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了凡四训》注解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了凡四训》注解

第八节 与人为善

书籍名:《《了凡四训》注解》    作者:曾琦云
推荐阅读:《了凡四训》注解txt下载 《了凡四训》注解笔趣阁 《了凡四训》注解顶点 《了凡四训》注解快眼 《了凡四训》注解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了凡四训》注解》第八节 与人为善,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一、约言十善

【原文】


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



【译文】


有机会利益大众,很多事情可以做,简略说下要点,大致有十件事: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



【注释】


[1]随缘 顺应机缘。

[2]纲 事物的关键部分。



二、与人为善

【原文】


何谓与人为善?昔舜在雷泽,见渔者皆取深潭厚泽,而老弱则渔于急流浅滩之中,恻然哀之,往而渔焉。见争者,皆匿其过而不谈;见有让者,则揄扬而取法之。期年,皆以深潭厚泽相让矣!

夫以舜之明哲,岂不能出一言教众人哉?乃不以言教而以身转之,此良工苦心也。

吾辈处末世,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

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覆之,一则令其可改,一则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见人有微长可取、小善可录,翻然舍己而从之,且为艳称而广述之。

凡日用间,发一言,行一事,全不为自己起念,全是为物立则,此大人天下为公之度也。



【译文】


什么叫做与人为善?从前舜在山东雷泽,看见渔夫都争鱼多的深水区,年老体弱的渔夫只能在鱼少的急流浅滩捕捞。舜看见这种情形,同情哀怜他们,于是也前去捕鱼。看见那些争抢的人,避而不谈他们的过错;看见有礼让老弱的人,就赞扬他们,向他们学习。一年后,大家都能相互礼让了!

以舜这样睿智的人,难道说不出一句教育人的话吗?他不以言语教育人,而是通过身体力行来转化风气,这是舜的良苦用心。

我们生在末法时期,不要用自己的长处打压别人,不要拿自己的善行批评别人,不要借自己有多方面的能力而障碍别人。收敛自己的聪明才干,不露锋芒。

看见别人的过失要宽容原谅,不要宣扬,一方面使他有改过的机会,另一方面让他有所顾忌而不敢放纵。看到别人哪怕一点细微长处值得肯定,一点点善心善行值得记下来,都要立刻放下成见向他学习,而且赞叹他,宣扬他的善行。

日常生活中,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都不为自己着想,完全是为社会大众做个好榜样,这是大德者以天下为一家的气度。



【注释】


[1]与人为善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与,赞许,帮助。《论语·述而》:“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弟子规》:“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佛门普贤十德之一:随喜功德。

[2]雷泽 古泽名,本名雷夏泽,在河南省范县东南接山东省菏泽市界,传说华胥履迹雷泽生伏羲,舜渔于雷泽。

[3]恻然 悲伤的样子。

[4]匿 隐藏。

[5]揄(yú)扬 赞扬。

[6]期(jī)年 一年。

[7]深潭厚泽 潭:深水池,亦指河流中的深水区。泽:水积聚的地方。

[8]明哲 睿智的人。

[9]身转 以行为感化。

[9]末世 末法时期,释迦牟尼佛入灭两千年后,过此一万年间,佛法衰落将灭,有教法却无人修行。

[10]形人 与人比较。形:比较、对照。《格言联璧》:“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天。”《心相篇》:“好矜己善,弗再望乎功名;乐摘人非,最足伤乎性命。”

[11]若无若虚 原句“深藏若虚”,原指精于卖货的商人隐藏宝货,不轻易让人看见。后比喻有真才实学的人不露锋芒。出自《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虚:无。《菜根谭》:“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心相篇》:“若论妇人,先须静默;从来淑女,不贵才能。”

[12]翻然 也作“幡然”,形容改变得很快而彻底。

[13]舍己而从之 出自《尚书·大禹谟》:“稽于众,舍己从人。”《孟子·公孙丑上》:“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放弃自己的意见,随顺他人。

[14]艳称 羡慕并赞美。

[15]为物立则 物:指他人、同类和社会大众。则:模范、榜样。为他人做个好榜样。

[16]天下为公 君位传贤不传子,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共享的,后来此语成为政治理想。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三、爱敬存心

【原文】


何谓爱敬存心?君子与小人,就形迹观,常易相混,惟一点存心处,则善恶悬绝,判然如黑白之相反。故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所存之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盖人有亲疏贵贱,有智愚贤不肖,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孰非当敬爱者?

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即是通圣贤之志。何者?圣贤之志,本欲斯世斯人各得其所,吾合爱合敬而安一世之人,即是为圣贤而安之也。



【译文】


什么叫爱敬存心呢?君子与小人,从容貌举止来看很容易混淆,只有存心这一点,善恶差别之悬殊,就像黑白截然相反,所以孟子说:“君子与常人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存心。”

君子的存心,只是爱人敬人的心。人或亲近或疏远,或尊贵或卑微,或智慧或愚痴,或有德或无德,形形色色各不一样,但都与我同是一家,与我同是一体,哪个人不该爱,哪个不该敬呢?

爱敬众人,就是爱敬圣贤;能够通达完成大众的心愿,就是通达完成圣贤的心愿。为什么?圣贤的心愿,本来就是希望世人各得所需,我们爱每个人,敬每个人,使世人身心安定,这正是代圣贤行安世之道。



【注释】


[1]形迹 仪容仪表、言行举止。

[2]悬绝 相差很大。

[3]判然 形容差别特别分明。

[4]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出自《孟子·离娄下》:“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君子之所以是君子,受人爱敬,是因为他有一颗爱敬之心。《心相篇》:“重富欺贫,焉可托妻寄子;敬老慈幼,必然裕后光前。”

[5]皆吾同胞,皆吾一体 孙思邈《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生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尊卑,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具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恶,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12幅名画里的波旁王朝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 学姐的秘密 痛才是成长 价值发现:一个价值投资者的投资札记 故事力法则:迅速收服人心的影响力秘诀 皮笑肉也笑:典婆婆漫画歇后语 教育的常识:尹建莉父母学堂2021年教育日历 冯友兰哲思录 走出舒适区:如何突破自我设限,获得持久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