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读懂《系辞》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读懂《系辞》

九十四、君子三修之一

书籍名:《读懂《系辞》》    作者:曾琦云
推荐阅读:读懂《系辞》txt下载 读懂《系辞》笔趣阁 读懂《系辞》顶点 读懂《系辞》快眼 读懂《系辞》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读懂《系辞》》九十四、君子三修之一,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安身立命的原则与追求

这一讲我们来讲讲“君子三修”的问题,这个内容较多,可能要分上中下三讲。关于修身交友之道,这是孔子读到益卦时,看到上爻的爻辞而引申出的人生哲理。虽然说是君子所要修的三个美德,其实就是两件大事,关于自我的修持安身,以及与朋友如何相交。这些内容几乎涵盖了我们整个人生的意义,所以要讲的内容就很多。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孔子先讲了人生若能修好三件事,那么我们的一生便是全始全终,没有遗憾了。是哪三件事呢?首先讲的是自我身心的修炼,叫“安其身而后动”,这一点非常重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就是这个行动会不会影响我的安全,有没有违反我的原则、底线。这是我们必须要考虑与坚持的。有些事是绝对不能做的,不要看别人做了这方面的事也没有什么危险,也没有受到惩罚,自己也跟着做。其实这已经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了。或者说,这事有人看见不做,当没人看见的时候做,这根本就是自欺欺人,同样是把自己置于危险中了。古人就有“杨震四知”的典故,杨震是东汉人,他做刺史时举荐了有才能的王密为茂才,后来杨震因为升迁途中路过王密主政的地方,王密为答谢杨震就在深夜送来十斤金子,并说深夜没人知道。杨震答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由此可以看出杨震的君子修身的原则。修身不是为别人修的,而是为自己修的,是自我人格的完善崇高,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弟子规》中说:“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意思是说:拿着空的器皿,要像拿盛满东西的器皿一样小心;进入无人的房间,要像进入有人的房间一样约束自己。做人要小心谨慎,是自我的一种约束,这也儒家自我修身的基本要求。“安其身而后动”,自己行为是不是影响到自己的身安,这里不仅指身体上的,还有心灵上的。在佛家来说,有因就有果,你只要做了不好的事,就一定会有果报。现实中一时半会儿没有因为你做了坏事而得到不好的结局,但早晚都会有报的。这也是《易经》的一条原理:积恶灭身。民间俗语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第二,“安其身而后动”,“安其身”是目标,是要身有所立,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便是立身,也是我们常说的“安身立命”。也是我们要从事一项社会职业,做生意也好,当公务员也好,然后在这个职业中付出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以便成就自己的一份事业。如果你没有一个使自己努力付出的事业,今天做这样,明天做那样,其结果就是什么都做不好。我们一生中都会有各种理想,小时候的理想可能比较大,在某种程度上叫空想,但那个时候也不是我们要“安其身”的时候,所以,无论怎么想都没有错。但当我们走向社会,就要慢慢确定自己的目标了,要找一个能“安身立命”的事来做了。不然的话,一生可能毫无目标的碌碌无为,那你的一生将毫无价值。人不能“身无所依”,也可以说是不能“心无所依”,比如说现代社会中那些官员退休后,变得没事做了,可能是心理落差大,本来在位上的时候明明生龙活虎的精神,退休数年后,可能各种疾病缠身,身体与精神一下子都衰退了,也可能没过几年就死掉了。这就是身心无所安的结果。你看那些科学家或是做艺术的,就没有退休这一说,一直在从事着自己喜欢的事业,往往是很长寿的,他们就不会因为心里没有安顿精神失落而病故。许多人退休后,也想找个可以安顿身心的事来做,但千万要注意了,你养老的钱不能动,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棺材本要留着”,这是让你身心能有安全感的东西,不然,听信骗子做投资或什么的,到时候把这些钱赔光了,你可能也会精神崩溃而亡。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教训也极其深刻。

人生要做到“安其身而后动”,这是我们自我修持的根本。安其身后安其心,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还须有人生目标,做一番事业,并为之付出,但不能乱付出,更不能乱来。不然你的人生就会弄得一踏湖涂,也就失去了人生价值。所以孔子说的人生三修中的第一条非常重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认识《易经》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 培养你的销售状元 帕尔迪:梦想由建筑开始 女性主宰的世界 女人就是要有钱 女人变有钱真简单 暖财安生:家庭理财规划书 撬开苹果 抢滩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