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12幅名画里的罗曼诺夫王朝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12幅名画里的罗曼诺夫王朝

第11章 Custotyev

书籍名:《12幅名画里的罗曼诺夫王朝》    作者:中野京子
推荐阅读:12幅名画里的罗曼诺夫王朝txt下载 12幅名画里的罗曼诺夫王朝笔趣阁 12幅名画里的罗曼诺夫王朝顶点 12幅名画里的罗曼诺夫王朝快眼 12幅名画里的罗曼诺夫王朝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12幅名画里的罗曼诺夫王朝》第11章 Custotyev,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皇帝尼古拉二世》

鲍里斯·库斯托季耶夫

20世纪初,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资产阶级家庭已经挂上了马蒂斯和莫奈。而库斯托季耶夫这种非主流的艳丽、欢快的作品,明显受了印象派的影响,画面很平,色彩鲜艳。



《皇帝尼古拉二世》

鲍里斯·库斯托季耶夫


1915年,俄罗斯博物馆



印象派肖像


欧洲艺术历经几个世纪,经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派的变迁,但是俄国艺术开花结果不但晚了许多,而且来得突然,各种艺术风格一拥而上。到了19世纪下半叶,占据俄国学院主流的是写实主义。到上一章为止的主要绘画都证明了这一点。

然而库斯托季耶夫的这幅尼古拉二世像却是个例外。他明显受印象派的影响,画面很平,色彩鲜艳。20世纪初,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资产阶级家庭已经挂上了马蒂斯和莫奈,所以库斯托季耶夫这种属于非主流的艳丽、欢快的作品(主张这已经不是贵族和官僚的时代,要求革命的也是他们资产阶级)不受欢迎。

不过本作品还是有一些俄国的特色。这样说并不是因为背景里有克里姆林宫、洋葱头式圆顶,还飘着罗曼诺夫王朝的“双头鹰”纹章,而是因为从正面捕捉的尼古拉的脸描画得就像照片一样一丝不苟,使得整个画面带上了童话色彩(或者类似于招牌画的画风),让人感觉有种说不出的讽刺感。

俄国无论是文学、音乐、绘画都以政治为主题,库斯托季耶夫是否也在偷偷地表达他的政治思想呢……

尼古拉二世看上去并不开心,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画这幅画的时候,他时运不佳,四面受敌,但他还是固执地坚持旧思想,终于被逼上了“末代皇帝”之路。



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反抗母亲


尼古拉的父亲亚历山大三世害怕被人暗杀,不肯住在皇宫,而是在加特契纳行宫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因为过度摄取酒精,导致肾病恶化,亚历山大三世不到50岁就去世了,但是他在位的13年比较平稳。精明强干的亲信维特的经济政策取得了成效,俄国实现了向工业国的转变,罗曼诺夫家族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富豪。

长子尼古拉到青年时期为止一直生活得很幸福。父亲——与历代沙皇截然不同——没有情妇,夫妻关系一直非常和睦,比任何人都看重家庭。专列事故时,他一直支撑着掉落的天花板,保护了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们。曾经是丹麦公主的母亲玛丽亚包括尼古拉在内养育了四子二女,是家里的太阳。她的美貌可以与同时代的伊丽莎白皇后(哈布斯堡家族弗朗茨·约瑟夫之妻)相媲美,在国民中间也很受欢迎。尼古拉终其一生都没有摆脱恋母情结,在日记中事无巨细地记录下与母亲见面之日的情景,自己的婚礼也定在母亲的生日举行。他几乎每年都会写下:“今天是亲爱的妈妈的生日,也是结婚纪念日。”

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强烈地反抗母亲,是选择皇后的时候。他不顾母亲反对,与少年时期就相识的黑森大公之女亚历克丝订婚,最终结合。有了他这样的成长经历,成为一个顾家的男人可以说是必然的。但是,他的这种顾家有时表现为将家人看得比国事还重要,频繁地休长假。这不但伤害了国民感情,甚至家臣都产生了心理上的叛离。



命运的婚姻


这是母后玛丽亚所担心的吗?——并非如此。

亚历克丝的父亲是德国的黑森大公,母亲是维多利亚女王的次女。问题是,这个为英国带来繁荣的长寿女王带有血友病的遗传基因。血友病是一种因为凝血因子欠缺导致出血难止的遗传性疾病,仅发生在男性身上,当时没有治疗方法。维多利亚的四子饱受该病折磨,长女所生的外孙也死于该病。次女,即亚历克丝的母亲的7个孩子中,次子(亚历克丝的哥哥)因为该病而死。亚历克丝带有该基因的概率很大,很可能给罗曼诺夫家族的后嗣带来严重的健康隐患。尼古拉的母亲所担心的正是这一点(后来她的担忧变成了现实)。

但是,尼古拉坚持要恋爱结婚。即使亚历克丝带有血友病的基因,所生的男孩儿也未必全都会发病。他不觉得这样的不幸会落在自己的头上。无论是孩童时期的铁路事故,还是青年时期的大津事件,不都奇迹般地平安无事吗?


《加冕礼上的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伊凡·克拉姆斯柯依绘,1882年


《维多利亚女王和家人》弗朗茨·温德尔哈尔特绘,1846年

左起:次子阿尔弗雷德、长子伯蒂、维多利亚女王、丈夫阿尔伯特王子、次女爱丽丝、三女海伦娜、长女维姬。爱丽丝的女儿就是后来改名为亚历山德拉的亚历克丝


后来,维多利亚女王派来了援军。她希望可爱的外孙女获得幸福,说他们两人非常般配,支持他们结婚。就这样,1894年,26岁的尼古拉和22岁的亚历克丝(改名为亚历山德拉)这对皇室情侣诞生了。遥想当年,伊凡雷帝希望娶大国的公主做皇后,作为俄国成为文明国家的象征,他向伊丽莎白女王求婚,还向她的侄女打探,却未被理睬,这个未竟的梦,在300年后,终于可以说实现了一半(或者说四分之一?)。

父皇亚历山大三世没能看到儿子的婚礼。他在婚礼的大约三个星期前突然死亡,尼古拉要办父亲的葬礼、自己的即位仪式、婚礼,忙得不可开交。加冕典礼则推迟到一年半之后才举行。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起惨案,仿佛预示着不祥的未来。

作为加冕典礼纪念的一环,尼古拉要在莫斯科郊外向穷人施舍。据说有几十万男女老少聚集到一处,结果发生了踩踏事件,1300多人(官方数字)被压死。尼古拉在当天的日记里当然也提到了。他接到报告,“因为这件事,今天留下了不好的回忆”。他下午前往现场,庆典已经重新开始,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晚上八点在妈妈那边用了晚餐,参加了法国大使蒙特维洛的舞会。舞会办得非常漂亮。”跳舞一直跳到半夜两点。

由此可以看到横亘在国民和宫廷、民众和政府之间的深邃黑暗的鸿沟。发生了这么大的惨案,因为皇帝要来,堆积如山的尸体被很快处理,庆典和舞会也照办无误。尼古拉自己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他对死者没有同情,只是记录下了他的不悦和气愤。他和他的父皇一样(进而和路易十六一样),相信纯朴的民众无条件地敬爱他们的皇帝,两者被牢固的纽带连在一起,知识分子和革命思想家却想斩断这条纽带。坚持专制是他直到最后也没有动摇的信念。而他没有注意到水面之下,不,已经在水面上掀起波澜的巨大浪潮。



日俄战争之路


巴黎的塞纳河畔,荣军院附近有一座豪华的拱桥,名字叫作“亚历山大三世桥”。为什么是俄国皇帝的名字?

这座桥是尼古拉二世捐赠给巴黎世博会的,没有以自己的名字,而是以亡父的名字命名。他和皇后亚历山德拉一起出席了1897年的开工仪式。他举起金银细工用的铲刀,接受巴黎人的欢呼。这是象征着俄国与法国蜜月关系的庆典。

从父亲在位时就开始重用的大臣维特,尽管扩大了贫富差距,却也带来了俄国工业的持续发展。外资比例年年增加,其中法国资本在这一时期占比超过外资总体的50%,俄国经济对法国越依赖,法国越是为了本国的利益希望俄国持续发展。这种情况促成了后来的英法俄三国协约,与德奥意三国同盟相对立。


巴黎,塞纳河上的亚历山大三世桥


《维特肖像》伊利亚·列宾绘,1903年


《三笠舰桥之图》东城钲太郎绘,1906年(画像是在关东大地震中烧毁后重画的)对抗波罗的海舰队的“三笠号”战列舰上的日本海军。自右向左:传令玉术信介候补生、传令三浦忠一水、参谋秋山真之中佐、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东乡平八郎大将、测量长谷川清少尉候补生、参谋长加藤友三郎少将、传令野口新藏四水、炮术长安保清种少佐、舰长伊地知彦次郎大佐、炮术长附今村信次郎中尉、航海长布目满造中佐、参谋饭田久恒少佐、航海士枝原百合一少尉、传令山崎严龟


在那之前,必须要消灭另一个碍眼的新兴国——日本。

有观点认为尼古拉因为大津事件一直对日本怀恨在心,所以决定发起日俄战争。维特的自传中就是这样写的,但是就像我们在上一章里看到,从尼古拉的日记来看,这种观点很难令人信服。当然,写的人知道日记会传给后世,所以不一定每一句话都是真的。但是将开战的原因归结为私人恩怨还是太极端了。那么,维特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因为他一贯是日俄协调派,在两国围绕中国满州和朝鲜半岛的殖民地利益的对立激化时,他依然反对战争。尼古拉没有遵从自己的内心,被好战派拉拢过去,而且还撤了自己的职,如此愚蠢的行动一定令他无法理解。如果将这解释为大津事件以来怀恨在心,大概比较容易接受吧。

尼古拉倾向于战争的原因之一,无疑是国内形势的再度恶化。随着20世纪的大幕拉开,被短暂压制的国民的不满到处喷发。国家富裕了,却只惠及少数人,无论在工业化进程中壮大起来的劳动者,还是被“解放”的农奴,生活怎么也没有变得轻松,所以不满是必然的。1900年发生了恐慌,外资流入减少。1901年,相继发生大规模的工厂罢工、文部大臣狙击事件、内务大臣暗杀事件。1902年,发生多起农民袭击领主事件、工人总罢工。1903年,反犹暴动(针对犹太人的群体性有计划的虐杀)和革命派领导的劳动运动频发……

在这样的情形下,很多人认为将民众的目光转移到国外是稳定国内的有效方法,尼古拉也被拉了过去。而且,好战派毫不怀疑地认为可以轻松取胜。在低估日本的实力这一点上,尼古拉也是一样。

另一方面,维特下台,在给日本亲俄派(伊藤博文等)带来冲击的同时,助长了以年轻军官为中心的主战派的气势。日本希望能够排除俄国的干涉,侵略中国、朝鲜,为了赶在西伯利亚铁路建成,物资运输变得容易之前,1904年,日本向俄国宣战。当时欧洲各国都认为这是莽撞之举,甚至有一幅讽刺画,画着一个穿和服的武士用扇子对抗一头大熊。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日本人全力应战,于1905年在中国旅顺和奉天连续击败俄军。



尼古拉战败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的俄国还很乐观。7个月前从波罗的海军港出发的波罗的海舰队(之所以花了这么长时间,是因为结成日英同盟的英国不允许俄舰队通过苏伊士运河,只能从南非绕远路),5月底终于到达对马海峡,本应该在这里将日军打得体无完肤。尼古拉在4月的日记中写道:“和士官们长时间谈话。精神振奋。”我们不能笑他。全世界都预测日本将会大败。

结果就像《日俄战争大胜利》那首歌一样,由东乡平八郎率领、与波罗的海舰队对峙的联合舰队在攻击之前,向总部发出了那封著名的电文:“今日晴朗波浪高。”就这样,“对马海战”打响了,转瞬之间就已结束。波罗的海舰队几近毁灭。这是近代海战史上罕见的单方面占优势的战役。日本取得压倒性胜利的消息令人难以置信,以《泰晤士报》为首的欧美知名报纸都花了许多时间来确认消息,甚至推迟了公布。


描绘对马海战的锦绘


此后,两国在美国的斡旋下终结战争,在9月签订了《朴次茅斯和约》。当时俄国方面的代表就是被尼古拉罢免了的维特。凭借他不屈不挠的谈判,俄国得到了一个保持体面的结果。尼古拉授予维特伯爵爵位,表彰他的功绩。两个人的心境想必都很复杂吧。


刊登在英国某杂志上的烦恼的尼古拉二世像



“血腥星期日”事件


日俄战争的惨败,让推翻君主制的呼声愈发高涨。军首脑是皇族这一点对尼古拉也是沉痛的打击。

早在战争结束以前,国民就厌倦了这场无意义的战争。1904年,新的内务大臣被暗杀;1905年2月,尼古拉的叔父谢尔盖大公被暗杀。“血腥星期日”就发生在大概一个月前。劳动者和他们的家人不再相信领主和官僚,要直接向沙皇请愿,要求停止战争,体察他们的苦衷。聚集起来的群众很快多达10万人,由司祭站在队伍前面,高举圣像和尼古拉的肖像,默默地走向皇宫。军队向这支安静的游行队伍开枪了,人们对罗曼诺夫王朝的信任一落千丈。

这接二连三的变故,让尼古拉很受打击,但他还是坚持一直以来的高压政策。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无论死多少人,只要能保持表面的平定就可以。其实,在这一时期摆在他心里第一位的不是战争,也不是国民,而是家人,神经过敏的妻子,最重要的是将来继承皇位的儿子。


“血腥星期日”的游行


皇后亚历山德拉婚后差不多每两年生一个孩子,前面4个都是女儿,备受期待的皇太子阿列克谢出生在1904年8月,也就是日俄战争开战的半年后。尼古拉记道:“在这苦涩的试炼之年,神赐予我这一喜悦,对此我不知该用何种语言来感谢神。”亚历山德拉亲自用母乳哺育孩子,这在当时的王族中是十分少有的。

尼古拉36岁得到的这个皇太子,如果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他作为专制君主或许还能更多地投身于政治。但是正如尼古拉的母亲玛丽亚所担心的,阿列克谢遗传了外曾祖母维多利亚女王的基因,罹患严重的血友病。亚历山德拉的情绪开始变得不稳定,温柔的丈夫更加把妻子摆在第一位,这时——就像浪漫主义小说一样——“妖僧”拉斯普京登场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12幅名画里的哈布斯堡王朝 文化:关于社会、艺术、权利和技术的新科学 心智:关于大脑、记忆、人格和幸福的新科学 生命:进化生物学、遗传学、人类学和环境科学的黎明 宇宙:从起源到未来 人类思维如何与互联网共同进化 那些科学家们彻夜忧虑的问题 2020年12月下半月刊·绿版 2020年12月上半月刊·红版 2020年11月下半月刊·绿版