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书籍名:《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作者:李浩源
推荐阅读: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txt下载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笔趣阁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顶点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快眼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三,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就这样,轻狂少年浪子回头,成了上班族。县尉到底是小官。作为一县的副手,县令要做的,县尉得做,县令不用做的,县尉得亲力亲为去做。很多年轻人初任此职,都觉得琐事太多,大材小用。韦应物到高陵,心中的感受也是这样:“读了那么些书,就是来做这个的吗?”

然而战乱之后,高陵满目疮痍,百姓饱受折磨,韦应物虽然有牢骚,但是他不愿意辜负高陵嗷嗷待哺的百姓。肩上的担子很沉,工作也繁重。一段时间后,他给任职三原的卢县尉寄信,分享自己工作的得失与喜忧——更多是忧吧:

直方难为进,守此微贱班。

开卷不及顾,沉埋案牍间。

兵凶久相践,徭赋岂得闲。

促戚下可哀,宽政身致患。

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

君心倘如此,携手相与还。

——《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

从这个时候起,做官的韦应物就成了“两面派”。在和友人谈话、写诗的时候,他总要说自己不胜任某一个地方的政务,总觉得明天就要打报告辞职,买个山头闲下来。但牢骚归牢骚,干劲还是足。毕竟是那个长安的大少啊,做起事来,心中也有一团火,无论是田间收税还是审案办事,韦县尉任劳任怨,对地方的事情非常上心。这种兢兢业业的品质,他坚持了一辈子。韦应物做地方官,做得还是不错的。后来的经历也证明,他不只是管一个县管得好。估计是有天赋吧。

韦家在京兆府昭国坊有一处旧居,韦应物和元苹在此生活。但工作地方远,案牍之事忙,韦应物很少能回家,元苹就成了这个家的主人,家里管得井井有条,韦、元一外一内,配合得相当默契。多年后,韦应物做了单亲爸爸,既要做官还要管家,第一次深刻领会到“清官难断家务事”的含义。年轻时,只要元苹在,自己可以专注工作,等工作结束,就能回到那个其乐融融的小小世界。

昨者仕公府,属城常载驰。

出门无所忧,返室亦熙熙。

——《往富平伤怀》节选

夫妻和谐,工作顺利,小日子还挺不错。

冬去春来,长安城的主人都变成了代宗。少年时仰慕的玄宗皇帝早已孤寂地离开人世。还好,韦应物不用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哪一个盛世和明君的身上了,他在宦海之中,撑着一叶小舟,迎接风浪浮沉。韦应物这几年做得不错,朝廷派给了他另一份让人眼红的差事——洛阳丞。

洛阳是东都,本应充满机会,但历经劫难,韦应物看到的只有一片狼藉。面对着萧条的旧都,往日的片段开始闪回,今昔迥异,让人鼻酸:

生长太平日,不知太平欢。

今还洛阳中,感此方苦酸。

——《广德中洛阳作》节选

动乱的阴影,深深笼罩着如韦应物这样生长于盛唐的人,这是他们一生都无法想象的转折。韦应物是动荡的幸存者,如今还要做恢复工程的领导者。他还是比较抗拒的:

折腰非吾事,饮水非吾贫。

休告卧空馆,养病绝嚣尘。

游鱼自成族,野鸟亦有群。

家园杜陵下,千岁心氛氲。

——《任洛阳丞请告一首》节选

碾碎了的只能好生安葬,幸存者还是要鼓足勇气开始建设。都是大难不死的幸运儿,捡回一条小命,还有什么好抱怨的?来到洛阳,韦应物要负责恢复和重建事宜,有时候还需要到扬州出差。工作虽然辛劳,但韦应物还有诗和琴做良伴,心情就没那么紧张了。他早已不是长安少年,仕进、经济等压力开始涌来,韦应物还是希望能有更好的机会。但暂时,还得在地方上打转转,什么时候才能回到长安,实现家庭和工作的圆满呢?“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韦应物望着长江,一阵叹息。

对于“治国安民”,韦应物是认真的。在洛阳丞任上,有军士骄横不法、毒害百姓,韦应物不顾他们背后的势力,坚持法办。可韦应物还是皇帝的那个侍从吗?他不过就是个洛阳的副长官。背后势力很快就给了韦应物一个警告,在上司面前告了韦应物的黑状。韦应物又气又难过,发了好几封辞职信。但辞职是不可能的,且不说上司不同意,如果真的辞职了,一家老小怎么办呢?现实,必须接受。

不久,韦应物接到了新的任命,令人失望的是,并不是让他离开洛阳,而是让他继续留在这里做河南府参军。既然如此,元苹便来到洛阳相陪。韦应物有些不解,自己在地方兜兜转转,做得还不错,怎么就没有一个回到中央的机会?他有些羡慕同事李功曹,因为时过不久,李功曹就已经在长安考中了制科,要到中央去了。“到了那里,就会有更多治国安邦的机会吧!”韦应物心里如是想。

正在韦应物期待仕途有所变化时,一场大病突然来袭。安史之乱后,工作的辛苦和家庭的压力缠绕着韦应物,他的健康每况愈下。他只好辞去河南府参军的职务,到同德寺养病。这一年,韦应物开始潜心学习佛经,在外漂泊,佛经的开导和元苹的陪伴,是极为重要的良药。养病期间,元苹带着女儿与韦应物同住,父母女儿一起游戏,有时教书、习字,绕膝之乐,颇为难得。韦应物三十五岁了,除了世事更迭和宦海浮沉,这个曾经浮夸而早已沉静的男子,还有一课要上——离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佛是一棵树 永不放弃自己 做有出息的孩子 赢在起点的哲理 二十几岁,决定你的一生 赢家 迎头撞上心理学 应该这样表达你自己 耶稣的真实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