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了凡四训》注解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了凡四训》注解

第一章 立命之学

书籍名:《《了凡四训》注解》    作者:曾琦云
推荐阅读:《了凡四训》注解txt下载 《了凡四训》注解笔趣阁 《了凡四训》注解顶点 《了凡四训》注解快眼 《了凡四训》注解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了凡四训》注解》第一章 立命之学,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第一节 听天由命

一、顺母学医

【原文】


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学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



【译文】


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要我放弃学业改学医。她说,学医可以保养身体,可以济世救人,并且学一门技艺而出人头地,这是你父亲一直以来的心愿。



【注释】


[1]父 袁了凡的父亲袁仁(1479—1546年),字良贵,号参坡,浙西名儒,儒学造诣高,藏书两万余卷,以贤能闻名,主持地方祭典。他还是王阳明先生的道友,唐伯虎的知己。55岁时生了凡,68岁善终,对了凡早期影响大。

袁了凡祖父袁祥(1448—1504年),字文瑞,号怡杏。“了凡之先,赘嘉善殳(shū)氏”,六岁被魏塘镇医家殳氏收养,成年后完婚,生一女。心不在医,喜读书会友,热衷家学。入赘到钱鄂家为婿,承殳家祖业,终成名医。袁祥妻殁,茕茕一身,后娶平湖巨室朱氏女,资送甚厚,善料理,大起,建袁家庄园。

袁了凡曾祖父袁灏(hào)(1414—1494年),字菊泉,陶庄一名里长,寿81岁。编写《袁氏家训》,提倡救世助人、积德行善、谦虚修德等。

袁了凡之高祖父袁顺,字杞山,世居陶庄,土地40多顷,元末颇富饶。豪侠好义,勇于为善。反朱棣篡位,命多舛。

[2]举业 科举时代学子应试之学科。

[3]养生 保养身体。

[4]夙心 志向,长久的期望。



二、偶遇孔公

【原文】


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

余敬礼之,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

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

曰:“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



【译文】


后来我在慈云寺,遇到了一位老人,相貌非凡,两颊长须,飘然似神仙。我向他恭敬行礼。

这位老人对我说:“你是官场中的人,明年就可以去进学参加考试了,为何不读书呢?”我告诉他原因,并请教老人尊姓大名、仙居何处。

他说:“我姓孔,云南人。宋朝邵康节先生所精通的皇极数,我得到正统传承,命中注定我该传给你。”



【注释】


[1]修髯(rán)伟貌 修:长。髯:两颊胡须,泛指胡须。伟貌:体貌魁梧。有着修长胡须之非凡相貌,仙风道骨。

[2]叩 询问。明·魏禧《大铁椎传》:“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3]邵子 名雍,字尧天,自号安乐先生,宋范阳人,易理学家,两度以遗逸被荐授官皆不赴,卒谥康节,著有《观物篇》《皇极经世》《渔樵问话》《伊川击壤》等。

[4]皇极数 邵雍先生毕生研究《易经》之绝学,为专讲一切气数命运之书,内谓无论国家之气数,个人之命运或过去未来之事皆能推算而出,后代命算起课之人常据此书而演。

[5]正传 正宗传承、正统师承。

[6]数 命数。



三、纤悉皆验

【原文】


余引之归,告母,母曰:“善待之。”试其数,纤悉皆验。

余遂起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余遂礼郁为师。

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



【译文】


我引请他到家里,禀告母亲,母亲要我好好招待。试请孔先生推算,连细微之处都算得丝毫不差,非常灵验。

我于是动了读书的念头,和表兄沈称商量。表兄说:“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里开私塾,我送你去那儿学习很方便。”我便拜了郁海谷先生为老师。

孔先生为我推算命数:“你参加童生县考时,会是第十四名,府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第二年去考试,三场考试名次果然和孔先生推算的完全一样。



【注释】


[1]纤悉 细致而详尽。

[2]开馆 私立学堂开课授业。

[3]起数 起算推断。

[4]童生 凡是尚无功名之书生,不论年纪多大皆属之。

[5]府考 数县合聚称之为府,县考合格后方能参加府考。

[6]提学 省内之最高考试官。



四、终身休咎

【原文】


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



【译文】


孔先生又为我推算一生的命运。他说:“你哪一年会考第几名,哪一年应当补上廪生,哪一年应当做贡生。出贡后哪一年被选拔为四川的一个知县,在任三年半,便该辞职回乡。五十三岁那年八月十四日丑时寿终正寝,可惜没有留下子嗣。”我一一作了记录,牢记在心里。



【注释】


[1]休咎(jiù) 吉凶。休:吉祥。咎:凶险。

[2]廪(lǐn) 廪生,明清两代称由府、州、县按时发给银子和补助生活的生员。

[3]贡 贡生,明清时期由府、州、县学推荐到京师国子监学习的人。

[4]大尹(yǐn) 知县。

[5]丑时 古时计算时辰之名称。一日分十二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2个小时,依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丑时为凌晨1点至3点。



五、不出悬定

【原文】


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者。

独算余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及食米七十余石,屠宗师即批准补贡。

余窃疑之,后果为署印杨公所驳。

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叹曰:“五策,即五篇奏议也,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于窗下乎?”遂依县申文准贡。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

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



【译文】


从此以后,每次碰到考试,所考名次都不出孔先生的预料。

唯独算我领廪生粮到九十一石五斗时才出贡,可是当我领到七十一石时,屠宗师就批准我补了贡生。我暗自觉得奇怪,后来补贡申请果然被新任的杨宗师驳回。

直到丁卯年(1567年),殷秋溟宗师看到我的试卷,感叹道:“这五篇策论,可以说是五篇呈给皇帝的奏折。这样有大学问的读书人,怎么可以埋没他一辈子呢?”于是批准了县里的补贡申请。这时再算之前所领廪米,刚好是九十一石五斗。

我因此更加相信,成功和失败都是命中注定,连具体时间也早已注定,从此对一切看得很淡,不去追求了。



【注释】


[1]考校(jiào) 考试。

[2]悬定 事先料定。

[3]宗师 即一省之提学尊称。

[4]署印 指代理官职。旧时官印最重要,同于官位,故名。

[5]丁卯 古时年代名,其算法为天干配合地支,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支。第一年是甲子,第六十年是癸亥,满六十年后再由甲子开始推算。

[6]备卷 即了凡先生之乡试卷册。

[7]奏议 臣子因事向皇帝请求采纳之奏折,包括奏、议、疏、表等。

[8]博洽淹贯 博洽:博学多闻。淹贯:深通广晓。

[9]老于窗下 窗下:私塾中,比喻研读学业,功名无份,才华埋没。

[10]申文 下属对上司所呈之文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12幅名画里的波旁王朝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 学姐的秘密 痛才是成长 价值发现:一个价值投资者的投资札记 故事力法则:迅速收服人心的影响力秘诀 皮笑肉也笑:典婆婆漫画歇后语 教育的常识:尹建莉父母学堂2021年教育日历 冯友兰哲思录 走出舒适区:如何突破自我设限,获得持久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