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书籍名:《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作者:李浩源
推荐阅读: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txt下载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笔趣阁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顶点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快眼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二,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至德元年(756年)八月,长安还没有从战争和劫掠的痛苦中缓过神来,在昭应坊中,一场勉强快乐的婚礼正在举行。韦应物终于娶到了元苹。韦曲中同自己相好的无赖总是说,元苹是元魏后裔、贵家小姐,知书达理,不是你个落拓子韦应物配得上的。韦应物那时轻狂,只觉得自己出身于“去天尺五”的韦氏,有哪一家小姐不想来嫁呢?

如今六礼已成、画扇方却,那柔情款款的面目令韦应物久久心动,稍稍安定这个年轻人遭遇大乱而惶恐不安的心。这个嫁过来就要与自己共苦的女子,还是令韦应物浪子回头的贵人。元苹年纪还小,但已经在离乱中接手家务,一切都被她料理得井井有条。皇帝跑了,韦应物没班可上,家中父亲早亡,想投靠逃到南山的亲友,却没人愿意接济这个纨绔子弟。“憔悴被人欺”,失了靠山的他,苦闷彷徨之时,还有一个小家可以容身,还有一个贤惠的夫人,亲手为他建设一方精神家园。也许他正迷茫时,元苹微笑着从背后走近,问道:“韦郎,何不读书呢?”

韦郎心中一激灵,自己除了回头读书,也并没有别的出路。读书吧,像那些进士出身、胸怀大志的堂兄弟一样,做一个自立而有用的人。韦应物折节的具体细节已不可考,但正是安史之乱期间,韦应物开始发愤图强,留心诗文。毕竟在太学求学,有过基础,家中又有祖辈相传的藏书。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韦应物已经大不同于以前了。

逃亡之路,有诸多艰险。具体如何惊险,性格恬淡的韦应物,最后也没有给出明确答复。但考察历史,韦应物如在此时出逃,长安附近还有不少叛军和盗匪。他们不大可能抓个包裹就走,那是电视剧的简单想象,他们还有车马、仆从、生活必需品,如何把这些东西带走、平安送到,是一个难题。在动荡的年代里,年轻的韦氏夫妇想必是心惊胆战的。但聪慧的元苹一定出了很多力,多年后韦应物说:“提携属时屯,契阔忧患灾。”可谓战火中成长的夫妻。

唐朝中枢机构很快开始布局与敌决战、收复长安,但战事的艰难超出所有人的预料。长安并不安全,韦应物和元苹打算逃亡。逃到哪里去呢?家中在附近的武功县还有一些产业,可以去那儿避一避。逃亡不是抓上一个包就可以跑路的,韦家要走,还得带上必要的粮秣、衣服、器具,还有家人和奴仆,如何在动荡之中安顿好这浩浩荡荡的队伍,是对一家之主的考验。多亏元苹这个左膀右臂在,一家人安安稳稳抵达武功。

不久,安禄山在洛阳被杀,官军也收复了长安,胶着的局势变得明朗起来。寄居武功的韦应物收到了肃宗回銮的消息。学而优则仕,经历大乱,韦应物早已扔下了往日的浮躁,把心思放在了治国安民上。大乱之前,韦应物已经有官职,属于有出身的人士,之后只要到吏部候选就行。吏部看了韦应物的官历和家世,便把他安排到高陵县当县尉。高陵离长安很近,到这样的地方任职,算是一份美差。韦应物接受了任命,打点行囊上任去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佛是一棵树 永不放弃自己 做有出息的孩子 赢在起点的哲理 二十几岁,决定你的一生 赢家 迎头撞上心理学 应该这样表达你自己 耶稣的真实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