,不烦扰。

[4]溥 广大。

[5]失言失人 出自《论语》:“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三、救人危急

【原文】


何谓救人危急?患难颠沛,人所时有。偶一遇之,当如痌瘝之在身,速为解救,或以一言伸其屈抑,或以多方济其颠连。

崔子曰:“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盖仁人之言哉。



【译文】


什么叫救人危急?忧患灾难、贫困挫折,每个人常常会遇到。一旦遇到急难之人,对他的痛苦要能感同身受,赶紧解救。要么说句话帮他申辩冤屈,要么多方协调解决他的困难。

崔子说:“好处不在于要多大,在别人危急的时候,赶紧去帮助他就可以了。”仁者之言啊!



【注释】


(1)痌(tōng)瘝(guān) 病痛,疾苦。

[2]颠连 非常困苦。

[3]崔子 人物不详,据考可能是明朝著名学者崔铣(xiǎn)(1478—1541年),字子钟,号后渠,世称后渠先生,安阳市人。曾任翰林院编修、翰林院史馆、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卒谥“文敏”,著有《洹词》和《彰德府志》。崔铣“六然训”流传最广: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有事斩然,无事澄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4]《心相篇》:“济急拯危,亦有时乎贫乏,福自天来;解纷排难,恐亦涉乎囹圄,名扬海内。”《格言联璧》:“惠不在大,在乎当厄。”



四、兴建大利

【原文】


何谓兴建大利?小而一乡之内,大而一邑之中,凡有利益,最宜兴建。或开渠导水,或筑堤防患,或修桥梁以便行旅,或施茶饭以济饥渴。随缘劝导,协力兴修,勿避嫌疑,勿辞劳怨。



【译文】


什么叫兴建大利?小到一个乡,大到一个县,凡是公益事业,最应该大力建设。或是开挖沟渠灌溉农田,或是建筑堤岸预防水灾,或是修造桥梁便利交通,或是施送茶饭救济饥渴的人。随顺机缘鼓励引导大家,同心协力共成大事,不要怕别人的猜疑,要能任劳任怨。



【注释】


[1]行旅 往来的旅客。

[2]勿避嫌疑,勿辞劳怨 出自《心相篇》:“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梁栋之材;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能够不辞劳苦、不避讥嫌的人,可以担当大任。不愿意承担责任,太在乎别人评价的人,怎么能被信任交托?



五、舍财作福

【原文】


何谓舍财作福?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所谓布施者,只是“舍”之一字耳。达者内舍六根,外舍六尘,一切所有,无不舍者。苟非能然,先从财上布施。

世人以衣食为命,故财为最重。吾从而舍之,内以破吾之悭,外以济人之急。始而勉强,终则泰然,最可以荡涤私情,祛除执吝。



【译文】


什么叫舍财作福呢?佛家八万四千法门,以布施为先行。所谓布施,只是“舍”这一个字而已。修行成就的人,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接触外境而不起妄念,不因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而动心。身内身外所有一切都能舍,没有一样放不下。如果做不到这样,先从钱财上布施。

世间人都以衣食作为生存需要,所以将财物看得最重要。我们布施财物,对自己而言,可以破除内心的悭吝贪婪;对他人而言,可以救济他的急难。刚开始需要勉强刻意,慢慢就自然轻松了。这个方法最容易消除自私的习气,去除对钱财的贪执吝惜。



【注释】


[1]释门万行 佛门中一切的行法。“万”代表一切,极多之意。

[2]六根 即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

[3]六尘 六根接触的对象,即色、声、香、味、触、法,因能染污净心,带来烦恼,故称“六尘”。

[4]悭(qiān) 吝惜之心。《道德经》:“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5]执吝 执着之心与器小之感。孔子:“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12幅名画里的波旁王朝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 学姐的秘密 痛才是成长 价值发现:一个价值投资者的投资札记 故事力法则:迅速收服人心的影响力秘诀 皮笑肉也笑:典婆婆漫画歇后语 教育的常识:尹建莉父母学堂2021年教育日历 冯友兰哲思录 走出舒适区:如何突破自我设限,获得持久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